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28岁,我前同事。
五年跳槽了三次,目前已经是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的项目主管。而且他的每次离职都很出乎大家的意料,总是在公司发展好,个人发展最顺的时候选择跳槽。而且他的每次跳槽是真的“跳”哦,每一步都很大,还非常稳。
昨天在我们组建的老同事交流群里让他给大家分享下,他是如何实现高质量跳槽的。在群里交流了两三个小时,我给大家抽取出来三点最重要的经验,尽管他是搞技术的,但是背后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也希望能够对咱们条友有多启发。
高质量跳槽三点“钻石级经验”:
1、“天晴”时修房子,化被动为主动
2、寻求高层次的内稳态,不断的升级更新自己
3、给自己一条“明确的人生规划图”
好,接下来呢,我就给大家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结合阿信的例子也会帮大家整理一些具体可执行,可实操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在职场中步步高升。
01
“天晴”时修房子,化被动为主动
什么叫天晴时修房子呢?说的是啊,在我们职业处于上升期,一帆风顺的时候去跳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此时的我们在与公司的博弈中就会占据上风,但现实中很少有人这样做的,有时候不是不愿意去行动,而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去行动。一些职场人在做决定的时候,会考虑特别多的现实情况,比如我等这个月拿到工资了再说吧,拿到工资之后,会考虑等公司帮我交了这个月的社保之后再说吧,拖来拖去,最后主动权白白丢掉了。
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跳槽的误区和正确的跳槽标准,供大家参考。
1、常见的几种跳槽原因
跳槽对一个职场人来讲非常重要,但是一定要弄明白之后再去选择是否跳槽,否则跳的越多,死的越快。
1⃣️ 根据薪资待遇决定跳槽
我经常听到有朋友说,工作的是什么?工作不就是工资嘛。作为职场员工本身就是弱势群体,而且最主要的收入也都是靠工资,所以肯定是哪家公司给的高薪资就去哪家嘛。
我之前的一个同事就遭遇过这类问题,技术虽然不错,但是对方开价有些离谱,因为是刚成立的公司,所以那家公司开出了比我们公司的薪资高一倍的价格嘛,试用期六个月,试用期间是全额。这样有人的条件很多人难以抗拒的,不过悲剧就在入职的第五个月,项目产品的框架都搭建的都差不多了,老板以各种理由挑剔毛病,最后直接辞退了,期间的空档期有两三个月。
我们能够拿到高薪资当然是好事儿,但是一定要考察清楚公司的实力和老板的魄力,如果仅仅是通过薪资的高低就决定入职,后面多数情况会因为自己的高薪资被辞退。这个其实也是现在所谓的“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除了薪资和工龄高,没有其他的长处,一旦公司遇到危机将是被裁的首选。
2⃣️** 为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个是很多的求职者最真实的原因,但在在面试的时候,大家都会说,我想要寻求一个更好的平台。但入职之后你会发现,他对上一家公司的同事几乎没有说过肯定的话,而且在当下的公司人际关系也不怎么样?
在《重构:年轻人的精进指南》一书中作者这样描述到:人可以创造环境,也被环境塑造,想要通过跳槽改变周边环境的人,最后都会被环境一次次塑造。
有句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面对问题,我们一般人习惯于对抗或逃避,这两种习惯都不利于我们职场生涯的长久发展。
3⃣️ 工作压力过大,上班精神紧张
面对工作压力过大时,很多人不是检讨为何自己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是选择逃避当前的情况。甚至有一些朋友为了逃避工作中的困难而选择转行,甚至是跨界创业的。在我们曾经的开发部门的宣传标语:「没有实现不了的功能,只有没学会的技术」,在这家公司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员工自身的提升也是非常大的。
工作压力大,多属于工作内容与实力不匹配。当我们无法靠个人能力解决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寻求外力帮助个人成长,而不是通过离职、跳槽的方式去逃避。
2、正确的跳槽姿势(主动出击)
不论是职场中还是生活中,掌握了主动权,才有更高的溢价能力嘛。下面就说几点怎么判断跳槽时机,让自己掌握主动权。
1⃣️ 从时间上来判断
《登峰-顶级猎头眼中的职场进阶法则》大致把当下的职场人分为三类人群:
- 中高层管理者:这类人最好的时间是在年前开始着手,年前选择机会,年后选择入职,最晚不超过来年的四月份,如果超过了四月份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最好等到年底再考虑跳槽的事情。
- 普通的职员:这个相对来讲没有多么严格的限制,但是需要本着一个原则就是选择的公司一定要能够是自己增值的,不论是在简历方面还是具体的个人能力方面,否则的话也就没必要考虑跳槽。
- 应届大学生:秋招就开始着手准备,也就是我们说的“金九银十”,抓住这一波企业大量招聘的旺季,就不必为来年毕业找工作犯愁。即便是秋招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我们也可以为来年春招提前做好准备。(这个尽管不属于跳槽的范畴,但是对于应届大学生寻求工作还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这里就罗列下)
2⃣️** 根据当前工作现状来判断**
我前同事阿信就是采取这样的策略,具体来看看他的步骤:
- 处于低谷的时候,选择往上爬一爬,才能跳的更远:在职场中,谁都有低谷的时候,比如预期的目标没有实现,项目遇到了“事故”。比如阿信在跟我们交流中就提到了一件事儿,当时他在负责的一个项目,临近上线时,有产品强加了个需求,那也是他第一次做项目经理,就欣然答应了。后来发现新加的功能太复杂,而且还牵涉到其他的功能的实现。所以在那次的项目评估中他被打了很低的分数,而且还被领导点名批评。这时候其实他有心里波动的,觉得自己辛苦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认可。后来还去面试了几次,感觉效果很不理想,毕竟人处于低谷期,说话做事儿总是没有底气。他选择继续沉淀自己,为后续的跳槽蓄能。
