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本人生好书——职业读书人之前先做好读书人

做职业读书人之前,先做一个读书人。

经过搜索,找到了三本,也许并不畅销,但在我以前、现在,甚至敢断言以后的生命中,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三本书:《道德经》《哈佛家书》《小王子》。

图片发自App


  《道德经》:国学文化之经典,处世智慧之宝库

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哲学的先锋了。这本书在我不同的年龄阶段,反复读过数遍。随着自身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一遍都有新的领悟。

起初臣服于文字的美: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初读到这些文字,并不知其所指何意,只是觉得畅快淋漓,心生欢喜。

历经生活,再次读它,受益于它的处事智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细心品味自可领会!

此外,它还让我对于未知的领域,持开放的心态,抱以敬畏之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比如对于超心理学和灵性的范畴,很多人都是不理解、排斥、抱以否定态度的。受“道法自然”的启示,非科班出身的我对这一领域的理解,还算顺畅。

最后想说,这是一本自带能量的书。我曾受困于职场的人际关系,那段时间只要诵读这本书,内心便归于平静。

图片发自App


二  《哈佛家书》:一本教育者的沉思录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曾数次推荐这本书。今天我想再次为它正名。

这本书豆瓣评分不高,只有7.4,但我确实觉得,这本书解锁了我对教育的全新认知,始于教育而不止于教育,是一本家长、教育者以及自我精进者都值得去探求的精神自由宝典。

每次当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困惑的时候,我便会把自己带入到这本书中,从更大的、全新的格局中去寻找答案,就能解决问题。

这本书记录了女孩小静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和父亲建国(本书作者)的来往信件。因为是家书,所以去掉了刻意的修饰,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了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欣喜、疑惑和成长的悸动,以及一个父亲最深沉和贴切的关爱。

除了父女之间的信件,还有一部分父亲和朋友、国内学校领导之间关于孩子教育的探讨,以及小静在迁居美国后、就读哈佛前,小静与父亲,写给远在北京的姑姑的信。详细地记录了一个女孩在异国他乡成长的心路历程,以及父母的沟通引导方式。

在此分享一段写在我自己公号的内容:

15岁的女儿小静离开家,独自一人飞到美国东部前往圣马科斯学校报到,第一次远离自己的亲人,她觉得很孤独,一连哭了好几天。

于是作者赶紧给她回了邮件,告诉她自己七岁就离开父亲驻守的海岛,乘运输舰去定海部队子弟寄宿学校,14岁就离家当兵了。

此外,作者又引经据典,引用中国历史故事和外国名著,来告诉女儿走千里路的含义,原文摘录如下:

我记得跟你说过,中国古代赵国有位老臣劝太后允许孙子去别国客居的故事。

两千年前,我们的国王就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和平生活,把孩子送到邻国去做人质。

那个姓触的老臣很清楚,不独自远行,为家族、国家承担牺牲的儿孙,将来很难成为栋梁之材。

我们那代人当兵的经历,今天看来或许狂热和可笑。可是我一直认为,如果我今天有少许坚忍和牺牲精神、纪律和团队意识,还真是军营大学校赋予的。

我们把你丢在那里,没有像其他家长做陪读父母,不光是条件不允许,也因为这可能是你人生走出的最重要一步。

中国古代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可不是简单地理意义上的远行,而是不靠亲人,独闯天下,是精神和意志的独自站立。不走出这一步,人就永远难以真正长大。

《远大前程》里的皮普也是这样,不迈出家门,就没有远大的前程。

没看到这一点,可不算真正读懂了狄更斯

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先是引用中国古代“触龙说赵太后”的典故,启迪女儿滋长长远的目光和家国情怀。接下来,又引用我国古籍经典中的名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用自己的理解,启迪女儿培养精神和意志的独立。最后,用国外名家名著《远大前程》里主人公的故事,解读成长的意义。

这一小段话,文字密度可谓相当高,我们也能看出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作者旁征博引,引用各种经典,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洗练的文字,讲通了复杂的道理,既体现了对女儿热切的关怀,又展现了一个父亲深沉的爱和智慧。

图片发自App


《小王子》:人性的洞察机

这本书我总是在儿童读物里看到,我觉得它对孩子认识人性、开发想象力有启蒙的意义。而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去洞察我们内心的本质,回归初心,更有不凡的意义。

作者在前半部分,用隐喻的方式,把人性中不美好的地方,放到国王、酒鬼、商人等角色中,一笑之余心生戚戚。

后面一部分则是纯粹的小王子的探索之旅,这个来自外星球的人,阐释了我们每个生命最初的美好无瑕。小王子的发问每每震撼到我,例如书中一句描述:

从此,每到夜晚,我就喜欢倾听那星星的欢笑,就仿佛在倾听五亿个小铃铛……

谁不曾拥有如铃铛般的欢笑呢?毕竟,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三本人生好书——职业读书人之前先做好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