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这个假期贼颓废!!没有目标,没有更多的想法。在自己的思维里面,不停地转圈。

    喜欢把所有的事情想清楚,不想拘泥于家长的期望,未来的圈子,想要去做一些能证明自己的事情,还是想忠于自己的专业。但无奈,我知道哪些适合自己。可能,从一开始就是迷茫的。现在,也提不起劲去复习任何考试。在家里日常睡觉,偶尔看书,时常运动,在刷视频的颓靡中忘记了我所在的处境。不愿意出武汉,不愿意离开这里,那么就一步一步来。好在,自己到最后也有的选择。

      最近迷上了《红楼梦》,这就不得不提蒋勋了,可能最近刷的视频,很多都是讲红楼的,不免就知道了他。现在我很少有喜欢的作家,中学时期喜欢郭敬明,韩寒,饶雪漫,独木舟这样的年轻作家。可现在再看曾经看过的小说,他们的功底内涵还是不如我最喜欢的金庸,想当初图书馆里面四本《神雕侠侣》都被我看完了,看到了金庸对于他创造出来的武学招式文字,这种感觉是电视剧无法赋予的。这段时间在家里看了很多解说《红楼梦》的视频,蒋勋的解读真的吸引我了,看完了很多红学家对于红楼梦里面人际关系,菜名,药名还有对于每一位女性的刻画,到最后去了解那个时代背景。可能,这种解说的感觉,让我再一次想拿起当年我看完一半的红楼梦。因为他的解说,我关注了这个学者。这是,继周国平的文字后,我喜欢的第二个作家的文字,昨天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完了他的《孤独六讲》,有人说这是心灵鸡汤的总和。但于我而言,虽然语句通俗易懂,不够精炼,但确实有我感到共鸣的句子和观点。就如同当初读到周国平的散文,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和我存在同样的婚恋观,人生观。书中寻找知己或者就是这种共鸣的感觉,蒋勋对于孤独的理解大致分为了六种,提到了青少年的性孤独,提到了金庸武侠中高手的孤独,提到了竹林七贤叛逆无人懂的孤独。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我是孤独的,从前觉得有人能真正懂我,可不知不觉当中,我发现我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人能完全懂我,那些以为了解我的人或者真的不了解我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不过,我也从来不会说。因为说了,也不会有人理解我的孤独,不说也不会有人知道我的孤独,那些表面的合群才是内心真正的孤独。

书中截图


    对于蒋勋我最喜欢的是上面这句话。逻辑,可以说是思维的辩证,从反面看,从正面看,从不同的角度看。前些天,和叔叔聊天,提到了各种app所运用到的推荐系统算法,虽说现在流量就是金钱,协同过滤算法可以迅速提高各个app的用户粘性,不断推送他们喜欢的内容。可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弊端,互联网本就是让我们打开眼界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人们看到不同于自己的世界,不论是抖音短视频还是淘宝,前者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但因为个人喜好不同,那么一个人当前所在的阶层在网上看到的仍然是这个阶层的视频,一些不会思考的人仍旧看到的是思维简单的视频。淘宝是让人足不出户可以买到天下物的渠道,可以看到人们在生活中看不到的事物,或者说会看到自己不曾看到的新鲜事物,但推荐算法却从某种层面弱化了这一功能,我只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退步。

    上大学,我喜欢附和别人的思维,因为我觉得那样可以合群,可被有些人说自己没有自己的想法,一味的相信。直到现在,我也觉得我喜欢附和别人的思想观点,因为有些时候并不愿意争辩。可是,我也不怎么太想说出自己对于某些事物的观点,比如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人情世故的琐碎。从前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内心开朗的人,直到不断和自己对话,思考以后发现自己并不开朗,反到会隐藏。可似乎也并没有谁能够懂得我的孤独,我喜欢周国平对于平凡的理解,我也喜欢蒋勋对于孤独的看法,其实思维这东西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那些孤独的叛逆,世界才不同。

      可于自己内心的叛逆,我却时常做不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