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育》有感

该纪录片讲述的是五个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四周中国式教学实验的故事。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学生可行吗?实验中,中国老师接管了一个有50名学生组成的九年级的英国学生班级,这些学生是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七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小时,中间有两次吃午饭休息时间,每周还举行一次中国升国旗,课堂上主要是记笔记为主,同时还参加集体练习等活动。

中国的教育模式,其实本质上就相当于是广撒网多捞鱼,中国所谓的应式教育是以牺牲部分人才的特长,但给社会培养出来了大量的基础人材为主的教育主旨。中国以前大学严进宽出

现在开始严进严出,以后也必然会更加严谨。中国教育或许不是最好的教育,但是作为一个受到这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我希望并且相信如果我们可以理解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会是人才。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会严格的要求自己,进行自我批评,我只是不喜欢把竞争看的很重。”当那个学霸小姑娘在体育课上扔铅球总也扔不好的时候,她哭着说道。像这样的对中国教育的不适应在几乎所有的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发生着,这种不适应与其说是英国初中生对中式教育的反感,不如说是一群内心对各种事物的感受都还比较纯洁的孩子,被迫面对以最终结果为唯一目的和以成功与否为价值尺度的教育时,所作出的本能的抵触反应。

纪录片中有一段是一个学生因为她喜欢的歌手单飞,脱离乐队,而在考试之前痛哭。就像片里科学老师说的那样,中国的孩子也会喜欢流行音乐,无论好与坏,但是中国的孩子不会在考试之前为此痛哭流涕。

我们每个人的天性都是一样的,一个婴儿出生在中国和出生在英国并不会有什么不同。我们天生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自由、快乐、友谊、欢笑等等,我们痛恨竞争,我们痛恨比较,尤其是当我们并不擅长这么做的时候。

然而不同的是,中国和英国不同的是,就像教中文的老师说的“英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让所有的学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他们可以尽可能的延长自己的以兴趣为驱动的学习方法,尽可能的延长他们对事物本身那种纯粹的追求,慢慢的,这种延长会融入进他们的血液,变成他们一生的价值观。而在国内,对于很多人来说大概小学的结束就意味着童年的再见,就意味着不再拥有对知识那么纯粹的追求,每个人,无论学习好与坏,无论是否热爱所学的学科,都会再潜意识中将取得好成绩考入好大学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这无可厚非。 

所选的几位老师都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平。数学邹老师来自杭州外国语中学,A-LEVEL数学教得很好。英语李老师来自南京外国语中学,还是校长,水准更高。科学与体育老师来自英国的华人老师。

整整前三周的教学,深深困扰于学生纪律。一开始是随意讲话,慢慢都不听课,发展到最后有半数的学生逃课,不参加晚自习,极其出人意料。期间学校领导也来视察过,但依然无济于事。不得不让人深思。中国教育赋予了老师足够的权威,让其无论教得如何,由学生来适应老师的课程。家长赋权给学校,学校赋权给老师。好的学校,这一赋权甚至不需要家长同意。移植到英国,学生对填鸭式教育的枯燥产生的排斥,没有学校与家长的强力支持,就很难解决,课堂纪律问题会始终存在。 

中国教育是一种更简单的输入的教育,对于一个社会多数人群具备竞争及生存的能力而言,是有效的。背诵、反复练习,牺牲一定的欢乐以获得能力,这些是中国教育的精华。它不迁就单个学生。但学生的成长多数时候确实需要付出努力,没有反复练习,根本不是尽力做好。英美教育的强项是培养有创造力的精英,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则显得昂贵而迁就学生的快乐。

“保持安静,不准讲话。”在课堂上,中国老师不断地如此斥责英国学生。英国学生不像我们这些从小被“听话”教育训导的中国同学,但他们在课堂上被迫接受无聊的满堂灌输时,英国学生开始了明目张胆的反叛。英国同学有的在课堂上唱歌,有的把烧水壶带进课室,上课喝茶。当中国老师说“就是因为你们在课堂上不听话,不遵守纪律,所以你们的考试成绩就是比中国学生差!”类似的话,我在中学高中听的多了。“如果你们在不努力,你们就会比其他班落后。你们就要输在起跑线上!”

中式教育,每天上课做题超过八个小时,完全以考试题目为讲解中心,这种教育当然高效,中国学生的平均成绩肯定比英国学生高。强调听从老师命令的中式教育,使得学生独立能力差,当他们离开教室时。正如英国学生一阵见血的指出,在学校,你必须接受老师灌输的意见,无条件的服从老师权威,那么以后,走进社会时,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乖乖的接受既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看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