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辩手一样,输出强大而又说服力的观点(学习笔记)

一、我们日常表达中常见的表达困扰:

1、说话没有主次

2、无法控制时间

3、话语没有说服力

4、想法总被反对

二、普通人思考过程的特点:

1、直觉发散:想到什么说什么,最近关注什么说什么,只能说出自己熟悉领域的相关观点。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别人发表观点的时候,会拍脑袋:哎呀,这我刚才怎么没想到···

2、混淆现象和原因:归因错误,停留在问题表面,无法真正深入问题进行解决。

3、思维不缜密,颗粒度混乱:把同一层级的问题拆分错了,根本不在一个维度,导致让别人听起来:这人说话好混乱,没有逻辑。

三、针对辩题,辩手思考的5个步骤:

我们日常的思考大多只停留在直觉发散阶段,并没有深入探究,而对辩手来说思考其实是有方法论可言的:

1、直觉发散:进行头脑风暴(想到什么说什么)

2、归纳和分类:把直觉发散出来的观点进行梳理

3、二次发散:在第二步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深化(继续想,还有没有其他延伸)

4、审视框架:看看颗粒度有没有不统一,有没有遗漏的观点

5、自我挑战:不断反思观点有没有问题,左右手互搏

四、当我们在大脑中构建一个观点,向外输出表达时,一定要遵守4个原则:

1、摆框架:类似于PPT目录,在开始表达的时候,先把思路框架直接展示给受众。

人类的思维规律是,大脑倾向于把信息归纳到一个结构框架的各个部分,这样便于理解和记忆。先摆框架,简化受众的认知复杂程度,不急于进入任何一个具体部分。

2、不仅说“是什么“”,更要说“为什么”:一定要阐述观点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让受众理解你的考量,帮你思考,把说服变成共创。

当我们想说服别人,而且让对方知道我们每个观点背后的考虑的时候,会极大地增加对方的理解、认同我们的可能性,甚至和我们一起探讨如何优化。

在解释为什么的时候,不自然地将讨论重点由”该不该做?“转到了“如何做的更好?”,引导受众思考。

3、提前考虑到对方的质疑:直接在表达中谈及对方的担忧、执意,甚至是反对,避免与受众进入观点对抗模式。

一个人在接受别人观点时,基于对自己的维护和避免伤害,会下意识地站在一种审视,甚至是对立的立场,来保护自己。

要提前考虑到对方的疑虑,主动避免对抗模式的发生,在对方提出疑虑前就给它打消。对方会因为你考虑到他的顾虑,而更愿意倾听。

4、回到问题原点,建立底层共识:让受众和你一起,从源头出发,共同思考,来应对说服难度大的场景。

我们会为自己的偏好进行辩护,所以表达大家在情绪和情感上无法接受的观点时,要回到问题原点,创造共识:“我们都是为了···好”

和受众先在根本层面上建立共识(回到问题的最本质),增加通达用户能力,一步一步循循善诱,降低障碍。

五、辩论者本能:思考的底层能力

1、反思: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而不是只停留在直觉发散这一层面。

2、真诚:“技法”是“真诚”的映射,替受众考虑,想让受众听懂观点所使用的技法。

方法是“术”,“反思”和“真诚”的本能才是“道”。

我们训练自己的时候,要从“术”上着手,让自己先在方法论层面训练提升,目的是最终让自己具备持续反思和真诚的本能,让方法变得“日用而不知”,在反思和真诚的本能下自然而然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向辩手一样,输出强大而又说服力的观点(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