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柏永辉

10%的规划原则:当你想要去做十年规划的时候,我们建议用一年的时间去思考规划;当你想要去做一年规划的时候,我们建议你用365天中的36天去思考规划;当你想要去做月度计划的时候,我们建议你用30多天中的3天去思考规划;当你想要去做周计划的时候,我们建议你用7天中的半个白天去思考规划;当你想要开始去做日计划的时候,我们建议你用30分钟~1小时时间去思考规划。

未来收入的10%~15%的学习投资原则,也就是想要赚到20万元的年收入,你至少应该投资2万~3万元的学习费用。

2.2.3 找到自己人生奋斗方向的“北极星”,从此人生不再迷茫

“北极星指标”是什么:你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奋斗发展方向,以及你当前的生活幸福指数。

2.3.1 用“生命时钟”模型,认清自己的人生规划

你没办法好好创业成功,是因为你没有一支执行力非常强悍的团队来落地结果;如果想养一个团队,你必须有一个特别好的营利性项目,而且你得负责协同和跟进;如果你没有跟进和管控一个项目的能力,是因为你不懂统筹协调,没有相关的管理能力;如果你统筹协调的能力不好,就无法带好团队;如果你听话照做都做得一塌糊涂,那必然是你专业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为什么你很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却又学不会,很可能是你不知道自己的天赋优势是什么;如果自己发挥不出来自己的天赋优势,自己的童年大概率过得不怎么好。

我发现每一个现阶段的表象问题,都可以在前一个阶段找到病根,而前一个阶段中留下的病根,继续深挖前一个阶段就能找到接近真相的事实。

我们平均赚一年的收入,来养活两年的自己。我们的一生其实只有1/3的时间来参与社会劳作,剩余2/3的时间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额外收入来源。

在自己踏入社会工作之前,前20多年基本上是靠父母的收入来生存的;在我们结束劳动工作之后,后20多年基本上是靠自身的退休金和自身资源来生存的;而后续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直到最后去世,基本上是靠自己的晚辈来照顾的。

2.3.2 用“生命时钟”模型,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

第一个修炼阶段:学业。通过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自己变得值钱。第二个修炼阶段:职业。深耕细作工作岗位,让自己快速积累相关经验值为公司创造价值,并为后续带团队做准备。第三个修炼阶段:事业。让自己带的团队变得值钱,让自己交付的项目有利润,让团队成员能够挣到钱,于是你的专业度和影响力都逐步提升,让更多的人愿意追随你。第四个修炼阶段:创业。当你拥有了行业的口碑,以及自己培养的下属,同时提升了眼界和格局,看懂未来发展趋势之后,调动和整合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四个阶段,就像造楼一样,需要从底层开始往上一层一层堆砌,才能有万丈高楼,虽然没有明显的时间进度和工期要求,但是会有严格意义上的顺序要求,而且不可能乱序修炼,因为上面的层级需要下面的层级的积累来完成,一层一层叠加上去。一个人不可能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就出来创业,也不可能在公司上了几年班,然后就实现财务自由了。

当你的创业生涯规划无法开启的时候,那说明你的事业生涯还需要重修。当你的事业生涯规划无法发力的时候,那说明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做好积累。当你在困惑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那说明你的学业生涯规划没有做好规划。当你在迷茫学什么专业的时候,那说明你自己都还没有想明白自己的天赋是什么。

