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驽马少年时》录

我读到卢纶的《逢病军人》,一个大唐普通士兵的形象立刻鲜活起来:
行多有病住无粮,
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
不堪秋气入金疮。
与刚刚过去的盛唐诗相比,它不够飘逸,也不雄浑。可正是这种娓娓道来,反而增加了真实性。顺着诗人的目光,我们似乎来到大历史里那个微不足道的现场。
一个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拖着受伤的身体,衣衫褴褛,身无分文,来到一座城墙下。饥饿和伤病折磨着他,他蜷缩着身子,甚至躺在地上,哀号,呻吟。
但最艰难的时刻还不是现在,而是秋天过后即将到来的寒冬。诗人记录的是一个片段,我们却不难猜到后续的故事。这个士兵走到这里,离家还很遥远,他能活着走到家,几乎不可能了,就算不病死、饿死,也会受冻而死。
如果是史书,我们就看不到这个“病军人”,他只会化作冰冷的伤亡数字——某场战役,死伤多少万人。
这首诗给我的另一个惊喜,是对战前诗歌的回应。李白的《战城南》、杜甫的《兵车行》、“三吏三别”中的那些士兵,后来都怎么样了?这首《逢病军人》,是他们最有可能的结局。于是我总在想,史书和诗歌,哪个才是真实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鲜衣驽马少年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