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中的痛——爸爸妈妈,可不可以多爱我一点……

图|源于网络|侵删

据调查,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有(外)祖父母监护的有805万人,占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有30万人,占3.3%,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有31万人,占3.4%,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占4%。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得出留守儿童的占比还是比较严峻的,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文化教育,思想状态有是怎样的呢?


【1】留守儿童的生活

我们不难想象,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不是特别富裕,尤其是大山里的孩子缺衣少粮是常有的事情,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活。

图|源于网络|侵删

图片中这个小女孩只有4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依靠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也是垂暮之年,身体各方面也不便,使得年幼的她不得不每天割草喂牛,清贫度日。

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公主裙,没有童话,有的只是生活赋予的无助和辛酸。


【2】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育,他们的心理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使本应该活泼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自卑,他们可以被称之为“情感饥饿”的孩子。

我自己也可以说是留守儿童,从小学5年级开始,就跟着爷爷一起生活,而爷爷一个人带着家里的7个孩子生活,虽然在经济方面我们很充裕,但是心理上还是挺孤独的。

从小的独立让我变得异常冷漠,对于别人的示好,总是觉得自己不配,自卑心理似乎已经长在骨子里了,难以拔出。

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对于自己的需求很少表现出来,心理上没有依靠模仿的对象,就会形成一种抑郁焦虑感埋藏在心底,甚至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这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


【3】留守儿童的认知教育

留守儿童普遍对思想认知、学习方面的认知不明显。

他们对周边事物非常敏感,对价值观、思想认识并不完善,缺乏正面引导,导致儿童的认知能力很差。

调查显示,倘若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那么该儿童的认知偏差程度明显高于单亲打工家庭。由此可见,认知能力同父母外出打工具有密切关联。

在我国农村,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出路为读书,渴望通过工作、考学、读书等脱离当地,但在社会实践中,不少家长发现,尽管有些人没有文凭,但却依旧可以赚大钱,由此部分留守儿童将未来发展方向定位外出打工,人生观偏差,读书不认真。

图|源于网络|侵删


【4】写在最后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些都是父母的问题,“生而不养”的父母可以称之为“不合格”的父母。

可是对于生活在底层的人来说,只是生存已经是很吃力了。

就像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写的一样: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生活的负担让他们不得不面临选择,只有牺牲孩子的童年来维持生计。

那么父母应该要怎么做呢?

1、父母应加强同孩子之间的交流,让孩子充分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哪怕是在外地也要时刻给孩子打视频电话问候关心。

2、采用多种沟通方式。父母可在使用电话的同时辅以书信的方式,强化同孩子之间的交流,孩子也能通过书信的方式,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

3、强化同监护人或者学校的沟通。父母应该及时同孩子的监护人或者学校沟通交流,获取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信息,进而采取有效沟通,对孩子的问题进行疏导解决。

4、沟通内容应宽泛。沟通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注重孩子的生活、学习问题,也应当注重孩子的健康问题,涵盖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等,注重孩子的健康发展。


愿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如果没有,就请父母尽可能的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让他们本不幸运的生命多一份温暖与希望。

留守儿童苏明娟,图|源于网络|侵删



文/萧家侠女
大家好,我是萧家侠女,一个喜欢记录生活,感悟人生,阅读写作的文艺女侠!

希望和大家一起阅读成长,遇见美好!

在下萧家侠女,关注我,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守儿童心中的痛——爸爸妈妈,可不可以多爱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