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8

下午2021-05-08下午(研修第二天)

《家校社合作,建设生命成长共同体》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    李家成

中午,我发现报告厅里贴了wife的密码,就想到报告厅里把上午听的报告整理完成。因为住的地方一直疯狂掉网,工作效率很低。

吃完饭我就去了报告厅整理文章,不一会讲课的教授就来了。他热情地问我怎么中午不休息,之前讲了哪些内容,想听什么内容。当我说对家校合作的内容很感兴趣,他露出真诚的欣喜,我感受到了这位老师是特别热爱自己研究的人。

李老师首先讲到了家校合作的意义。上海评选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学校,为了孩子的发展,作为专业的研究人员,必须关注孩子的发展。

李老师和济源的校长李冬梅一起做了尝试研究,为乡村学校儿童做阅读推广,没想到,结果这个活动反哺了学校的教育。

李老师的团队决定聚焦:在“全民终身学习”“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及相关教育类型。

希望人人都是终身学习者;人与人之间可以实现共学互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在互动中实现发展。

李老师今天的主题不仅仅谈学生发展,还会谈到教师的发展,家长的发展,家校社的合作将让这些发展变为现实。

听到这里,我对今天的内容特别期待。

老师讲了自己的经历,在美国,各种接待活动中都会有家委会的参与。美国的毕业典礼非常隆重,学校会通知到所有的家长,邀请家长都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

美国家长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

这些情况在中国都很少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家校合作、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呢?李教授做了很多的研究。他写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傲慢与偏见》等调查报告。

他认为:未来,学校能不能与家长合作,最重要的是理念的问题。

李老师毫无保留地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细致到家长进课堂用的评价表。他说这个表是家长研发的。它的价值在于给了家长沟通的平台,家长有发言权。在评优的时候,家长评价也会进入。家长从最初的出钱到出力到出智慧。可以参与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

教授做研究真的有那么容易吗?当然不是,最初打开局面的时候他们也一样受到很大的阻力。

家长志愿者

他谈到在上海做研究的时候,有一所办学条件不佳的学校,这样的学校能不能做到家校合作呢?

大家做了下面的尝试:

(1)家长听课。

(2)课后谈感受,家长和做课老师交流。

(3)提前一周通知家长。

(4)听完课需要留一部分时间鼓励家长和孩子交流。

(5)家长参与老师的教研,老师分享自己怎样备课怎样教孩子。家长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家长当然提出希望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比如有的举手老师没叫发言,有的不举手希望老师叫发言。老师觉得这些要求太多会束缚自己的课堂。

这所学校的校长很有格局,他认为家长的意见并不是没有一点价值,家长告诉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要反思有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当然家长看课需要我们的指导,因为他们只把回答问题看成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这样的活动特别强调互动、关心。

对于家长不会听课看课,怎么解决呢?

(1)邀请函家长参与课堂活动的要求,指导家长观看。

(2)家长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这个学校通过家校互动,研发了一系列的亲子作业,与学科结合,在周末来完成。


听到这里,我真正感受到家校合作不畅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和家长的理念都需要改变,主动改变的应该是老师,因为我们在教育中属于强势一方,但我们老师不能过于强势,要认清家校合作是合作而不是教育。

家校合作并不只是老师的付出,也不是在教家长怎样做家长,而是相互的合作和学习。最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

有一位常州的语文老师做了这样的研究:《在作业研究中提升教育的内涵》

“幸福作业”与综合变革,老师总结了三个关键词:轻松有趣、一举多得、亲子共赢。

李老师展示了一系列的“幸福作业”的研究资料,资料非常丰富,很系统,已经形成了成果化。

其实听到这里我心里是非常激动的。看到这位老师做的“幸福作业”的研究,想起我也做了好几年的“创意作业”的研究,学生有很多非常好的作品,很多创意作业的活动也是设计的非常巧妙,不仅一举几得,还加深了家校合作,亲子关系。可是我只是形成了一些小产品,做了一些分享,只能算是经验交流,怎么就无法成果化呢?

两年前我和《小学生学习报》一起做了《玩转暑假》的合刊,设计了很多跨学科的活动,让学生暑假在家里和家人们一起动手做活动学习知识,这份报纸让学生的暑假作业焕然一新。这次影响很大,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这份暑假作业,我们学校也有部分学生参加活动并获了奖。可是也只是热了一阵,怎么就还是无法形成成果呢?

我感觉我与成果之间就隔着那么小小的一条河,我能看见对岸却过不去。

我加了李教授的微信,希望能和他建立更多的联系。也许他就是渡我过河的那座桥。也许还有更多的人帮我渡河,我觉得我有无限可能。

我知道高处相逢的道理,正是因为我是一个实践者,踏踏实实干了很多一线老师该干的事,所以才有今天的相逢。感恩这个平台,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我还要更加努力,向上生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