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lei)江月。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可以直入人心:一种是文字,一种是音乐。
在黎明和张曼玉主演的电影《甜蜜蜜》中,两个背井离乡的年轻人,因为邓丽君的歌相遇、相识,在影片中,当邓丽君的歌声响起,总能唤起人的某种回忆。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台湾乐坛40年,从70年代的杨弦,80年代的罗大佑,到90年代的李宗盛,00年后的周杰伦,他们似乎延续成一条河流,溯流而上,便能见到这一路的跌宕起伏和风起云涌。
一、盗火者
1976年,台湾淡江大学,大礼堂的舞台。
一个身影突然出现,他打断正在进行的美国民谣演唱,向台下扔出一个可乐罐,大声疾呼:唱出自己的歌!
台下的学生在片刻的静止后,突然发出欢呼。
那一刻,灯光打在舞台上那一个呼喊者身上,他就像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他有些孤独,但却闪闪发光。
他叫李泽双。那一晚的一声呼喊,在很久以后,被认为是一个标志——它终结了台湾乐坛翻唱的历史,开启了校园民谣的时代。
那一年,以杨弦为首,胡德夫、李双泽三人发布了首张《中国现代民歌集》。摆脱掉翻唱的窠臼,清新的校园民谣开始逐渐成了台湾音乐的主流。
第二年,金韵奖诞生,这个奖项在第二届时推出了一位新人:齐豫。新格唱片公司为她包装打造了一首歌叫《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从此这个温婉清润的声音,一直响起在乐坛。
齐豫有一个弟弟,从小混迹街头,经常被关进管教所,为了让他定心,齐豫送给他一把吉他,后来,这个弟弟唱出了《外面的世界》。
他就是齐秦。
当时的唱片公司开始兴起,各家唱片公司都在力推自家主唱,于是——
声音低沉的蔡琴唱着“是谁,在敲打我窗”来了;陈淑桦、凤飞飞、欧阳菲菲也来了。她们一同将民谣推向了一个高峰。
后来,在大陆有一个青年,他说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背着吉他浪迹天涯。
这个青年叫高晓松,他和老狼一起合作过《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等歌谣,他们开创了另一个民谣时代。
二、叛逆者
《易经》上说:亢龙有悔。事物发展到顶端,必然会迎来转折。
盛极而衰。
伴随着民歌运动的衰落,金韵奖在举办5届之后,悄然落幕。
1980年,段钟潭、段钟沂两兄弟成立了滚石唱片——这两位兄弟就是后来李宗盛在《最近比较烦》中提到的老板:“我问老段说怎么办?他说基本上很难。”
这一时期出场的是罗大佑。
“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罗大佑当时为张艾嘉主演的电影《闪亮的日子》创作配乐,这一段歌词似乎也写出了他和张艾嘉的故事。
滚石成立之后,罗大佑随着张艾嘉一起加入,当时他为张艾嘉制作了一张专辑,名字叫作《童年》。
说实话,相较于做演员,张艾嘉的演唱并不那么完美,但因为罗大佑的操刀,《童年》还是入选“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的前20名。
有了这次尝试,罗大佑开始制作自己的专辑,但当时的滚石,在看到罗大佑创作的歌曲后,认为题材敏感,并不愿意资助。
这时候,张艾嘉热心帮忙,她四处寻找赞助,而且飞回香港,向“音乐教父”黄霑借来资金,之后又与滚石高层协商,最终,罗大佑的专辑得以发行。
那一张专辑叫《之乎者也》。
罗大佑作为乐坛中的“异类”,他的作词很有古风,像是从《诗经》中走出一般,他的题材,往往很宏大,但在他的歌曲中很少会唱到爱情。
谁又知道,在他初入歌坛的时刻,他也曾蒙受“爱之滋润”。
罗大佑和张艾嘉,终究情深缘浅。
1989年,在电影《阿郎的故事》中,两人又一次重逢,这一次,罗大佑写下的歌词是:
“潇洒的你,将心事化进尘缘中;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70年代的民歌运动,为80年代台湾音乐的繁荣铺好了路,到了90年代,就是另一番景象。
