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的明月

《千家诗里》有首不大出名的古诗《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作者宋朝诗人李朴,李朴“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才学、人品都好,“天下高其名”,曾是权贵想拉拢的对象。但他生性耿直,直言谏事,终为权贵所忌,仕宦始终不顺利。这首《中秋》诗是他任虔州教授时的作品,借诗言志,借景抒情,描摹了中秋皎月的明亮和月下世界的澄明,抒发其对清明操守的坚持和对海清河晏的清平世界的向往。一首小诗,性格毕现。

李朴的明月落在眼前,于是约起了古人的明月诗篇。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宋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可谓千古名篇,不亚于老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一首。只是老苏的更平易,妇孺皆知。张孝祥这首写尽了湖光、月影、星辉彼此映照之美,水空澄澈,清光无垠,仿佛琉璃世界。读之,恨不能立时飞进诗中,与之把臂同游。只是,诗人亦不随意择友,“表里俱澄澈”,澄澈人,见澄澈天地。时爱国词人张孝祥受政敌谗害被免职,路过洞庭湖,见万里澄波,一抒襟怀。眼前的天地是不染纤尘的干净,自己恰肝胆肺腑都是冰雪,洁白、晶莹、清透,平生所为,岭南居官,俯仰无愧天地。“孤光自照”,别人不了解自己,亦不挂怀,得明月清光朗照,以明月为知己,足矣。诗人虽然以豁达自解,但也暗蕴激愤。其时,投降派当政,南宋朝廷上下都逃避问题,是一切爱国者无法置之事外而释怀的。然而词人毕竟洒脱磊落,临壮美宁静之境,豪兴勃发,奇思妙想纷至,竟以北斗为酒杯,以浩浩西江水为佳酿,以自然万象为宾客,纵怀畅饮。这等不羁气派,只有前朝李谪仙可比吧。酒未必真能饮,这也无妨,怀此情意,扣船舷,纵声长啸,不亦快哉?词以啸音作结,豪兴回荡,袅袅不绝。

王维亦曾在月下长啸。其《竹里馆》云: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隐于辋川,明月幽篁,琴啸自乐。中年之后的王维,在佛法的安抚里,理解了世相和人生,宁寂勿噪,宁静勿忙,在寂静里获得心的空明。在空明里看出万物寂静的本质。

明月何皎皎?

读古人明月诗篇,满心安宁素洁,满心柔情缱绻。“长安一片月”。“月光如水水如天”。“海上生明月”。“月如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明月何曾是两乡”。“清风明月苦相思”。“一船明月一帆风”。“满船明月压星河”。

……  ……

一颗明月心,千秋不了情。明月,不止以清辉素影安抚了古人,也同样能安定今人,只要,今人不放下古人的诗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里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