2.3.3 用“生命时钟”模型,重构自己的人生规划蓝图

●当你还没有踏入社会的时候,先试着夯实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别和专业知识过不去,因为只要你专业能力过关,你至少可以拿到高于同行平均薪资一半以上的收入。●当你开始工作的时候,请快速积累工作经验值,在这个阶段,是将自己的理论专业知识转化成动手技能的经验积累期,一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提升起来,你就可以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了。●当你开始进入和其他同事协作的阶段的时候,请认真积累和他人一起协作的合作能力,并成为他人的“神助攻”,为积累项目管理经验做准备,你才能开启下一个阶段。●当你开始积累管理经验之后,要思考如何管理团队,通过优化流程的方式来提升利润,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你才能开启下一个阶段。●当你被公司承认地位和价值的时候,你会进入开拓市场创造价值阶段,于是跨部门协作,和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统筹协调来创造出更大价值的业务沟通共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开始可以看懂市场变化,并且有能力进行价值转换的时候,你就进入如下的抉择方向,要么辞职创业,加速收入引擎的变现速度;要么搭建自己的被动收入管道,然后退居二线。●当你什么都不用做的时候,因为前20年的工作回报,为自己建立了足够后半生的被动财富收益管道,以至于不用工作照样可以过上非常体面的退休生活

入行年收入在1~3倍的阶段,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入行年收入在3~9倍的阶段,是你的事业生涯规划;入行年收入在9~27倍的阶段,是你的创业生涯规划。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入行第一年的年收入是年薪5万元的话,在还没有到年薪5万~15万元阶段,认真磨炼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当你的年薪在15万~45万元阶段,请认真磨炼项目管理相关的管理层知识体系即可;当你的年薪在45万~135万元阶段的时候,你得开始往决策层的思维模式转变。

某些行业你再怎么努力,不可能超越入行年收入的10倍。同样有些岗位的晋升通道,永远不会给出3倍收入的差距。

根据自身的现状特点,建立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提高本人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而让自己变得值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自己再来帮助其他人挣到钱,最后得到更多的拥护者,通过这一系列的修炼过程和不断修正方向,最终慢慢改变自身命运的规划,就是生涯规划。

2.3.4 调校“生命时钟”参数,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

基层员工的临界点会在30岁左右,因为没有花上5年以上的时间沉淀修炼自己行业的专业知识,无法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因此没办法月收入过万。

35岁,是一个有趣的年龄段,正好处于“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的中间阶段,很多人在35岁之后,收入是很难涨上去的。不少人只是嘴巴厉害,但是真给他年薪30万元以上的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是打死也不敢去做的,因为能够获得这个段位收入的,基本上是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具备项目管理思维的工作经验,之所以能够在公司的项目中保证这个项目的利润,需要核算质量、成本、进度、风险、收益,以及时间等多方位因素,可这等硬功夫是通过实战得出来的,不是看书学会的,也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战斗力。

中层领导的临界点是40岁左右,虽然专业知识过关了,但是管理能力没有过关,还在和别人死杠,不愿意成就他人,不高兴承认下属超越自己,所以无法带领团队,收入大概率会被卡在30万元年薪以下。

高管的临界点是50岁,因为没有“五十而知天命”,躺在功劳簿上捏着资源不放,不愿意退位,还在和年轻人斗气竞争,因为没有接班人,最后耗死在体力不支又没有接班人交接,以及眼界和境界上,年薪会被卡在60万元左右。

第三章 资源配置篇

第一个切入点:增加创收类角色的工作收益;第二个切入点:在生活类角色合理开支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时间和内耗;第三个切入点:学习提升未来收益2~3倍的知识体系。然后不断微调优化。

3.2 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你需要注意这四个“要素”

这就是我们一下子看到的所谓的“不公平”差距:因为你只看到了两个工作岗位的工资差距,却没有看到两个家庭的收入差距,更没有看到两个家庭背后的资产差距,以及社会和人脉圈之间的差距。

3.2.1 不好意思,你的命运没有无限可能

在未成功之前,你需要尽可能控制和减少“沉没成本”给你带来的次生伤害,以及让自己的收入尽可能大过“固定成本”,你才能留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磨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于是你才可以沿着“边际成本”即有利于你的方向,不断寻找“机会成本”,直到自己成功为止。

很多人无视自己的“边际成本”,以为什么都是自己成功的机会,于是把各种“机会成本”白白浪费,变成了压垮自己的“沉没成本”,最后想要人生逆袭的话,越到后面就会越来越难。

