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1

《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他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丹尼尔·卡内曼将心理学研究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

第12章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读到什么?

可得性启发法是从记忆中搜寻这类问题的实例,如果搜寻过程既轻松又顺畅,这些事情的发生概率就会被判断为很大。

可得性启发法定义为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在系统1的基本特点中,其中一点就是这一系统具有设定预期的能力

假如有人要求你列12件自己表现得果断的事(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难列出这么多件事)。你对自己果断程度的判定会有所不同吗?

施瓦茨和他的同事观察到列举事件的任务可能会通过两种不同方式加强对特点的判断:

1)能回想起的事例数量。

2)事件在脑中呈现的轻松程度。

列举12个例子的要求使得两个决定因素相互排斥。一方面,你刚想起了几件自己做得很果断的事;另一方面,你想起前三四件果断的事可能很轻松,可说出12件就要挖空心思了,回忆起来也没有那么顺畅。哪个更重要呢,提取的数量还是提取的轻松感和顺畅性?

两个因素间的较量谁是赢家一目了然:那些列举了12件事的人认为和只列举了6件事的人相比,自己不够果断。而且,列举出自己表现不够果断的12件事的那些受试者最终却认为自己非常果断!如果无法轻松地想起懦弱的事例,你可能就会说自己一点也不懦弱。自我评估是由事件呈现在脑海中的轻松度来衡量的。

自我评估是由事件呈现在脑海中的轻松度来衡量的,轻松地想起某件事的体验比想起事情的数量更重要。

事件在脑海中呈现的轻松程度体现出系统1的启发作用,然而当系统2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时,受试者关注的就不再是提取记忆的轻松度,而是回忆起来的若干事例的内容了。

各种各样的证据都指向统一结论,即那些跟着系统1走的人更容易受可得性偏见的影响,比那些警惕性更高的人受影响的程度更大

示例:“因为上个月发生了两架飞机相撞事件,她现在更愿意坐火车。这真是愚蠢,风险其实并没有真正降低,这就是可得性偏见”

想到什么?

让我想到了在规划2022年度财务规划时,开始是轻松的,随着要思考的内容越来越多,就没有那么顺畅了,包括现在写阅读笔记也是,开始写是很轻松的,再多写就需要深入思考。

微行动/微习惯?

在买股票前先做犇犇的股票分析表,全部填好再建仓

重点是要说到做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快与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