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作文素材?
作文 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一旦进入文章之后就成为“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从作者得到素材的不同途径来看,素材又可表现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和间接的符号材料。广义的素材可以泛指客观大千世界里的一切事象,真可以称得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文素材,要善于从生活中去汲取精华。贾平凹称,社会转型特别急,问题也特别多,这些问题为作家的写作提供了很多素材。积累方法上,可以从生活中积累、从阅读中积累、从背诵中积累。
然而作文素材是我们写作的基础,没有素材犹如无米之炊,写出来的习作空洞,无法打动人,所以我们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我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堂巧施练笔,读写联动互促
我国语文教学自古有读写并重的传统。唐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读是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体现了读写自然结合论。近代姚恩铭研究读写之间的关系,认为“读法和作法有密切之关系。形式上有吸收文字、文章之力,内容上有启迪思想感情之能”。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拿张。”这些都是强调写作对读书的依赖关系,或者说阅读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之后,一些专家学者不仅看到读写关系密切的一面,而且强调读与写个性化的一面。叶圣陶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所谓阅读教学,本身自有其重要性,并非作文教学之辅”。华东师大教授倪文锦在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一书中指出:“阅读教学重感悟而强调熟读精思,重积淀而强调记诵积累,重语文修养而强调博览群书;写作教学重文字洗炼而讲究炼字、炼句,重语言熏陶而主张‘读书在破万卷,’重整体思路而强调谋篇立意等,都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关于读写结合国内最富盛名的是广东省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改革,主要是在新课程实施以前,对于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整体研究与实验。他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所以在课堂中,要着力探寻读写如何联动互促,提高语文素养乐从以下几点着手:
1.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内,充分挖掘
教材(文本)中的习作资源,通过读与写的结合,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在
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作文中,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通过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
技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
2.在阅读教学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找到最适合学情、最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
练笔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
使“读”与“写”融会贯通,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
能力的目的。
3.为学生搭建一座读与写形成联动互促的中桥梁,改变传统读写结合训练的线形模
式,构建读写结合的联动互促模式。如,在文言文《学弈》中,以自己的班级同学仿写
二.与书本对话,开阔视野
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在与书的作者、与书中的人物进行着对话。而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写出来,就是在更深层次上与书本、与作者、与书中人物进行对话。这种对话是学生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是学生获得道德精神力量的源泉,我们要倍加珍惜。因此,在我们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先读到书中去,与书本进行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就是作文的前奏,阅读产生思想和情感,作文就是记录思想和情感的最好的载体。我们期盼,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能真正与大师进行对话!但假如我们一味让学生多读,而又不讲读书的方法、要诀那么学生很可能读了很多书,但却只会注意哪些引人入胜的情节,而不去深入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但一味让学生多写,又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那么学生天天写,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引导学生阅读我借用了以下方法:
1、建立阅读档案,定好阅读计划,记录好阅读内容时间等,抒发阅读感想理解等,每日打卡,自己也成学生队伍中一名。
2、定期做阅读手抄报,好书推荐卡有时单元主题相结合,课外搜集资料,有时阅读主题,或书目将喜欢的内容摘抄,让读书多样化,也是一种读书笔记。
3、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无论是在课内书本上还是在课外阅读中,到很多的名人名句,优美语句等等,摘一些抄写到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平时多拿出来多看看多揣摩,读某本书有灵感时就要及时写下来,或是学习生活中哪怕有一点点的感想,感悟都要及时写下来,抓住写作的灵感。
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在阅读中训练素材,掌握方法,读写互促,那么所积累的素材便是写作的多元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