3.2.5 做什么事情越做越顺手,会最终决定你的发展方向

投资自己的原则一定要能够精进自己的基础能力,在基础能力上二次迭代,这样子就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红利,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让自己从能力胜任到拔尖的修炼,大概只要几百学时的修炼,但是相比之下开辟第二战场从零开始学习,自己又得开启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很多人因为目标正确,却活活饿死在变现第二专业的路上。

会一项兴趣爱好的技能至少要付出多少代价呢?参考答案是:10万元左右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才能精通一项技能。因为这一类技能本来就是用来陶冶情操的,并非生存技能,光是静下心来沉淀就得耗费掉海量的生存成本,这就是不少艺术高校学费特别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怕穷苦家庭的孩子误入歧途,别到时候陶冶了情操,却又没有生存的能力,这时候最尴尬了。

3.3 重建你的收入配置体系,才能勇往直前

将家庭资产分成四份账户专款(简称:四个钱包,或者四个口袋)专用,分别是以下四个。第一道生存用防火墙,10%要花的钱;第二道意外用防火墙,20%要花的钱;第三道发展用防火墙,30%要投资的钱;第四道未来保障防火墙,40%要储蓄的钱。

3.3.5 富人其实很节省:4%左右的消费限额

富人的日常消费会被严格控制在资产的4%以内,如果换成一年365天的话,这个消费比例也就是说:资产的0.01%是自己日常消费的上限。

4.1.1 用“三条命”的维度思考自己的生命

死亡的意义分别是:生命意义上的生理死亡,行业意义上的社交死亡,以及被人遗忘的精神死亡。

4.1.2 用十年维度思考自己的发展

当你明白了传承背后的意义,你就可以明白了:另一半的重要性,另一半在做家庭稳定器时的重要性,配偶的言行举止,以及精神世界和认知观,对家庭,对长辈,对下一代的思想构建至关重要。

不要以为世界很大,其实你只要处理好身边9个人左右的关系,就基本上能够搞定你的小世界了,而这9个人无非就是:你的商业合作伙伴、你的直接领导、你的工作同事、你的朋友圈、你的家人和另一半,以及你的内心世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外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一生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命运方向。

4.1.3 十年内,我能做什么

先生存,后发展,再实现自我”的三步走的总体指导方针

如果你的年薪在15万元以下,基本代表你还在生存线上挣扎,建议你每月把70%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上,无论是在公司还是下班后。因为当你还没有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时候,月收入一定没有过万,于是70%的精力放在专攻专业知识上,一定有用。

如果你的年薪在15万~30万元,基本代表你可以持续发力进入发展阶段,建议你把每月70%的精力放在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上,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下班后。当你夯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没有学会驾驭团队的时候,你需要学习如何和专业以及非专业的陌生人相互协作来共创价值,于是70%的精力放在建立人际关系敏感度,以及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架构上的时候,一定有用。

如果你的年薪在30万元以上,基本代表你可以开始为实现自我价值做准备了,建议你把每月70%的精力放在商业论证和战略分解落地上,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下班后。当你已经成为管理者之后,你的下一步反而不是社交圈,而是退居二线,静下心来研读让你自己的思维能力高屋建瓴,能做到谋篇布局的战略思维,于是70%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格局感上,一定有用。

这三个阶段分别可以参考对标为“家庭人均月收入1万元的生存关”、“家庭人均月收入2万元的发展关”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3万元的自我实现关”,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设定自己的十年计划以及自己当前处于哪一个阶段,两三年后处于什么阶段。

4.1.5 我是如何用十年日记来规划自己人生的

我修改了我的时间观,不再用一年考虑问题,而是在十年的时间维度上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哪些是徒劳无用特别费时间的事情?哪些才是隐藏的主线任务?明天的自己是否会变得更加强大?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明天的我变得更加强大一点点?如果今天状态不好,我能为后天的我准备哪些修炼材料?10天后的我是不是变强了一点?如果今天只能做一件改变我命运的事情,那么这个待办事项是什么?我现在做的这件事情,对我未来的一个月有用吗?一年前的我做了哪些蠢事?

