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应童老师父母的本质后的反思

应老师说,父母的本质是推动、促进和优化孩子心灵的进程。而我们平时在说的在做的,自认为是为孩子好,想让他少走弯路,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生活的权利,对孩子心灵的进程也没有推动、促进和优化作用。

    应老师强调,父母不要迷失在现象里。比如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有些父母会以更大的声音喝止他,我们就是这类父母,觉得他这样不可理喻,其实我们这么做已经被他的情绪带走了,表面上他这次停止了大喊大叫,但下次他还是会这样做。应老师说的很好,她说,当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我要反思孩子为什么大喊大叫,孩子大喊大叫时,我是不是以平静稳定的情绪看待他,如果我们自己也是大喊大叫、大吼大骂的话,那孩子怎么能稳定自己的情绪呢。是的,我们需要改变自己,应以平静稳定的情绪看待他。所以我们父母在回应孩子说什么或做什么之前,我们要停一停,先思考我这么说或者做能否推进孩子心灵的进程。

    还有,平时我总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去执行,久而久之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标准,对自己没啥要求,而且他变得很没自信。要改变自己,不管说什么做什么,要先站在孩子的立场。我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去执行,不评判孩子,不认定孩子的一种现象是有问题的。应老师说,孩子任何的表现没有问题,不要把它定义为是一个问题,而要把他视作一个机会,一个推进孩子心灵进程的机会。

    关于对孩子的爱,应老师说最低层次的爱是竞争式的爱,其次是条件式的爱,而最高层次的是无条件的爱。我们嘴巴上说是无条件的爱孩子的,在应老师的分析后,发现原来是属于第二种的,孩子一直活在表现里,担心自己表现不好我们会生气,而当有好的表现时会马上跟我们说,希望我们开心。写到这里眼睛有点湿润,儿子,爸爸妈妈要跟你说声对不起,从今天起,不管你表现怎么样,我们都一样开心,要做到真正的无条件的爱你!

    谢谢应老师,也谢谢张老师,让我有这么深的感触,也希望我自己能透过孩子的表现,是有机会来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自己,改善自己,优化自己内在的精神结构,对孩子不用评判的语言,摒弃自己的自以为是,多用引导式发问让孩子多思考,多体验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应童老师父母的本质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