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这一年(经验分享)

拟录取出来很久了,忙完答辩、毕业、转档各种事情,开始在导师的帮助下慢慢进入研究生学习状态,一时有些恍惚。静下心来,回想过去一年的经历,满满收获,觉得在开始踏上新的道路时,有必要用文字来记录过去的这段日子。

希望在很久以后看到时,仍负青春之热血。


& 择校:

考研是很早的就做的决定了,大概在19年初吧。那个时候,自命不凡,心比天大,想去一个优秀的学校,想去见更优秀的人。没有去了解更多的学校,专业排名,难度差距,只要有一个理由去支撑做一个决定,那即使只录取一个人又为什么不可以是我?

本科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在医科大学拿了管理学学位,总会觉得无论处于哪一行都是非专业,所以想在研究生时拿到医学学位。医学学位,这就是自己最初做决定的执念。因此在不跨专业的前提下,初时定了中南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那时是19年3月初。然后一边开始搜集资料与信息,一边开始应对本科课程,并开始学习考研英语。

4月初,同时去考了计算机二级三级证书;5月中,参加六级口语考试;6月中,进行六级考试刷分。3个月的时间里,因为对考研的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以及忙于其他事情时时间流逝的焦虑,我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当初选择的正确性。记得是刚考完六级的那天晚上,和好朋友聊了很久,在她的鼓励下,还是决定拼一把。不过可能真的与中南大学无缘,那天晚上九点钟回到教室就收到了中南大学的官方消息,社医卫管专业不再于公卫学院招生,而是转入管理学院。“医学学位”——当初选择中南大学的唯一理由不存在了。

大概迷茫了三五天的样子,我找到已经选定学校的几个同学了解了更多的信息,自己也思考了很久。几经斟酌,选定了西安交通大学公卫学院。后来其实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影响了自己专硕学硕的选择,以及更多影响主观的客观因素。最后正式开始进入学习状态是在九月份。之后一步步走下来,是自己的选择,也是冥冥之中有所指引。

建议:

很多人说选择大于努力,我并非完全赞同,但深知选择的重要性。

地区、城市、学校、专业,和个人追求等等都是我们在做出选择时需要深入考量的。举个例子:我的好朋友考虑到自己的家庭状况,所以目标是尽量一年考上,否则就去工作。所以在决定考研时就忽略了地区和专业排名,选择了较为稳妥但仍有些许挑战的学校。同校有很多直系学姐被录取,因此会少一些未知因素,信息搜集都会相对容易。还有我在6月份重新择校时,很多学长学姐给的建议是,西交信息不是很透明,所以要慎重。但之后我自己在收集信息时发现,西交的信息公布反而比很多学校还要清楚。这也说明了很多事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道听途说可能会耽误自己。

自己想想自己在乎的是什么,未来发展的城市,还是某所名校情结,或者只是学历证书等等,根据重要程度划分一个登记,综合权衡,做出最满意的决定。但切忌风险选择,比如去年研招网给出西交专硕只有两个名额,因此很多人换了学校,结果事实并非如此。或者去年某个学校一志愿都没有招够,今年很多人以为会相对容易都去报了这里,结果最后报考人数激增,复试线也相应增长很多。这些因素当然要考虑,但不是最重要的,更多的应该去思考,你是否真的想去这个学校,想学这个专业,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 政治

作为理科生,对自己的政治学习始终抱有一种不自信的态度。所以即使正式复习是在9月,也提前开始了政治复习。8月份就开始在听马原的课程,做了思维导图,进行了初步的梳理。9月份做了腿姐的30天70分刷题计划,10月份听了冲刺课程,11月开始做套卷的选择题(腿姐四套卷+肖八),12月做了肖四选择题,将腿姐的押题和肖四的大题进行对比,最后选定腿姐的押题进行最后的冲刺背诵。

建议:

无论文科理科,其实都不要太担心政治学不好。首先,作为大学生,学习能力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其次,政治能够把握出题方向。现在比较火的政治名师,肖大大、腿姐、徐涛、蒋中挺,这些老师能够很多年受到学生追捧一定有他们的能力,无论跟谁,只要自己去消化吸收他们输出的内容,就会有效果。

另外,政治真的不用太早开始,九月份甚至十月份开始都是可以的。(因为最后有押题呀)。当然,如果在专业课和英语学习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多分些时间给政治是可以的,努力自然有成效。只是依个人之见,好比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多花的时间之后可以提高的分数有限,不如去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对之后的复试都会有帮助。