当你开始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不断修行自己的时候,你就开始慢慢校正自己的人生轨迹了,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自我救赎的过程,但是一旦当自己想明白了之后,就进入不可逆的行动方向了。

我在我的十年日记上少量摘录了我自己在不同年份的“人生闪光点”,这是需要遍历一年的所有行为之后,放到后面几年来检验是不是能够改变人生的关键“人生节点”,以此为评价标准检测出来的。

分10年完成,分别是如下任务。第一阶段:好点子。第二阶段:最小可行性模型。第三阶段:好产品。第四阶段:好产品+附属产品搭建产品组合。第五阶段:有全职团队为我助力。第六阶段:建立公司的规章制度。

4.2.1 为什么很多人的年计划都是错的

其实年计划分为以下几大类年计划:工作赚钱类计划、日常生活类计划、学习投资类计划,以及娱乐休闲类计划。

工作赚钱类需要占比60%左右;日常生活类需要占比25%左右;学习投资类需要占比10%左右;娱乐休闲类需要占比5%左右。

4.2.2 如何完成个人的战略落地规划

,一个人的个人战略必须至少回答这三个重要问题

第一:Where,我需要在哪里竞争?我是在现有的职场竞争,还是在未来的职场竞争,还是在家里赚钱?

我想要确保我的资产每年增值5%~15%,或者我的年收入每年增值10%~20%的话,我的目标战场在哪里?这是一个大前提,我的哪一个角色需要做什么。一个人的角色分类,至少有三个类型:家庭角色、工作角色、自我角色。

第二:How,我需要如何竞争?如何才能实现这样一个愿景?

针对目标的细分市场,我们准备用什么角色,新增什么产品和服务来盈利,优化或者下线什么产品和盈利来节约成本?

我们要在新的一年内,掌握什么样的资源来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当你决定在职场上发力的时候,就应该调配70%的主要精力在职场上,这包括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扑在业务上,专业知识上,系统培训上,规章制度优化和团队建设上,你会较少参加社交,以及各种可有可无的娱乐活动,而不是全面开花。

那么同样你也得明白,一旦到了某一个工作岗位之后,你就能够真实感受到,有一部分工作岗位的内容,你得外包出去,否则的话,你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去做更加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一直沉浸在低附加值的事情上,你是无法快速提升自己的。

第三:When,我什么时候竞争,未来三年到五年中你的身份是什么,分别怎么安排?关键里程碑的时间段是多少?

4.2.3 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待办事项

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待办事项

第一步,写下自己的内心念头。

当你试着将这些碎碎“杂念”放在一处,搁置两三个礼拜之后再拿出来看,你就会发现,有些念头已经自动消亡了,而有些看上去重要的念头已经不怎么重要了,那么剩下重要的碎碎“杂念”,就有可能是需要你认真思考的。

第二步,加上动作,增强行为背后的意义。

“动词+宾语”的短语,来解释和定义你写的形容词。“环游世界,会让我很幸福。”“给孩子烧饭做菜,会让我觉得很幸福。”“去巴黎街头喝咖啡,让我觉得很自由。”用这样的方式微调这些碎片信息,变成一句让你看着非常有力量,非常有动力的短句。第三步,给几百条待办清单排序分类。

哪一类事情属于理念原则类,这类任务解决应不应该做的问题;哪一类事情属于梦想愿景类,这类任务解决想不想做的问题;哪一类事情属于战略规划类,这类任务解决要不要去做,不做就不行的问题;哪一类事情属于年度计划类,这类任务解决今年能不能做,今年能不能搞定的问题;哪一类事情属于月度计划类,这类任务解决这个月做什么,下个月做什么,分别怎么做的问题;哪一类事情属于周计划类,这类任务解决这个礼拜要做掉哪些事情的问题;哪一类事情属于日计划类,这类任务解决今天得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问题。

如何配置自己要做的事情

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可以调用的资源却很少;要耗费的时间很多,但是能用的时间很少;要享乐的时间太多,但是用于学习投资的时间太少;要完成简单难度的任务太多,但是用于提升能力的事情太少。

