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喜欢老舍的文字了


过去对老舍有些不解,有些偏见。

经常从一些片段小文的只言片语里,了解老舍与妻子的七年之痒,与小15岁的女作家纠缠半生,甚至失去理智竟然想要私奔。妻子带孩子一路艰辛奔他而来,他又匆匆逃离。最后在66年遭到批斗时,失去了家庭的关怀与支持,绝望自杀。

作为一个三观比五官正很多的人,眼睛里是容不得沙子的,我总是觉得,好色人人都有,能不能控制好主要看个人修养。爱情不分先来后到,做人要有礼义廉耻。

而且,我总是认为,人品即文品,毕竟文如其人,文心雕龙也说“诗言志,歌永言”嘛!

厌了一个人,便厌了他的作品,也许只有我才这样痴傻吧。虽然语文课本里学过他的《在烈日与暴雨下》,我惊异于老舍文字的幽默凝练,小小生活化的短语足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更赞叹他有一颗菩萨般的仁爱之心处处流露出对下层的体谅,可我依然不会买他的书,读他的作品。

我会读茅盾的《农村三部曲》,虽然时代久远内容暗淡,读来令人更加绝望;我会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喜欢文中的爱憎分明和真挚深切的感情,心也会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激荡;也会怀着崇敬的心情读读鲁迅,虽然那些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我并不能读懂,更有晦涩的文字如怒目金刚般刺痛眼睛……

几天前某多多看到一本老舍的《我这一辈子》,看这题目就让我的心产生共鸣——也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人生的烦恼痛苦总要总结回顾,那就先看看这本小书找找灵感;更有多多美丽的价格令人心动,于是我就和这本书结缘了。

(一)幽默

不得不说,老舍首先是个幽默的作家。他俏皮,泼辣,精辟,使人读了发笑,笑中带泪,啼笑皆非。不愧为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老舍的幽默源自对下层生活的深刻理解,并以机智理智的方式呈现。

如谁也能看出来,我不能老靠着裱糊匠的手艺挣饭吃。像庙会忽然遇到雨似的,年头一变,大家都往四散里跑。我这一辈子,仿佛走着下坡路,收不住脚。心里越盼着太平,身子越往下出溜。

老舍的幽默,不是逗趣惹人哈哈大笑,而是让人习惯了痛,笑中带着酸楚。小人物的人生更加不易,充满了艰辛和苦痛,时时苟延残喘,臣服于贫穷疾病丧生等无常世事。而老舍,却是在贫瘠的土地里开出的花朵,不华丽,不招摇,浅浅淡淡,会心一笑,笑着笑着就流泪了。


(二)通俗

老舍的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无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充分的信赖大白话。”

如:我学的是裱糊匠。在那太平年月,裱糊匠是不愁吃饭的。那时候,死一个人也不像现在这么省事。
如:像我学艺的所在,铺子也是掌柜的家;受了师傅的气,还得受师母的夹板气!我简直可以说,一个学徒的脾性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被板子打出来的,像打铁一样,要什么东西就打成什么东西。

看看吧,全是这样的小短句,好像是在自说自话,通俗的语言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苦乐悲欢都在平淡的文字里拂去面纱层层显现。


(三)京味儿

说起京味儿小说,我觉得非老舍第一莫属。

他的取材都是北京市井生活,如大杂院、小胡同、四合院;他写凡尘俗世的男男女女,刻画不同职业的众生相,处处流露出浓重的北京风俗和地域文化特色。

他写的自然风光都是老北京的北海、护国寺、西山、积水潭等。

他会写出老北京人的“官样”和“体面”,也会写出他们的“慵懒”和“谦和”。

他的京味还体现在北京语音中的方言俗语口语等。如“我舍不得我的活,一天不干活,就五脊子六兽的”。


总之一切皆缘。今天有幸读到老舍的文字,体会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轻松幽默的小短语一样可以写出深沉的苦痛和深邃的思想。

我开始沦陷在老舍的才华里了。这不,今天又收到快递了,是老舍的《茶馆》和《四世同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突然喜欢老舍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