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变形记

“学渣”姓孔,天资聪慧、心灵手巧。爷爷给她起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爸爸妈妈望女成凤之心迫切,认为这么聪明的孩子必须考上清华北大。清华北大之类念得多了,“清北”就成了她的名字,爷爷起的诗意名字倒没几个人记得。

“学渣”刚满两岁,爸爸妈妈就送她去著名早教中心,开启“清北”培养模式。但“学渣”仿佛对学习不感兴趣,她的兴趣在蛋糕面包,起初是喜欢吃,后来还喜欢制作。幼儿园开始,只要某个商家有蛋糕“DIY”活动,她一定闹着要去参加。路过甜品店,一定要停留几分钟,仔细瞅瞅。

爸爸妈妈为了灭她这个爱好,执着地跟她做了十几年的斗争。

文攻:讲道理。“吃货,会长胖,丑死了”“打工的活,没出息”“考上了清华北大,想吃什么,有什么。没考上清华北大,饭都可能吃不上,还想吃蛋糕。”……妈妈讲起这些道理,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讲几个小时,一气呵成,不用喝水。

武斗:抽鞭子。家里长年放着一根从老家带来的,精心制作的“牛梢”(乡下放牛时,抽打牛的竹鞭)。当妈妈的道理不奏效时,爸爸就动用鞭子抽,虽然抽得不多,抽得也不疼。但鞭鞭都抽到“学渣”的心里。

常年的文攻武斗之下,“学渣”变得内向、忧郁,成绩下降。爸爸妈妈又从“父母教育”“家庭教育”的导师处,学会了“请进来”、“走出去”的精英培养模式。“请进来”即请超级明星教师到家里来做一对一的学科辅导、心理辅导。“走出去”即把“学渣”送去超级有名的培训机构上课。爸爸妈妈自己也经常走出去参加各类“家庭教育”学习班。当然一切都按照“清华北大”的标准培养。

终于,“学渣”被折腾到上了中学,但成绩有点难看,进不了重点班。爸爸妈妈又动用了“中国式关系”,请了七大姑的八大姨,找到了中学校长,请吃了一餐饭,送了一点礼。总算把“学渣”安排进了重点班。后来又给班主任买了一些特价商品,帮班主任弄了几个VIP会员卡。班主任每周末都给“学渣”补几节课。

终于“学渣”被折腾得上不了高中,因为中考分数摆在这里。这时爸爸动用了一般不轻易麻烦的“更中国式的关系”,请了三叔的小舅子,找到了教育局局长。教育局局长安排了一个职校生的学位。“学渣”在职校选择了“烘焙专业”,学做蛋糕面包,“学渣”开始露出笑脸。

职校的烘焙教学非常专业,非常用心。

先教蛋糕或面包的原料有哪些种类,每一种类又有多少小类,每一小类又有多少品种。要求学生记牢,然后考试。

再教烘焙行业的设备有哪些?哪些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哪些是只要简单操作的?关于烤箱温度的设定,不同的产品有多少种设定方式。要求学生记牢,然后考试。

接着教配方和做法,如戚风蛋糕的配方,鸡蛋3个,纯牛奶35克,玉米油30克,低筋粉55克,细砂糖35克(蛋白用30克,蛋黄用5克),柠檬汁或白醋几滴。先将蛋清蛋黄分离,分别加糖玉米油搅拌,再加牛奶搅拌,再加低筋粉搅拌。然后蛋清加白醋打发……。把所有品种的配方、做法,记牢,然后考试。

每个月在教室里,在PPT上,在纸上教做蛋糕面包21天(含考试),在实操室操作1天,双休8天。

3个月后,“学渣”一听到蛋糕面包就想吐。父母亲文攻武斗十几年没有灭掉的爱好,职校老师仅用了3个月就灭了。

“学渣”要退学,父母被迫同意,因为“学渣”在学校想跳楼。起初,父母认为“学渣”是威胁大家,不敢真跳。正犹豫是否强行要求“学渣”坚持完成职校学业。职校校长说了一句:“职校学生是从来不跳楼的,你孩子在没有任何学习压力的情况下,还想跳楼。一定是有问题,已经不适合在这里读书了。”父母才把“学渣”带回家休养。

父母鼓励“学渣”出去玩,让她心情开朗起来。这时的“学渣”已经失去了玩的能力。好不容易出去玩一趟,差点上了“鬼火”少年的当。

父母又动用“民间中国式关系”,请了邻居的朋友,找到了城里最好的一家烘焙店老板,安排“学渣”到店里做学徒。店里师傅耐心地教“学渣”,手把手地教。老板鼓励“学渣”大胆地操作,店里提供原材料,提供配方,提供设备。做得不好就自己吃或者扔掉。烘焙车间干净,安静,很适合“学渣”此时的心境,她的爱好与天赋在这里找到了展现的平台,“学渣”非常开心,心底里都笑了。“学渣”每天都学得很投入。三个月后,可以独立制作产品了,老板聘她为裱花师,开始给工资了。一年后她的蛋糕做得精美漂亮,口感很好。“学渣”成了城里小有名气的裱花师。两年后,老板带她去参加上海烘焙展,会展上她在一家知名供货商的展位上制作了一款蛋糕,得到业内大佬的认可,留她在上海学习。两年后,“学渣”回到县城,老板和她一起合伙开连锁店。“学渣”带了十几个徒弟,主管产品质量,老板负责运营。几年后,连锁店成了当地烘焙业龙头企业。

“学渣”开始了她甜美的气质,甜美的生活。实现了她爸妈预设她清北毕业后的理想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渣”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