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吧,神经元!

我们的大脑里面,活跃着大量的神经元。神经元这个小东西是很乐于社交的,几乎每时每刻,他们都会尝试互相之间建立一些连接。有时候你忽然迸发出什么创造性的灵感,其实就是大脑中某几个神经元建立了连接,做了一次牵手。

当然牵手归牵手,最后能不能走在一起,还是两说的。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和神经元牵手相关的话题。

1. 学而时习之

中国古文里面,每个字都有独立意思,不需要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比如【学】和【习】是两个不同的词。【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相当于大脑中的特定神经元做了牵手的动作。【习】是练习的过程,使技能熟练形成所谓肌肉记忆,相当于大脑中的特定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不断的强化,甚至固化,那就不只是牵手了,而是真正的【在一起】了。

两千年前的孔圣人说【学而时习之】,学了的东西,要不断练习成为习惯。就同时强调了学和习这两个过程。从神经元的角度上说,【习】更加的重要,那是能让一个技能长在脑子里的过程。

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很牛的数学老师,是个满头白发退休返聘回来的老爷爷。老爷爷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数学题,脑子转得飞快。让台下我们这帮20来岁自视甚高的年轻人迅速从轻视转为崇拜。从神经元的角度上说很容易解释,我们脑瓜里的神经元还刚刚羞答答的牵手呢,老爷爷家的神经元已经在一起快一辈子了……你比得过么?

2. 生命2.x

有一本《生命3.0》的书,观点很有意思。一个生命体,可以包含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身体,软件就是信息。生命体可以分为了三个等级:

  • 生命1.0:软件硬件都靠演化来更新迭代,自然选择决定,一切听天由命。基本上除了人之外的所有生物都处于这个等级。
  • 生命2.0:硬件升级需要靠自然演化,软件可以自己设计。人处于这个等级,因为可以通过学习来升级软件。
  • 生命3.0:好吧,未来的AI属于这种,软硬件升级随心所欲。

我觉得,现代人未必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生命2.0状态,而是有一些小幅度的升级,可以说,生命2.x版本。一个是各种手术,人造器官已经在为硬件的升级做了诸多尝试;另一个就是【练习】这件事情,就能一定程度上改造我们的硬件。

之前爬泰山,上山途中会常常遇到挑山工,他们身材健硕,一人一个扁担,横在肩膀上。而且还有一个突出的身体特征:肩膀上扁担压住的地方有一块异常突出的肌肉块。这块肌肉块长得地方非常的不协调,在其他人群中基本不可能见到。

看来不用经过自然选择的时间尺度,仅仅是几年十几年的练习,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改造我们的硬件。

3. 超越知行合一

前面的两条,我们都在说行动的重要性,在持续的行动中,大脑的神经元建立连接并不断的强化连接,从而升级我们的软硬件。这就像是只看游泳书而不下水练习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认为思想应该反映在行动上,如果没有反映在行动上,说明你不是真的拥有这个思想。王阳明很看重思想,认为思想指导行动。

纽约大学的退休教授霍华德拉克林,提出了一个【目的论行为主义】的学说,强调应该只看行动,行动之外的思想并不重要。这个学说更加的简单,容易操作。

我们想象如果有一个坏人,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被标签为坏人,但他一直伪装成好人做好事,做了一辈子好事直到死。你还能说他是坏人么?我们就把他当成个好人是不是更加简单一点。

我们学一样东西,大脑中的特定神经元之间做一两次亲密的牵手,如果我们没有持续的行动和练习,让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化和固定下来,我们就还是没有习得这个技能。目的论行为主义学说的观点,也是如此,结果导向,不讨论那些没有结果的虚头巴脑的东西。

所以,对于神经元来说,牵个手还是不够的,要想办法让他们【在一起】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牵手吧,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