三、大工匠
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人已到中年。
李宗盛的歌,总是有一股别样的意味。
相较于罗大佑,李宗盛的特别在于不仅他有着自己的唱作,而且为滚石捧红了一大批人——
李宗盛曾对一个长发女歌手说:台湾现在玉女太多,你可以把头发剪掉,这样更有特色。
后来,剪短了头发的女歌手唱出了“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在每一个梦醒时分”,从此走红——她是陈淑桦;
当年,李宗盛去马来西亚挑选歌手,他带回一个18岁的姑娘,并认作干女儿,他认为她很有潜质。
后来,这个姑娘唱出了“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她是梁静茹;
曾获得过香港唱歌比赛的冠军,后来到台湾在一家西餐厅工作,李宗盛在遇到他后将他带入滚石,并亲自为他填词作曲,后来这个人唱出了“亲亲我的宝贝,我要越过高山”——他是周华健,1990年拿到第一届金曲奖提名,后来他唱了很多经典的歌。
2000年,李宗盛离开工作了17年的滚石。
他创作的歌曲,以及他在滚石合作过的歌手,他们一同开创了更加多元的90年代——
1991年,滚石音乐的陈升有两个助理:金城武和刘若英,当时他们的工作非常繁琐,上到抄写书稿,下到买槟榔、洗刷厕所,“一三五刘若英,二四六金城武”。
后来,这两个助理,一个成了“奶茶”,她唱过《为爱痴狂》,另一个进入了影视圈。
1992年,台湾“China Blue”乐队的主唱吴俊霖,有一次他在演唱中向着台下说:“来来来,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这个形象叛逆,一口台腔的摇滚歌手,其实从小到大都是学霸,他最辉煌的成绩是五门科目都考100分,所以后来大家都叫他“伍佰”。
那个时期,还有一个位歌手,他的妹妹喜欢唱歌,可是妹妹因病去世,从此他进入歌坛,他唱过《我的未来不是梦》,他叫张雨生。
张雨生走红之后,他曾捧红过一个通过歌唱比赛出道的女歌手,他帮她找到合适的风格,后来在《听海》《Bad boy》等歌曲流行之时,张雨生因车祸去世。
张雨生的母亲叫张惠美,这个女歌手与她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她叫——张惠妹。
四、多元,或是凋落?
2000之后,台湾乐坛需要新的领军人物,他要足够另类,足够有才华,足够代表一个新时代。
这个时期,有一位很“另类”的歌手在成长,他曾经写过两首歌,一首《眼泪知道》寄给刘德华,一首《双截棍》寄给张惠妹。
结果,这两首都被“打回”。
很久以后, 他在演唱会见到刘德华,已经成为天王的他很有底气的问:之前为什么不肯唱我写的歌?
刘德华笑着回答:当时你不红嘛。
的确,当时这个青年声名寂寥,甚至并不被看好,后来因为他写的歌没有人唱,台湾“娱乐教父”吴宗宪告诉他:如果你在一周内完成50首歌,那就选出10首帮你录制专辑。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青年完成了创作,并且,他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他叫周杰伦。
在这一时期,台湾乐坛涌出很多新鲜式样:林俊杰、孙燕姿、蔡依林、庾澄庆、五月天等,他们一起推动了乐坛的兴盛。
直到现在,还有人说,2003、04年,是华语乐坛的巅峰。
从来不要为巅峰高兴,因为巅峰也意味着转折——从此,就是下坡。
十几年后,周杰伦一出手,还是能让整个网络沸腾的人,但是,他的新作品似乎有些像他喝多了奶茶的体型,有些油腻与让人不解。
于是,很多听众跑到方文山那边留言,大家表示,要一起众筹请方文山为周杰伦写歌。
可是,那些,过去了的时代,还能写的出来吗?
现在,当我们听到那些熟悉的歌曲时,或许,我们听的不是歌,而是其中的回忆。
今日问题:写了这么多歌手,有没有大家的偶像,你喜欢哪首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