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谈习惯和冲动障碍

“They did not even need any money, they had magic cards”.

影片中幼年的Rebecca羡慕的眼光看着身边女士优雅的刷卡,购物,脑子里飘过了这句话。她梦想着长大了可以像其他女人一样拥有“魔法卡”,而这一愿望在她成年后的确实现了,她拥有十二张信用卡,并且刷爆了每一张信用卡。幸运的是最终在男友和父亲的帮助下,Rebecca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现实生活中的Rebecca却没有这么幸运。周五的下午成瘾诊疗中心收治了一个女患者(小王),衣着光鲜,大声哭闹着说,我没有病,你们不能把我关进精神病院。一旁的叔叔对医生说:“她买东西、花钱上瘾,网上买奢侈品已经欠债一百多万”。第二天患者小王情绪稳定后,和主治医生进行了交谈,原来小王自幼作为家中独女,深受父母宠爱,对其购物要求也都尽量给予满足。小王父母一路打拼不易,时至今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对女儿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希望小王能够学有所成、青出于蓝。小王一方面迫于父母的压力,努力上进,但内心却更向往简单从容的生活,因此内心冲突明显,但又无人倾诉,加之有过一段不如意的婚姻也或多或少又影响了心情,渐渐的购物成了小王在情绪差、压力大的时候,缓解压力的方法,心情不好就买买买,久而久之,购物仿佛成了一种习惯,周末闲暇时光就上网购物,大量奢侈品买回家里囤积起来,购物当时的短暂喜悦,很快就被高筑的债台所带来的压力所替代。看着一张张刷爆的信用卡,小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外债越来越多,再继续买买买的后果不堪想象。小王尝试停止网购,但是一旦空虚寂寞或压力大的时候,购物的欲望又再次从内心深处冒出。连续的失败,让小王也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怀疑,我难道真的有病了?

详细询问病史后,医生初步诊断小王属于“习惯和冲动障碍”。“我只是买买买,怎么就成了精神病“?小王也是满腹疑问。

我们先来看看习惯和冲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指出:习惯与冲动障碍特征为无清楚的合理的动机而反复出现的行为,对他人及自己的利益都有损害。病人自称这种行为带有冲动性,无法控制。

除此之外,在《沈渔邨精神病学》也提到了购物成瘾障碍,又称强迫性购物症,购物成瘾的患者忙于购物和花钱,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满足的心情,即使意识到购买行为明显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消极影响,仍坚持这样做,他们常常存在陶醉、渴望、失控和戒断等成瘾的特点。

小王之所以前来就诊,是因为她的购物行为带有冲动性、无法控制,且对自己和家人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所以不用紧张,不是所有的买买买都是病。

控住不住的买,应该怎么办?

冲动性的购物从某些特征表现上看,与行为成瘾类似,例如,都可以由于其具有的奖赏效应使个体形成持续的或反复发作的,不顾负性后果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给个体带来痛苦体验,并造成严重功能损害;对个体带来痛苦体验或对家庭、职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冲动性购物的干预也类似于成瘾行为的纠正。首先明确是否有明确诱因或特殊的成长环境或者生活环境所致,例如负性情绪、焦虑、家庭关系不和等,通过冲动购物缓解压力;其次帮助患者制订计划,对时间、经济、债务做好自我管理;最后针对由此导致的情绪问题或者其他症状,可以给予药物进行对症处理,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做好行为的评估和监督。

小王在住院两周后顺利出院,在院期间进行了多次心理治疗,在心理治疗的总结中,她说“我觉得住院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当生活里压力、空虚和不愉快等负面情绪迎头袭来的时候,我知道了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供我选择继而去应对,买买买本身不是病,但过度和疯狂便是不正常的了。”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J]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陆林 .沈渔邨精神病学 [J].人民卫生出版社

r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谈习惯和冲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