互联网的三阶段
澳大利亚商业科技思想领袖史蒂夫·萨马蒂诺在《碎片化时代》一书中,将互联网的发展中划分为了三阶段:
1.基础设施的联动----机器的互联
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那时数据传输的实验刚刚兴起,实验者通过建造机器设备、编写代码实现之前不同形式的科技(多为大型计算机)之间的对话,旨在开发出一套互相连接的网络系统。当然实现机器间的对话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研究者需要制定出可以成功跨越系统和国界的协议。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这套复杂的协议被制定完成,个人电脑也开始变成书桌上的必备物品。1995年互联网开始对商业开放,导致了后来的互联网泡沫,可见,直到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电脑才能连接到发达国家的网络上。
2.人与人的互联
社会网络----对全球产业的冲击速度之快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商业网络发展初期,其关注的重点并非是人,而是商业本身,即寻找方法让科技的运用简化商贸交易的步骤,从而节省时间按和金钱。创始之初,尽管无人具备“社区思维”,但社区还是成为他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直到21世纪初,可以真正实现连接社会大众的网络社会系统才姗姗来迟。随后,在仅仅10年之内,我们便实现了与网络的永久连接。
现在随着已经实现了人与互联网的永久性连接,我们就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我们希望能接触体验更多更好的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事物。由此,科技革命的发展开始迈向第三阶段:物联网时代。
3.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第一个将虚拟与实体世界相连接的交叉式网络。通过形式多样的技术设备、传感器或计算机的嵌入,使得实物物品可以实现相互依赖,并通过其他可用的计算设备(如智能手机)接入网络。
再不久的将来,物品之间能够进行自我识别与相互交流,还能追踪和记录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和各项人类活动,我们生活的一大部分将变成这个巨大的反馈链中的一环。
机器的建造和互联花费了进40年,而人与人的互联只花了15年多的时间,而第三阶段的物联网阶段只会更短。
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碎片连接的过程。由最初的机器连接、计算机互联,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的推广,人们逐渐实现了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进入物联网时代,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将变得模糊,各种物品的智能化连接和人机互动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迈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智联网----真正的万物互联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CTO)张建锋10月11日上午杭州·云栖大会上演讲时提到:“互联网迎来第三波浪潮——智联网、人机自然交互、机器智能。”
张建锋指出,经历了互联网信息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互联网的第三波机会在于智联网、人机自然交互和机器智能。关于智联网,他表示:
现在还有大量的设备、物体没有被连接,以IoT(Internet of Thing)为代表的智联网应该是接下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阿里的城市大脑希望把井盖、电线杆、马路、红绿灯等都通过物联网连接起来。除了把所有的人、物聚在一起,还要去感知、处理数据,最终实时做出决策,控制被连接的主体,这才是有价值的智联网。
以杭州市为例,杭州市政府推出“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将迎来智能时代。
杭州“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的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互动的城市。
按照规划,“城市大脑”将首先把城市的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神经网络”,并连通“城市大脑”的超大规模计算平台、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中心、开放算法平台、数据应用平台等五大系统进行运转,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目前,在杭州城区的部分路段初步试验中,“城市大脑”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车辆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
跨界人才引领万物互联时代
在智联网时代,拥有单一学科的知识或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要求。
各种学科呈跨界交叉趋势,在《碎片化时代》一书中,作者举了一个马桶行业的例子。
以实现互联的马桶为例,通过安装多种感应器,马桶可以对人体排泄物进行分析,并输出高质量化检诊断。如果马桶使用者患有某种疾病,马桶可以在症状显现之前,便对患者进行疾病提醒。同时,马桶可以记录每名家庭成员的DNA信息,以便随时对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做出预警。人们不用改变什么生活习惯,实现互联的马桶完全可以自动完成以上工作。突然间,马桶生产商就变成了医疗行业的重要商业合作伙伴。未来将不属于互联网公司,未来将属于利用好互联网公司最好的公司。
通过创造大量重叠交叉的知识,这个互联的世界终将改变商业的关键所在----一个原本毫不相关的产业和数据点会成为另一个产业的核心业务。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评价其财务官张建锋时说到,“我希望这个实验室的领导,要有强大的Business sense。我们的CTO(张建锋)就有强大的Business Sense,他轮岗了很多部门,纯技术忽悠他没用,纯商业忽悠他也没用。一个科学家要有创业者的意识,一个企业家要有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未来。”
由此可见,未来商业、科技、社会、人性化关系将越来越密切,多学科交叉连接成为必然趋势。
“未来的公司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能把互联网技术用好的公司。”马云在云栖大会主题演讲中这样说到。
我认为,未来科技公司最缺的是社会学人才,是心理学人才,是有一定科技思维但更有发现问题的敏锐嗅觉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的“问题意识”的人才。
未来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于接下来的每一分,没一秒。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