& 英语

英语学习是整个考研过程中我付出心力最多的,就多说一些吧。

从最初的选择老师开始,我了解了新东方,文都,朱伟很多团队的老师,最终选择了爱启航的刘晓艳老师。两个原因,一是只听了她的导学课,说话直接,通俗易懂,有段子但不过分卖弄。二是她的课程从词汇语法长难句到阅读翻译和写作都是她一个人讲,这样思维上更容易衔接。

基础部分。我在3月份就听了她的词汇课,1.5倍速过了两遍大概记住后,做了语法和长难句的笔记,都是最简单的只针对考研。

强化阶段。4月之后就没有再学习英语,之前背过的单词也忘记了很多。所以9月份第一次做真题,两篇,全错。我那会才真正意识考研英语一的难度,以及自己实力究竟有多差。所以那两天特别沮丧,完全不知道要如何下手。而7月份就已经完结的强化课程还没有开始听,之前看过的很多经验贴也不知道从何处操作起。

调节好自己的消极情绪之后,我开始结合一些经验贴做自己的学习规划。时间上,下午2点到6点都是英语,如果当天任务没有完成,可能会占用晚上时间。单词已经来不及系统背诵,所以选择了使用APP在零碎时间背诵,比如吃饭排队时。语法长难句自己也有一定基础也不再单独花时间,所以基础的巩固都通过真题来解决。9月份的任务只有两个,2点到4点,倍速学习阅读课程并回顾课上方法,完成作业。4点到6点,只做一篇阅读(05年之前),并精读(精读的方法是自己结合自己情况归纳的,较具体复杂,最后附一张我学习英语时的精读流程图)。阅读课很少,三四天就听完了,至于效果,一周之后其实就见效了。一个礼拜后再去做05年之后的真题,开始一天两篇并精读,此时的准确率就已经维持在全对或者一篇只错一个。说实话,当时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我自己都被这种变化给震惊到,一直到最后考试,自己做阅读的状态都没有再掉下来。而阅读能力一旦上去,后边的完型翻译新题型甚至作文都会相对容易。国庆之后,我学习英语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节奏,倍速听课,做题开始穿插各个题型,基本是每天一篇阅读+一道其他题目,而精读一直都没有停止。作文的话虽然买了王江涛写作,但时间问题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背诵了。作文的写作方法也是从晓艳老师那里学到的,自己做了总结,最后的效果很好。(我的英语基础是CET-6 493分,口语C+。不是差的,但也绝对说不上好)

精读

建议:

单词有多重要。上边说过,我的单词没有系统背诵,最后自己的词汇积累基本都是靠真题精读,所以一直到最后考试,自己可以拼写出来的单词寥寥无几。然后我就得到了教训,在考场上写作文时,主题词通篇全错。习惯“habit”,我通篇都拼成了“habate”,挺弱智的一个错误吧,将来回想起来我可能会自嘲一辈子。最后作文究竟多少分我没有去算,但总分75,在作文这个错误的基础上拿这个分已经很满意了,不知道是阅读做得好还是判卷老师可怜我作文结构还可以就没有扣太多分。但以我为戒吧,好好背单词。推荐一个我认为好用的APP,知米背单词,界面清爽,只需要能认识单词足矣,很节省时间。或者扇贝也可以,个人不是很喜欢百词斩,不过看自己情况吧,适合自己的都可以。

关于老师。我还是认为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自然有其出彩的地方,跟谁都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去跟着老师走,同时不要去诋毁其他老师。还有最重要的,老师讲的再好都是老师自己归纳的方法,照搬不可以,要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不管是作文的模板架构,还是精读的流程都需要自己去实践操作,加入自己的理解,增减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会有效果。


