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 Notes #001 投资机构多如牛毛,你凭什么keep住我对你的新鲜感?

几日前,一家投资机构的PR负责人和我聊起当前的投资机构多如牛毛,新兴投资机构打造品牌也面临着相当的难度。据了解,全国活跃的投资机构有1000多家,可这么多投资机构,有几个能被记住?不管现实如何,路还是得走下去,今天就聊一下我眼中的投资机构行之有效的品牌打造方法。

我个人倾向将投资机构品牌打造从内容角度切入,分为人物、案例、活动三个维度,根据不同内容匹配有效渠道。

01 人物

- 典型人物靠包装

投资机构的创始人或合伙人如果是自带IP或社会身份,无疑对投资机构被行业迅速认知有着天然的流量。真格基金徐小平、峰瑞资本李丰、丰厚资本杨守彬等投资人属于此类,他们的个人品牌带动着机构品牌。然而大部分投资机构不具备这种先天条件。这时,品牌PR负责人就要从创始团队中主推有背景可挖掘、有故事可塑造、有案例可包装的投资人,准备好他的故事。

- 活动站台不可少

故事有了,就需要平台来推投资人。我们知道创投圈各家媒体、行业组织等举办的活动每个月有不少,投资人在这些活动上频繁刷脸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当他能够和更知名的投资人同台时,曝光效果就尤为明显。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和各家媒体活动对接人建立联系,但凡主题、规模、同台嘉宾合适的活动都别错过,借力推品牌比自己写没多少人看的公众号文章要容易得多。

- 定期观点刷存在

创业者和入行不久的投资经理对有经验的投资人定期对外发布的观点尤为关注,这将指导他们之后的工作方向。故而,投资人定期输出投资观点,通过自有平台及合作媒体的发布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预测投资趋势,媒体更愿意主动传播。在网媒发布引发其他网站转载进而优化关键词搜索结果,在社交媒体发布引发受众主动传播。

- 奖项申报要重视

每年年底各家媒体会为投资人颁发奖项。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奖项申报,争取在前期传播上的提名露出。第二步,该投资人若获奖则将其故事和成就进行包装发起新一轮传播。

02 案例

- 项目热炒

说到底,作为投资机构,没有投资成绩说得天花乱坠也不过昙花一现。红杉资本能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靠的是它投过的项目很多已经成长为行业中的前沿企业,投资成绩自然地将其屡次推上新高。通过被投企业的不断曝光反哺投资机构是有效的品牌塑造手段,这就需要考验投资团队的实力了。

- 奖项营销

每年年底各家媒体的年度盘点和年终盛典集中爆发,年终针对投资机构的评奖可谓接踵而来,这也意味着各家机构的品牌PR负责人也要忙着申报奖项工作了。在媒体选择上,关注投资的投资界、投资中国,关注创投的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创业邦、IT桔子、品途商业评论、创业黑马、亿欧等,这些媒体的活动和奖项评选可重点关注。

03 活动

此处的活动是指投资机构的品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小型沙龙、大型盛典、品牌canpaign等。典型案例如2015年“你们改变世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十周年暨创业者盛典,戈壁创投的“绿洲计划”,青山资本“两分钟到账”品牌campaign,经纬创投、真格基金、K2VC联手举办的“Chuang大会”。

特别想多聊下青山资本,2016年底青山资本“两分钟到账”品牌campaign在行业中掀起波澜,从被投企业的视角进行事件发酵、和众创空间合作线下“抢钱大作战”活动、和被投项目“花点时间”联合发起为创业者送花活动,以及紧接着举办消费升级“新年妙会”,这一系列动作成功地为青山资本贴上了“两分钟到账”、“关注消费升级”的标签。

当然,在我们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更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几家机构联合推广,众人拾柴火焰高,操作简单的路演沙龙如果2—3家投资机构共同举办是品牌保持日常发声的不错方式。

其他建议

说完大方向,还要提醒一些细节。比如,机构品牌对外信息要统一。品牌打造的第一关是给外界呈现统一形象,然而我看到某家新兴基金的官网、微信公众号、新闻报道文章3个不同渠道显示的基金名称竟然迥异。建议这家基金请先关起门来确认好推哪个名称后再对外发声吧。

另外,微信公众号这个自有发声平台如果做得好也会带来大量品牌曝光。行业中普遍认可的“经纬低调分享”就做到了每篇1W+阅读量,可多做研究。

以上是我从旁观者的视角谈了下对投资机构品牌建设的一些实操性建议,更多有效途径还需要来自投资机构品牌PR负责人的一线经验积累,欢迎多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K's Notes #001 投资机构多如牛毛,你凭什么keep住我对你的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