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一个凡人的永垂不朽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剧照


伟人命世,竖子无名。小说《三体》中说,人类总想为历史留下一点什么,但他们最终发现什么也留不下来。

世界上最好的保存技术,并非现在时髦的云储存、激光刻录,而是古老的印刷术,再好的U盘只能保存信息几百年,一张纸却能让我们浏览三千年之前的陈迹。想要更长,那就属原始的刀锄斧硺,刻在石头上的字迹形象能保存千万年。这就是人类对抗时间的极限了。

但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我看到一点胜利的提示。故事从世界级的法国音乐家回乡祭母说起,好朋友递给他一本蒙尘已久的日记,往事跃上心头。

幼年的他和好友一度沦为福利院的弃儿。在福利院校长打骂惩罚教育的摧残下,孩子们灰心失意的生活,尽管福利院里有善良的牧师也有不失善意的老师,但他们闷闷不乐,对前途几乎绝望。

郊外的绿草红花斑斓可爱,衬得掩映其中的福利院宛如世外桃源,但这个天堂毫无生机。

校舍课堂破败不堪,男女老少衣衫寒薄,人际氛围粗鲁冷漠,那是被二战重创的欧洲,物质匮乏,民生凋敝,人心浮动,欧罗巴老而残。福利院收留的孩子许多来自于战争遗孤,要么就是家庭不完整,家长忙于生计无力看管。

所谓”放牛班”本就是指为那些没有出息的差生开设的班级,学生基本上都出生于社会最底层的家庭。家长把孩子送到放牛班只求他们有一口热汤有人照料,谁会奢求梦想?

一潭死水中,闯进一个梦想家,马修是一位普通音乐老师,默默无闻的作曲家。在音乐上征服不了世人,但他拥有征服孩子的魔力。

他违抗校长的心意组建了合唱团,向每个孩子发出了邀请。所有人在他面前试音,每个人根据天赋都到了自己的位置,即便最小的那个高不过膝的男童也荣任团长助理。白天,马修尽心尽力的启蒙引导学生。到了夜晚,房间里亮起灯,他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孩子们不傻,他们知道老师想给他们快乐,音乐是寂寞的调味品,在无所事事的福利院除了踢足球就是发呆,唱歌能忘记生活上的烦恼,能忘记校长的苛责,为何不放声歌唱?音乐如同一枝火炬照亮了孩子心中的梦。

音乐家也在孩子中间,他孤独的性格妨碍了他的天才,但他的天赋引起了老师马修的注意,音乐家的母亲长相漂亮,更获得了马修的青睐。

马修买力投入换来了合唱团的春天。学校董事亲临观礼,飞扬的歌声中我们看到了爱的修复和文明的重建。遗憾的是,马修的劳动果实被校长当成了个人上升的垫脚石,马修也很快被扫地出门。

音乐家的母亲在剧终时嫁给了工程师,双手空空的马修不得不四处流浪。他的余生依然平平淡淡,但他永远是这样一幅面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梦想的火把温暖人心,马修永远活在了孩子心里,音乐家从马修老师遗留的日记本里读懂了博爱,流出了感激的热泪。

此时此刻,我的脑际仿佛想起了王菲的歌声:“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何止是凡夫俗子,在永恒面前一切挣扎徒劳无力,但如果我们认真的活过,细水长流的日子一样有风景可看。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浮生,马修留给世界的不是财富和荣耀,而是他对爱的坚信,正是这些陪伴孩子度过了纷扰岁月。凡夫俗子俯仰之间几十年春秋,假如不能立宏业于世,那就请播撒爱与善,假如不能把名字镌刻入挺立的纪念碑,那也可以为世界奉上自己的努力与虔诚,不经意的播种会育成一片森林。

这,就是一个凡人的永垂不朽。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牛班的春天》,一个凡人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