& 专业

分值最高的专业课其实是最容易拿分的。专业课要考好我认为就是以下几个点。买对资料+独立思考+背书方法。

因为一些客观因素,9月份才开始学习专业课。所以最后决定考专硕,复习压力会相对较小。而本科专业的原因,社会医学也是我们比较擅长的。9月用半个月的时间第一遍系统过了课本,并做了初步的电子版思维导图。后十天做了题目,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内化,流病偏向于理解应用,社医就是纯背诵,都很简单。后来发生了一点小意外,不仅收到今年专硕只收五六个人的消息,并且高烧生病,所以回家休息了十天没有学习。后来返校之后已经近十月中旬,慌慌忙忙得想要去赶紧背书,但每天到了楼道里拿起书才发现这么多年理科生的状态让我对背书已经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当时有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总觉得我不适合背书我也背不会,又花了两三天来调整情绪吧,后来十几天我没有强迫自己待在楼道无效率得,而是返回教室重新梳理课本归纳要背的重点内容,荧光笔勾画,同时去找适合自己的背书方法和状态。大概十月底的时候,我开始做章节的纸质版思维导图,以此为据进行背诵,并且在每一遍背书时在思维导图中补充遗漏点,标记重难点和后期时间还足够的话需要另外记忆的内容,效果很好。一直到考试前,我一共把课本系统理解阅读两遍,背诵五遍,最终达到的效果是,自己一个人站在楼道,脑海中浮现思维导图,可以以此为本将课本从第一章阐述到最后一章。

最后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时间进行最后的查缺补漏,即通过常见题目和学硕真题来巩固自己的知识盲点。对最后考试的答题有一定的影响。

建议:

其实我一直强调并且坚信的是不要打无谓的时间战,并不是说多花些时间学习不好,而是在利用好时间的同时一定要去结合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才是最重要的。推荐思维导图软件XMIND.

还有专业课,以上方法不仅适用于我的专业课,而是很多文科类都可以参考。同时建议在考试前要去自己模拟,规划时间锻炼写字速度。由于自己写字很慢,在专业课考试最后的大题上,只简单回答了重点,并没有来得及展开论述,最后对分数也一定有影响。


& 复试

今年情况很特殊,西交因为创新港的存在,是第一个公布线下复试的学校。有利有弊吧,利在于线下其实更有利于展现出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与状态,并且不用面对线上复试这种形式要解决的一些难题。弊在于今年的复试不同往年,往年西交公卫都是群面,今年单独面试且一个人30min,往年的经验就不会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并且可能会紧张一些。也看见一些网友调侃说30min的时间没有话说,要和老师尬聊吗?其实我个人认为如果真的能和老师聊起来可能反而有利于面试结果,毕竟拉近了和考官的关系不是吗?但前提是你需要有情商说出老师想听的话,但也不能太刻意和做作,真诚也重要啊(听起来很难的样子,所以情商修炼早些吧)。

说一下大致的流程吧。

首先是1min的自我介绍,根据考场情况的不同,对中英文的要求也不同。中文自然可以表达出更多的内容和亮点,老师希望从你的经历中获取到能反映你本科学习状态和个人素质的东西,进而在综合面试环节进行进一步提问,而英文更倾向于你的发音与表达。建议中英文都要准备,没有明确要求最好用中文。

接下来是专业课抽题,占比33%。采用电子设备,题库非常大,有简单的,有更偏一些的。建议即使对答案不清楚,都要回答,并不是说要不懂装懂,而是回答一些相关的,让老师明白即使这道题你不会,但你脑子里也是有内容的。

然后文献阅读和翻译,占比12%。同上环节操作,有易有难。结束后会有老师提问英文问题。这个环节就看英语功底了,建议好好学英语,临阵磨枪作用不大。可以在考前多看看一些公卫相关文献,查一查专业词汇。我今年在这个环节表现很差,因为专业词汇不认识,但同时临场反应快一些就因祸得福赚取了一些好感。

最后综合面试环节,占比55%,比重最大,因此最终。老师会问各种灵活性的问题,包括针对你的本科经历获取你本科的科研学习状况,以及一些随机问题考验你的表达和临场反应能力。建议说话时声音洪亮,大方自然。答案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其次表达要有逻辑和层次。

总之,复试环节并不是像初试一样给的刻板分数,而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会给老师留一个初印象,整体状态好了,即使专业课问答和翻译时有一些小瑕疵都会被忽略。比如我今年在综合面试环节就是以一种很轻松的状态在和老师聊天,几个问题答完之后老师们都笑了,甚至面试组长在面试过程后半段就表达出了你一定会被录取,所以想学哪个方向的意思。建议平时性格内向、不擅表达的同学早一点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情商很重要呀!


以上,给仍然奋战考研的同学们参考。但只是参考啊,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希望你们结合自己的状况,吸纳对你们有用的方面。大概是这些,以经历版的口吻叙述而非纯经验分享是为了纪念自己不是那么顺利却也并没有很坎坷的过去的一年。

江湖路远,继续努力,一起加油,未来,我们换一种身份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研这一年(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