4.2.4 每年投入多少小时,决定你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工作稳定的上班族的话,每月可以抽出多少空闲时间?参考答案是每天2小时,每月25天左右的时间,于是你每月可以抽出50个小时留给自己系统的学习,那么一年下来也就是:12个月的50小时充电学习时间,总计600小时。即使你每天投入3小时的高质量学习,一年也就是900小时。毕竟你还得处理工作和生活两方面的事情。

那么接下去才是最精彩地方:经过了这一年累计600~900小时的修炼之后,你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你的经验值,你的专业能力是否可以帮助你得到更好的工作岗位?这就是修炼的意义所在。

如果你以前的年收入只是10万元,但是经过这一年的修炼之后,你的年收入变成了15万元的话,那么这600小时的坚持修炼就值5万元,平均每小时的修炼至少值83.3元。一旦用投资回报率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这方面的内容之后,你就知道你为什么要努力了,以及每小时时间成本背后的代价了。

4.3.3 时间不够用怎么办?用“莫斯科法则”来排序

Mo-S-Co-W,是四个优先级别的首字母的缩写,发音谐音为“莫斯科”。Must:必须做的;Should:应该做的;Could:可以做的;Would not:不要做的。

什么是必须做的?Must(必须有),这是所有项目的底线思维,也是这个项目的存在意义。你就会懂了:水笔来不及造全的话,笔芯才是必须做的项目,这是写字的底线。所以即使时间变少,我们的时间精力在这一块是不可以变少的。

于是废品。而能够抓住事物核心的止损的基本点,就是这个底线思维的核心思想,你做什么都没用,除非你完成了某一个核心任务、核心技能,这是在时间、资源都不够的情况下,做最快速决断的最佳起始点。我见过太多完美主义者,一直在各种磨蹭做非主线任务,却从来不去做最核心的任务,真到了检验的时候,一招就被破功了。

什么是可以做的?Should(应该有),没有会降低体验感。

就好比:笔芯可以用纸张包裹卷好后继续使用,笔芯也可以插入有空管缝隙的木头里面做成木头笔。笔芯也可以被替换到另外一支用光墨水的水笔中。此三者材质都不一样,使用时的舒适度也不一样,但是都能用。

什么是可以有的?Could(可以有),可以有时间了再给。

什么是可以没有?Would not(可以没有),等有时间了再说。

4.3.4 给自己留出一些空闲资源

正是因为你能够多留出一部分缓冲时间不去做任何事情,你的“认知带宽”才能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看清该做什么事情,不用做什么事情,这样才能够让你变得从容不迫。

4.4.1 用“1—3—5工作法”来分类工作

第一类事情是创造价值的工作,创作过程中不可以被他人干扰。第二类事情是你需要和他人协同互动才能推进的工作,另一方不在无法推进。第三类事情是附加值相对低的碎片任务,即使随时被打断都可以继续做的,并且有别于前两者必须你自己去做的事情,可以理解为番茄工作法。

一个3小时的创造类任务(不可被干扰事项)这一类的工作,我们称为重要任务,需要花费2~3小时来完成,它们的特征是需要你亲自参与,而且不可以被打断,能改变你的命运,增加你工作经验的主线任务,而且是创造价值的。三个1小时的沟通类任务(和他人互动的项目)这一类工作,我们称为次要任务,需要花费你1小时的时长,和他人互动配合完成,或者是需要你不断优化才能完成的效率、流程类任务,这一类我们称为沟通类支线任务。五个0.5小时的琐碎任务(维持性,告知性,碎片任务)这一类工作,我们称为番茄类任务,也就是只需要花费20多分钟就可以搞定的琐碎性任务,随时都可以被打断,然后随时都可以启动,并且是没有什么营养的例行性任务,这一类,我们称为“琐碎任务”。