- 发展的最好的时候选择跳槽:很多“意外”的跳槽,都是序幕已久筹备的结果。就好比阿信最近一次跳槽,他身边的同事都觉得很意外,为什么选择在自己高光时刻的时候跳槽。他在群里分享到:处于“鼎盛时期”的自己选择跳槽,人的精神状态就不一样,而且说话都很有底气,为什么非要等到自己“士气”低落的时候再去考虑跳槽呢?
阿信在说到让自己跳槽时掌握主动权的时候又提到了另外一个概念,个人一定要学会寻求高层次的内稳态。否则,自己只能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状态。
让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高层次内容稳态。
02
寻求高层次的内稳态,不断的升级更新自己
曾经参加过李善友老师的混沌大学的课程,在混沌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好的思维模型,再多的知识积累也是低水平的重复。”成人学习的目的不是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而是学习更好的思维模型。
1、什么是内稳态?
从概念上讲它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具有内稳态的机制的生物借助于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独立于外界条件。内稳态机制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单纯的从概念上来看,有些费解。
打个比方,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刚毕业的时候,我们拿到一个月月薪5000块,觉得钱好多啊,毕竟上大学的时候生活费一个月还不到1000块钱嘛,但是过了半年到一年之后,你会觉得工资好低啊,月底发工资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兴奋。这时候现实情况就跟我们的理想薪资有差距,那我们就会通过积极表现,以求老板能够给我们升职加薪。这其实就是一个我们无意间执行的内稳态一个过程。
当我们面对具体的事物的时候,很容易就想到主动的去寻求稳定。但是在思维、意识层面,很多人就忽略了它也是需要被不断的提高的,否则的话,我们只能处于相对低水平的稳定。
2、不断寻求高层次内稳态的好处
比如有些职场人总想着一年的经验用五年,这时候我们就是在不断的贬值。内稳态是我们在不断的通过外界的刺激不断的进行自省,并运用积极的方式来不断的提高我们的价值,包括财富、地位和影响力。
著名的精神科主治医生维克多-弗莱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到: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所谓的精神动力,一种可以不断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动力。
在不断寻求高层次的内稳态的过程中,我们的生命高度也会不断的提升,生活的意义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3、如何锻炼我们“寻求高层次内稳态”意识
我们知道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刻意练习,而且像这种关于意识的提升和个人高层次的追求就更需要强化练习,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来克服与生俱来的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改写现实认知并更新我们的信念。
托尼·罗宾斯曾说过:我们的信念就像不经大脑的命令,告诉我们事情是怎么样的,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些信念塑造了我们的每一次行动、每一个想法和我们所体验的每一种感觉。因此,改变我们的信念系统是让我们的人生产生真实且持久改变的核心。
1⃣️ 学会有意接受或拒绝普世规则
柏克明斯特·富勒曾说:如果你想教给别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请不要直接教。相反,请给他们一个工具去用,他们将在实操中学会这个新的思维方式。
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更多的来自于我们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更多的来自于身边人的影响,比如老师、父母,朋友等。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通过这些周边的人获取信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去主动的选择接受或拒绝一些所谓的普世规则,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2⃣️ 了解深藏于心,难以察觉的现实认知
我们的现实认知通常不为我们所知,但是一些现实认知我们是知道的,比如我们知道追求人生使命很重要,懂得感恩,与人为善的想法。但是这些都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挖掘,毕竟它们并不像吃饭一样,肚子饿了会主动的发出“咕咕咕”的声音提示你该去吃饭了。
这个就需要我们主动的寻求外界的刺激,比如当你觉得自己当前的工作很稳定,薪资也很满意时,走出自己的圈子,去看看比自己高级的圈子里的人都在做什么?一旦你走出现有的圈子,立马就会充满危机感,进而获得对内在信念的察觉。
3⃣️** 更新我们的行为方式**
埃隆·马斯克说:我认为有这样一个反馈环非常重要:在这个反馈环中,你会不断地回顾自己所做之事,并反思如何做得更好。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一条建议:每时每刻,质疑自己,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
那些厉害的人之所以厉害不是他们的智商比普通人高多少,而是他们善于更新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寻求高稳态的方式,不断的使自己接触更高级的人群,颠覆自己固有的认知,调整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在一次次追求“内稳态”的过程中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那可能有朋友会问了,从离职的化被动为主动,到寻求更高层次的内稳态,这些内容看起来好像确实很棒,但我们通过什么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呢?
