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克制的深情》
文/咖啡馆长
#影片简介
《小鞋子》是1997年出品的一部伊朗电影,影片直译为《天堂的孩子》,相比《小鞋子》,馆长更加喜欢《天堂的孩子》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梦幻、很艺术,有一种超越现实的超脱感。而在反复看了几遍电影后,能感觉到作者围绕一双小童鞋在用心的讲故事,看电影的人很容易就跟随导演沉浸在小童鞋的故事中,也就理解了翻译者为何起了《小鞋子》这个名字,也许《小鞋子》更通俗,更接地气,也就更能走进观众的心里吧。
这部影片获得了1997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是北美唯一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竞赛性国际A类电影节,截至2020年全球共有15个国际A类电影节,包括大家熟悉的威尼斯、戛纳、东京国际电影节,以及我们中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
1998年,《小鞋子》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遗憾的是输给了我们熟悉的一部电影,由意大利导演罗伯托·贝尼尼执导的《美丽人生》。
电影的导演兼编剧是来自伊朗的马基德·马基迪(Majid Majidi),伊朗当代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擅长用孩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也是一位特别擅长讲故事的导演,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小鞋子》的故事吧。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伊朗一个城市郊外的贫民区,9岁的哥哥阿里有一次不小心弄丢了7岁妹妹莎拉的一双小粉鞋,由此引发了兄妹二人穿同一双球鞋接力奔跑的故事。奔跑中的兄妹二人,时有斥责和埋怨,而更多时候是彼此的体谅和理解,他们在接力奔跑,更是在携手奔跑,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份情感和坚强通过兄妹二人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传递给我们,也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走进故事。
#电影欣赏
1鞋子丢了
在闹市区嘈杂的吆喝声中,影片的第一个镜头聚焦到了一块破旧灰暗色垫子上的一只粉色鞋子,那是一只磨损严重的鞋子,大部分的鞋面已经褪了色,边缘的地方几乎褪到泛白,鞋面和鞋底的一侧裂开了一条长长的口子。一双指甲缝里沾满污垢的粗大的、脏兮兮的手,一手握着鞋子,一手拿着刷子在粉色鞋子的裂口处刷了胶水,随后娴熟的穿针引线,接着就一针一线熟练而吃力的刺来穿去修补着鞋子的裂口。
当镜头迅速后退,一位穿着灰色衣服,留着灰白胡须、头发的补鞋匠敲敲打打修补完了粉色鞋子,把鞋子交给了一个端坐着静静等待的小男孩。
这个小男孩就是我们的男主,九岁的阿里,一头微卷浓密的黑发搭配着笨拙的刘海,尽显小孩的质朴,一双透亮的大眼睛写满了纯真;淡棕色的小衬衣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衬衣上套着一件浅紫灰色的背心羊毛衫,仿佛又给这种温暖添加了些许的悲凉;灰色的裤子太短了,脚踝处露出了深棕色的长袜,而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白色球鞋,鞋面上布满了灰黑色的脏迹。
在回家的路上,顺道去商店给家里买了些瘦小的马铃薯,放在蔬菜店门口的粉色鞋子被意外当作垃圾收走了。阿里在门口的一堆蔬菜蓝中,翻翻找找,不仅没有找到鞋子,反而不小心碰翻了商店门口的蔬菜,鲜艳的西红柿、绿色的青椒洒了一地,老板极其生气,厉声斥责,阿里抬起低垂的头,一双无辜的眼神,嘴里委屈的嘟囔着“我丢了妹妹的鞋子。”
回到家的阿里,透过绿色门上的玻璃,看到了屋里的妹妹莎拉。七岁的妹妹莎拉,也拥有一双透亮的大眼睛,外穿一身带短袖的浅粉色长裙,内穿一身羊毛衫,鲜红的羊毛衫长袖格外亮眼,头上戴着印有浅色花纹的白色头巾。
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收入不多却要养活一家五口,母亲疾病缠身依然要靠洗衣物添补家用。他们已经拖欠了房租,快要被房东赶出窄小的房子。阿里和妹妹自然知晓家里的窘况,二人默契的没有把丢鞋子的事情告诉父母。夜晚,为了不给父母带来烦恼,兄妹二人并没有出声讨论没有鞋子该怎么办,而是充满童趣的写在小本子上,伴随着写字的沙沙声,嘴里同时悄悄嘟囔着,你一言我一句,字体歪歪扭扭,本子推来推去,他们时而面露怒色,时而流露委屈,最终达成一致:穿哥哥的同一双球鞋上学,还好妹妹上午上学,哥哥下午上学,他们需要在中午的时候完成一次换鞋接力。