4.4.2 用“乐高积木法”来灵活安排任务

当你开始能够从被动完成工作任务,到开始能够灵活应对,最后到主动进攻,这样的工作我相信会非常有张力,非常灵活,又特别高效。

4.4.3 如何进入无差别的修炼状态

第一个阶段是观看。

第二个阶段是记录。

第三个阶段是思考。

第四个阶段是制订方案。

第五个阶段是迭代优化,践行到底。

所以,无差别的修炼状态背后的意义就是:你得根据不同的场合,而不是基于时间段,随时切换自己的低频、中频、高频的学习状态。该学的时候认真学,该动手的时候认真动手,不要混淆场景,学会在最适合高强度学习的时候学习,在最适合动手练习的时候动手练习,在最应该休息的时候适当休息,然后根据自身的工作生活节奏调节自己的学习节奏。

4.4.4 如何复盘自己有没有成长

复盘的重要性在于,在下一次行动方案中打上补丁,优化行动方案,提升成功概率,复盘是复盘行动步骤,而不是自己的情绪。

5.1.2 “学”和“习”本来就是两个意思,很多人误会了

用1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10倍的时间练习的人是刚刚入门的小白;用1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100倍的时间练习的人是渐入佳境的大牛;用1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1000倍的时间练习的人是能够登堂入室的业余级选手;用1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10000倍的时间练习的人能够成为某领域的资深专家。

用1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0倍的时间复盘练习的人是知道分子;用10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0倍的时间复盘练习的人是知道分子;用100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0倍的时间复盘练习的人是知道分子;用1000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0倍的时间复盘练习的人是知道分子;用10000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0倍的时间复盘练习的人是知道分子。

5.1.3 效率工具:秃鹫和自行车

他们在年少的时候看懂了各种行业的效率转换规则,各种技术白皮书,知道如何让这些规则为我所用,撬动杠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5.1.4 为什么要学习专业知识

那么如何用自身经验来发现其中规律和总结其中规则,去化解下一次来临的不确定性,就成了我们化解风险不确定性的主要学习动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原因。

你就可以理解企业为什么愿意给懂专业知识的专家多发工资。因为企业背后面临的真实挑战是如何拿着这些原有资源,通过优化配置的方式,在未来的不确定风险下赚到高于同行的收益,比如,如何提升设备单位时间内产出量,如何提高仓库的周转率,如何降低残次品的生产,如何缩短研发周期,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

5.2.3 用“迷宫算法”,帮助你破解专业迷魂阵

从起点出发一直往里走,遇到岔路口就做一个节点记录,然后利用右手原理,一直优先选择右边的路线。只要还能往里走,继续推进前行,直到走不下去碰壁为止,于是沿着路线返回最近的上一个节点,选择还没有被探索过的路线进行探索,直到所有的可能性都被探索到为止。

如何防止自己迷失?其实定期做复盘工作,是一件特别有用的事情。重要的是,详细记录下来哪些路行不通,不用再做重复性无用功了,这就是记录的魅力所在:因为每到一个关键地方就做翔实记录,所以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方便自己复盘和定位,因为时刻清楚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所以再大的迷宫也可以通过多走几步的方式走出来。

5.3.1 七个思考步骤,帮助格物致知

我先用七个阶段的思维转化过程,来说明你的思考深度到了哪一层,这七个阶段如下所示。第一个思考阶段:想清楚,决定了你应该使用哪一个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第二个思考阶段:用语文思维表述清楚。第三个思考阶段:数学量化思维分析。第四个思考阶段:项目管理思维配置资源。第五个思考阶段:绩效改进思维优化迭代。第六个思考阶段:利润运营思维。第七个思考阶段:经营管理思维。

5.3.2 五个行动阶段,用来知行合一

第一个行动步骤: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

第二个行动步骤:样本库分析思考。

第三个行动步骤:学习专业知识。

第四个行动步骤:开始行动验证。

第五个行动步骤:最终改变命运。

6.1.1 你在用哪一种交换法则来赚钱

出售自己的时间,换取金钱;使用自己的技术,换取金钱;整合自己的资源,换取金钱;搭建自己的平台,换取金钱。

6.1.2 从“主动收入”到“被动收入”的晋升方法

分销权和销售权这根收入管道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对方随时可以关停你。

首先,专注修炼税目1工资薪金所得,让自己的战斗力在7级超额累进税率中,逐渐接近20%;其次,利用周末或者碎片时间以兼职的身份,参与某些项目的劳务所得,增加收益和经验值;再次,因为你的专业度、知名度,你可以开始用税目5稿酬所得,来增加影响力;最后,开始像个人孵化器一样,将自己脑海中打磨了几年、十几年的想法一步一步转化成税目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将自己的专利权、著作权、专有技术使用权外包授权给其他人使用,为自己源源不断创造利润。