其实确实是这样,我们在跟阿信交流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疑惑,阿信最后给了四个字:行动指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怎样规划才能让我们职场生涯更精彩呢?
03
人生的行动指南
还记得我们上面提到的那句话吗?「很多“意外”的跳槽,都是序幕已久筹备的结果。」为什么有些人总能抓住关键的时机使自己的人生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因为他们早早就拿到了人生的“剧本”,他们明白在人生这部戏中,在何时,何地需要做出何种决策,这才是他们决定是否跳槽的关键。
布赖恩•费瑟斯通豪在他的著作《远见》中说到:构建一段成功的职业生涯的目的并不仅在于找到你热爱的工作,而且是建立起你热爱的生活。但无数人漫无目的地四处跳槽,或者停留在意义不大的岗位上,似乎无法摆脱这样的恶性循环。
对于如何打造职业规划,制作自己的行动指南,在书中作者给出了这样的五条建议:
1、远见思维,即多行动,少忧虑
毕竟职业生涯可持续的时间很长,甚至长达45年之久,包含三个阶段,简单的介绍下三个阶段,以便于我们更好去定位自己的位置。
1⃣️ 强势开局:刚入职的阶段,学习曲线要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聚焦长板:这个阶段处于35岁左右,寻找到个人的甜蜜区,也就是我们擅长,并且热爱的以及市场需要的三者的交集。
3⃣️ 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影响力:在甜蜜区中能够寻找到那些可以让自己不断增值,不断有持续影响力的工作,我们常说的越老越吃香的那种。
2、职场燃料是基础
为了能够推动整个职业生涯,我们需要在每个阶段中都要不断的去集聚职场燃料。比如可迁移技能、职场的人脉资源、管理能力。
这些看上去没有专业技能那么硬性,甚至看上去觉得并没有那么必要,但这是提升我们职场高度的必备品。
3、职业生涯需要对时间的巧妙投资来构建
想要在职场中成为精通某一方面的专家,不仅仅需要天赋,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实践。就比如阿信在第一次做管理的时候,被领导批评,他并没有选择离职,逃避而是选择沉淀自己,给自己积蓄能量才有了后面的爆发。
4、生涯不是可预测的,需要及时调整
之所以很多朋友在谈到职业规划的时候就觉得费时间,效果不明显,就是我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把职业规划当作了“说明书”,完全按照它一步步的去执行。要知道未来是不确定性的,面对不确定性的市场,我们怎么能够通过固定的计划去应对呢?
准备好规划,是让自己有个大的方向,这样不至于在执行的时候迷乱,不知所措,即便是拥有了规划手册,我们也应该时刻准备着迎接无法避免的变化,并让自己的职业策略随机应变。
5、规划并非是一项具体的工作
这个也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个工作的规划,从初级到高级,再到资深,直到专家。这只是其中一个形式而已。比如个人创业、创造某款产品、推动大型项目的进程这都算是规划,规划并不是指的某一份工作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04
说到最后
尽管说现在的离职、跳槽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儿,但是如果我们在跳槽前考虑不清楚自己跳的原因和目的,后面的职业生涯将会越来越困难,正如大家常说的那句话:跳槽一直爽,一直跳可能就是火葬场。
本文通过我前同事阿信的跳槽经历,给大家讲述了如何在跳槽中掌握主动权,如何不断寻求高层次的内稳态以及在制定职业规划时需要注意的五件事儿。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各位条友带去一些关于如何更优雅的跳槽的启发。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相互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