2接力奔跑
第一次接力:次日,妹妹莎拉穿着哥哥的球鞋去了学校,在校门口躲躲藏藏,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快速的混进人群,在校园内,妹妹不停的缩着脚,尽量躲在同学的身后。放学后,妹妹冲出校园,气喘吁吁跑回了家,与在家门巷口着急等待的哥哥会面,哥哥换上球鞋,立即开跑冲向了学校;
第二次接力:又一次学校考试,妹妹为了不让哥哥迟到,提早交了试卷,就往家里跑。因为鞋子太大,松松垮垮,不小心一只鞋掉进了排水沟里,妹妹慌慌张张、趔趔趄趄追着捞鞋子,但是无奈水流太快,妹妹无助的哭着、追着。幸好有善良路人的帮助,从小桥下的积水中把鞋子打捞出来。看着迟迟到家的妹妹弄湿了一只鞋子,哥哥阿里本能的厉声责备了妹妹,让本就无助的妹妹更加委屈;
第三次接力:妹妹莎拉在校园里,总是喜欢盯着同学们的鞋子,各种款式、颜色各异的鞋子,总让妹妹自惭形秽,又在不停地缩着脚,拿着书包遮遮掩掩。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一个小女孩竟然穿了自己那双丢失的粉色鞋子。放学后,妹妹悄悄跟随着那个小女孩,直到那个小女孩回到了家,自然又拖延了时间,哥哥又一次迟到了,已经被校长逮住三次迟到的阿里,差点被校长开除,最后代课老师因为阿里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说服校长原谅了阿里。后来兄妹二人一起去了那个穿着妹妹粉色鞋子的小女孩家,在门口看到了那个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位盲人,家里也极其贫寒,兄妹二人不约而同选择了不再追究。
这是特别呈现细节的三次接力奔跑,之后情节中依然还会有很多奔跑镜头,兄妹二人接力奔跑,跑在喧嚣的闹市大街,跑过狭窄的弄堂里巷,晴天烈日下在跑,大雨淋漓下在跑,这样的奔跑好像给人一种跑出这份压抑的冲动,可又好像无法停止,在永无止境循环往复的奔跑。就电影叙事来说,这些无休止的接力奔跑也为最后的运动比赛奠定了充足的铺垫。
就是这样一个贫困中的家庭,即使自家到了交不起房租的境地,也不忘了给邻居送一碗热汤,而我们也应该可以理解,兄妹二人是如此朴实又懂事,一起帮着母亲处理家务,哥哥买面买菜,妹妹洗衣洗菜。
哥哥为了照顾妈妈,或者更是为了防止鞋子过于磨损,放弃了和小伙伴们一起踢球参赛,甚至被小伙伴们指责,哥哥阿里只能无奈接受。九岁的阿里承担了他这个年龄本不该承担的重担和责任,以至于很多时候总是愁眉苦脸,而当考试考了高分,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兄妹二人的小摩擦和小磕绊也渲染了影片的真实感,但是阿里显然已经磨炼成了一个能够担当并且守护妹妹的小男子汉,为了让妹妹开心,把老师奖励自己的一支米黄色笔送给了妹妹,格外的温暖。
当妹妹指责哥哥的球鞋太脏时,哥哥说可以一起把鞋子洗干净,兄妹二人在家里的水池边,涂抹了肥皂,一人一只洗着鞋子,妹妹无意中吹起了鞋子上的肥皂泡,飞向空中,哥哥也开始吹起了泡泡,小小的院子里顿时飘起了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兄妹二人不停的吹着,也在开怀的笑着。
馆长特别喜欢吹泡泡这段,这个镜头赋予了这部电影超脱日常繁琐的美学,让一部平凡普通的叙事电影走上了艺术的舞台。很多媒体报道导演是一个特别擅长讲故事的人,其实我想导演更擅长如何在平凡故事中渲染出唯美的艺术效果。
3波折磨难
故事继续,在教堂祭祀时,父亲得到了一套修剪树木的工具,于是他决定带着阿里,在节假日期间可以去找一些兼职挣点外快。
周末,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阿里,去到了城市的富人区,阿里协助爸爸按响了一户又一户别墅的门铃,并且勇敢而流畅的对答着:“你好,我们是园丁,帮人喷树、种植、施肥和修剪树枝。”爸爸由衷的赞叹儿子说的真棒,虽然他们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但是他们依然坚定的找寻着机会,最终一户住宅内的爷孙二人留住了阿里父子。阿里父亲打理着花园,阿里则陪着小孙子开心的玩耍着,他们一会荡秋千,一会坐跷跷板,一会玩足球,阿里又一次畅快的笑着。这个镜头对我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让我第一次意识到,阿里是一个多么纯真的孩童,是摆脱了沉重负担,无忧无虑的孩童,也是一个纯粹的孩童。