也可以在研发设计了某个爆款之后,用分销权、销售权来分出自己的被动收入管道。于是你开始一步一步接触到牛人、贵人,你越来越有时间和精力抽身出来思考,当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开始向你汇拢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开始进化成具有经营思维的老板或企业家。

6.1.3 如何快速诊断自己的努力方向?试试这个公式

成为专家修炼之路,需要从“拿时间换钱”修炼到“拿技术换钱”。

成为项目经理进阶之路,需要从“拿技术换钱”修炼到“拿资源换钱”。

成为资源整合者的修炼之路,需要从“拿资源换钱”修炼到“搭建平台换钱”。

6.1.4 为什么不可以乱序修炼

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唯一的筹码就是你的时间,因为你可以用你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这是一个至少半年到三年的漫长的实践和积累的过程,而学习专业知识的好处在于,当你可以快速掌握某一套思考方式和方法论去思考问题的时候,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将会有别于常人,于是你开始用专家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你的核心资源能力就是用时间转化出来的专家能力。这就是第一条修炼路径:从拿时间换钱进入到拿技术换钱。

当你成为专家之后,你可以用你的技术和其他人一起共事,一起做项目,从中领悟一个项目是如何运作的,流程、成本、进度,以及项目中的人以及汇报、冲突、合作、沟通和利益相关方的角色是如何互动,还有项目中的钱是如何流动的,前期启动资金,日常运营成本,团队奖金,项目利润,投资回报率,资金风险等等。

在你弄清楚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钱的关系,人与事情的关系,事情与钱之间的关系后,你基本上可以带领团队主动寻找资源做事情了,因为等你有了足够的经验,你的核心能力开始从如何做事,开始慢慢转移到如何和同频的人一起共事以及开心地赚钱。于是你成为相对稀缺的资源。这就是第二条修炼路径:从拿技术换钱,开始慢慢切换到拿资源换钱。

当你有这个专家能力,带团队经验,以及足够好的人品之后,你的人脉、资源、口碑就会慢慢变成核心资源,很多资源都会慢慢向你靠拢,你就会成为核心资源,成为项目规则标准,变成成就他人的助力资源,于是你在想,怎么搭建一个平台,让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努力,然后自己只要收门票费用就可以了。

于是只要你一号召,就会有很多人愿意来你这边,因为你的影响力,因为你的口碑可以为他们带来海量的口碑和合作资源,以及各种来钱机会出现的时候,别人都愿意和你合作而不是和他人合作。这就是第三条修炼路径:从拿资源换钱,开始慢慢切换到搭平台换钱。从来就没什么速成,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世上从来都没有什么逆袭,所有的奇迹和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6.2.2 你说小岳岳的命,怎么就这么好呢

在你还不是核心人才之前,谁都可以改变你的命运,这种感觉就像踩死一只蝼蚁一样,甚至没有人知道你是谁,这是绝大多数“拿时间换钱”的人的普遍命运。

6.2.3 是不是练习量足够多,就会成为专家呢

区分一个人是不是专家的第一个判断标准就是:他能用多少词汇描述清楚一个问题,一个事件,一个信息,对方听了之后是秒懂,还是越听越糊涂?

