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里的“幽灵厨房”:我不过是想摆脱打工命而已

在众多城中村里,随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小店:

小店面积不大,敞开的大门后就是厨房,员工围着沾满油污的围裙在不同的灶台间穿梭,店铺前竖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招牌,周围却不见桌椅,也丝毫不见待客的痕迹。


看到那一瞬间可能没觉得什么,可当你走开两步后才猛然想起,这家店的招牌有点熟悉啊。

这不就是自己常点外卖的那家么?

突然有种线下偶遇网友的既视感。


其实在很多城市里,你点的外卖可能有一大半都来自于这样的小店。

在外人看来,这像是一个“幽灵厨房”,而业内人士更愿意称其为“纯外卖”模式,没有店面,只靠外卖活着。


随着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纯外卖成为不少草根创业者眼中的香饽饽。

到网上一搜,随便一条都是关于纯外卖能不能赚钱的提问。


为什么人们这么热衷于纯外卖,有一个店铺固地固点地吸引客户不是更好吗?

那是因为纯外卖模式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成本。


那些靠线下流量做生意的店铺,它们的经营成本已经远远超出不少创业者的预算。

首先,地理位置很重要。店铺选址要临近商圈、写字楼或大学城,才有足够的客流;其次,店面装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要求有个性有新意,但总得要美观大方,顾客才会有舒适的就餐体验,才能有回头客;

再者,店铺的占地面积不能太小,这样才能容纳更多的食客;

最后,至少要安排一名服务人员,点餐、端送食物、收拾餐桌......

以上大大小小的事项都要不少的花费,诸如此类的种种成本加起来,没有个小十万,很难把店开起来。


但是,纯外卖就不一样了。

不需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不需要装修得花里胡哨,也不用太大的店铺面积。

你可以把店铺开在城中村的某个小巷子里,也可以开在某条破美食街的小档口,不在乎店面是否老旧,刷一刷墙,买一套厨房设备,请一两个员工,店就能运转起来了。

开店的成本低了那么一大截。


另外,纯外卖模式受欢迎的另一原因就是它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高。

纯外卖店铺主要是在网上展示,可以灵活更换经营内容,调整菜单价格,如此一来,受市场波动、爱好的影响就相对较小。


比如说,店家做了一段时间黄焖鸡,发现卖得不好,他完全可以在盈利范围内降低售价试试看,又或者把主营菜品换成酸菜鱼。

这上面所有的调整,都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进行。

而线下店铺,就很难行得通。

菜品一换,餐厅的装修风格、菜单图片等等都要发生变化,甚至可能还会影响潜在的回头客。


正是因为这两点,很多创业者揣着兜里的几万块钱,就开始了他们的创业计划。

租好了房子,买好了设备,在某个外卖平台上注册好了店铺,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开工的那一天。

然而,店铺营业的第一天,迟迟等不到外卖出单机响起“你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的通报。

横跨在他们创业成功道路上的第一座大山出现了,行业人士称之为营销推广。

纯外卖模式,其实就是变相的电商模式。


当传统的“人流”变成了网上的“流量”时,要让人们发现这些店铺,手机上那一小块店面展示就是唯一的机会。


在外卖平台上,商家的排名通常由两个部分决定,一是算法,而是广告。

算法会根据近期交易额、好评率、差评率、店铺评分、收藏人数等多个维度对店铺进行排名。

在算法系统的监测下,商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服务和食物做好,然后老老实实排队。


广告,则给了商家上升排位的机会,通俗点就是可以“插队”。


在某美外卖平台上,目前有点金推广、揽客宝、铂金推广、钻石展位等几种主流推广方式。

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点金推广。

这个推广模式与拍卖会上的举牌喊价差不多,价格从低到高逐步上涨,出价最高的商家就能获得流量。


推广费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店铺的运营成本,但没有人敢停下来。

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停了推广,就意味着店铺不再会有生客点餐,只能消费熟客,到时根本无法做下去。


跨过第一座大山,第二座大山就随之而来——速度。

每位商家都会有一个出餐时间的限制。

以某美为例,平台要求出餐的准时率必须大于50%,如果出餐超时,会直接将餐品收入的70%作为赔付金额。


当商家的流量多,订单量大的时候,如遇上就餐高峰期,商家的出餐压力就会极大增加。

为了准时出餐,厨房里的每个人都要与时间赛跑。

备菜、烹饪、装餐、打包,形成了一条高速运转的流水线。

这还没完,商家准时出完餐,还要面临着一道变数——送餐速度。

有的商家是自己配送,也有的商家是平台骑手配送。

如骑手超时送餐,有时商家不得不为这个情况背锅,为应付买家的差评焦头烂额。


因此,每天埋在厨房油烟里,小心翼翼地计算成本,在订单超时的危险边缘试探......开一家纯外卖店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容易。


至于人们最关心的那个问题——做纯外卖真的能赚钱吗?

“不想再给别人打工了,虽然自己做生意苦点累点,但如果能赚钱我也顶硬上了。”

一位雄心勃勃的即将准备做纯外卖的创业者如是说。


我们简单来算一笔账。

商家顺利卖出一份餐,实际卖出金额为18元,平台的保底扣点抽走了4元,配合平台的满减活动或买个流量推广,支出4元,那这一单还剩下大约10元。

我们在这10元的基础上,减去一半作为成本,这一单的收入可能在5元左右。

如果一个月能卖出一万单,减去房租、水电及人工支出,老板能拿到的利润还是非常客观的,至少能月入5位数。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的数字。


但关键是,月销上万的外卖店只有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撮。

就在某美上搜了搜公司附近的午餐,按销量排名,月销9999+的只有5家店。

可见,目前外卖行业的竞争有多么激烈。

也因此,纯外卖行业真的须谨慎入局。

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从以前给公司老板打工变成现在给房东和外卖平台打工。


事实上,在疫情肆虐期间,国外也出现了不少幽灵厨房,只送外卖,不接待门店顾客。

它们可能隐藏在高端写字楼中,有着优越的环境和熟知的品牌效应,通常都是由创业者带资入局创办,希望抓住下一个风口。

而国内幽灵厨房不同,当中的每一位创业者想要的并不多,只不过是想翻身当家做主人把歌唱,赚多一点钱,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体面。

只是,却依然逃不过为别人打工的宿命。


这些藏匿在城市的角落里,不够光鲜亮丽、羞于见人的小店,才是真正的幽灵。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中村里的“幽灵厨房”:我不过是想摆脱打工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