结束工作的阿里父亲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当父亲叫阿里一起回家的时候,阿里有一点失落,同时把小象布娃娃轻轻放在了熟睡小孙子的身旁,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回家的路上,骑着车的父亲与阿里高兴的聊着天,畅想着未来的赚钱计划,也幻想着可以买足够多的东西,租一个更大的房子,给妈妈买家用电器。阿里也急切的说着,给妹妹买一双新鞋子。爸爸笑着点头称是,说着要给阿里也买一双。这段带着憧憬的对话,随着阿里父亲的骑行,就像一条流淌着的河水,舒畅的流动着,随河流动的帆船就是这个贫寒家庭未来的无限希望。
然而,不幸好像总是紧紧盯着幸福。在骑行到一段下坡路的时候,阿里爸爸发现自行车的刹车失灵了,父子二人连同自行车撞到了路边的一棵大树上。他们带着满身的伤痛,坐着一辆皮卡上回家了。
夜晚,阿里睁着大大漂亮的圆眼,静静的听着父母谈到房东又一次催促房租,父亲安慰着母亲,母亲担心着父亲,阿里在钟表的滴滴声中悄然入睡了。
4跑步比赛
故事进入尾声,市政府举办一场跑步比赛,本不打算参赛的阿里,错过了报名日期。当看到季军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阿里哭着哀求着老师报上名。
比赛当天,到达赛场,参赛的其他小朋友就好像参加一场盛大节日盛会,穿着新衣,拍着照片,录着摄影,而阿里穿了一件学校准备的银灰色外套,鞋子则依然是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球鞋。
比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队伍蜂拥而出,小朋友们你追我赶踏上了赛程,阿里也在其中,时而被小朋友们迅速超越,时而又奋力赶超小朋友们。随着比赛的进程,赛道上第一梯队的比赛者也越来越少,阿里始终紧跟着第一梯队,艰辛的比赛让阿里的脑海里涌起无数妹妹的声音,那丢失的粉色小鞋子,那一次又一次的接力奔跑,那脚下肮脏的球鞋,让他感觉无比愧疚,同时这又激发出了他自己的声音,自己对妹妹的承若,一定要给妹妹赢得一双球鞋,这样的激励彻底点燃了阿里的斗志,疯狂地提速,超越了一个又一个小朋友,直冲到最领先的位置。
在比赛的最后,他用心的计划着自己的成绩,放慢了速度,从最领先的位置慢慢退下来,退到第二,再退到第三。不料,更多的后来者冲上来,超越了阿里,阿里甚至狠狠摔了一跤,优势荡然无存。起身之后,阿里再次发起了冲锋,咬着牙齿,埋着头,全力冲刺,终于再一次冲进了领先的队伍中,并且在一片混战之中,冲向了终点。
结束比赛的阿里,满头大汗,着急的问老师,自己是否是季军,老师激动的说,你是冠军。阿里满脸的凝重,低垂着头,没有丝毫的喜悦。
回到家中的阿里,对妹妹一脸愧疚。坐在家里的水池边,球鞋已经彻底破损坏了,脱下袜子,脚上遍布着磨损的伤痕。阿里把脚泡在圆形的水池里,水池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斑驳耀眼的光,橙黄色的金鱼游向了阿里,围拢着阿里受伤的脚,好像在轻轻的治疗着这些伤口。又一次艺术化的处理,让一个朴实的故事再次增添了一些美学色彩,让我们跟随着阿里奔跑而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了。
最后,阿里和妹妹可能还不知道,爸爸正在回家的路上,自行车上载着给他们兄妹二人买的白色和红色球鞋。
影片到此结束。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有两点:
第一是导演克制的表达,没有惨绝人寰的苦难,生活的磨难也无非就是丢失一双小鞋子、骑车撞到一棵大树、为了房租而焦虑不堪这样的平凡小事;没有撕心裂肺的痛哭,更多时候是泪珠在眼眶里汪汪的打转,也有时候泪水会扑簌而下,不过也就仅此而已。而这些克制的表达是建立在细节的呈现上,一个微妙的表情,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普通的场景,这些所有微小的细节串联起来,成就了一个平凡而又深情的故事,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愈克制,愈深情。
第二就是两位演员的表演,更准确的说是两位演员的眼睛。兄妹二人长着漂亮质朴的大眼睛,他们无需夸张的表演,只需要真实自然的流露出纯真的眼神,偶尔泛出点滴的泪光,就足以征服观众。一位叫拉里莫斯的表演老师说道:"眼睛是不会撒谎的。"《华盛顿邮报》首席电影评论家在书籍《如何聊电影》中也写到:"很多时候,成就一段精彩表演的,只是演员最简单的、最直接的一个眼神。"通过阿里兄妹二人的眼睛,我们已经可以认识两位纯真的孩童,以及他们背后贫寒的家庭,更通过他们的眼神,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善良,以及应对生后磨难的那份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