6.3 收入增长的第二阶段,拿技术换钱

“拿技术换钱”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开始从重复性的体力换钱,切换到用脑力思考,用各种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搞定定制化问题的方式来换钱。大家开始承认你的学历,你的专业经验,以及你的解决方案,并且愿意为此多花钱。

6.3.1 月收入过万的第一个壁垒:专业知识是不是过关

只要是专业知识,它就一定有知识边界。因为有知识边界,所以一定有框架性思维。

6.3.2 如何保持技术红利,防止技术性失业

怎么做才能精准避开自己被“技术性失业”的可能性呢?参考答案是:尽可能不要学习5秒内重复劳动的重复性工作,因为只要这个工作流程项目可以被机器算法外包,将来就有可能被外包,这一类岗位必然会慢慢被低端技术和低端人力成本所外包掉,这时候被优化岗位的这波人,就会“技术性失业”。

怎么做才能不被“技术性失业”呢?参考答案就是:永远成为行业中相对领先的“技术红利”的“技术富翁”。有因为你通过学习某一项先进技能,而让你比普通人获得多达3~10倍,乃至有更多资源的时候,你会因为这项“技术红利”,开始慢慢向“资源红利”转移,当你开始用“资源红利”慢慢变现的时候,你就开始越来越有钱了。

6.3.3 为什么有些专家无法开展自己的事业

事业和职业的本质区别是:事业是专业能力再加上自驱力的热情以及解决问题百折不挠的耐挫性;而职业只是打工者的思维,缺少主动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什么东西都等现成的,而不是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所以两者之间的命运就会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驱动力上,逐渐甩开人生命运的轨迹线。

6.4.1 何谓资源?拿资源换钱的几种常见办法

资源可以被分别理解为:技术能力、销售能力、市场推广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物流、采购、人力资源、资金调配、产品管理、产品质量、成本管控、生产能力,以及政府关系、上下游关系协调能力等等。总之一句话:你可以比同行业的人更有效率,更加多快好省搞定某个问题。

所以对待资源的时候,你需要思考的事情如下。(1)认清楚谁是你的资源,你是谁的资源?(2)我从资源中可以获得什么,你是需要亲自参与,还是不需要参与?(3)我为了得到这些资源,我必须付出什么?对应的成效代价比是多少?

如果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可以用相对简单的公式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如果你们两个人甚至多个人一起做项目,请问:谁是甲方,谁是乙方?谁贡献什么?谁交付什么?这项目值多少钱?如何判断这项目是成功还是失败?

那么怎么做才能拿资源换钱呢?请先搞明白一个概念:“6+1+X”法则,来对接一下自己的优质人脉。我们先试着将自己资源系的人脉,不管是贵人、牛人、恩人,还是有钱人,统统分为三大类:长期人脉、中期人脉以及短期人脉。再结合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分布,是否愿意参与某个项目来计算,我就知道这个人是愿意一起参与干活儿并且一起拿钱,还是只愿意拿资源出来,不愿意干活儿,只想着分钱的。

6.4.3 其实很多“资源”大都是“无效资源”

那么“无效社交圈”指的是怎么接触和沟通,都无法形成甲方乙方资源互换契约的活动。

我是谁?在干一件什么事情?这会帮助到哪一群人?帮他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我叫柏永辉,我十年看了2000多本杂书,就是为了想明白如何“可视化自己人生规划的进度条”,这样会帮助刚工作不久的职场新人和即将踏入管理岗位的白领,快速定位自己的成长路线和发力方向,帮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定位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成长路线,最终做到收入快速成长的实战修炼。

6.4.5 你的社会信用,决定了你将来的社会地位

反向思考一下:你真心帮助过多少人?是比你弱的人,还是比你厉害的人,比你有资源的人?满足对方的一个需求,对方对你印象不会坏到哪里去。满足对方的两个需求,对方会跟你成为朋友。满足对方的三个需求,对方可能会跟你成为好几年的朋友。满足对方的四个需求,对方会跟你成为生死之交。满足对方的五个至六个需求,对方会愿意把灵魂都交给你。满足对方的十个以上需求,对方会愿意帮你实现所有的梦想。

6.5.5 进化和演化的本质区别

如果你资源少,则精打细算,专心往一个方向进化;如果你资源多,则信马由缰,多处押注,随意演化,静待花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