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娃的可爱之处

今天早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儿子趁早读之前拿着铲子去挖泥(农村生活就是好),结果抓到一只七星瓢虫。他带回来家里给大家看,爱不释手。这时堂弟吵着说他也要,儿子不愿给,还说:“我刚才叫你一起去挖你为什么不去呢?有劳动就会有收获,你这种行为就叫做不劳而获。”

一大早的,冷不防一大碗鸡汤就这么灌过来。

这几天作业都有看图写话,他写出来的文章真的用白开水来形容都有点高抬了,顶多叫自来水——语言之苍白让我感觉这孩子是不是毫无生趣。实际上不是,他平时说话金句甚多,有时还妙语连珠。那为什么这种能力没办法表现在写作业上面呢?

老实说,我也不是太清楚,但尝试着分析一下:

1、“说”跟“写”是两种不同的信息加工过程。“写”比说要复杂多了,“说”就是当下把脑子的内容说出来就好了,但是“写”,需要构思,需要组织,需要书写(A娃的阅读或书写能力通常是有点弱的)。

2、当一件事情跟作业扯上关系,就是一个任务了。任务自然是无趣的,这种无趣的任务要怎么表达有趣的事情?想想十几年的学习生涯,若被冠上“无趣”的脑子,那着实有点遗憾和悲哀了,学习真的是如此无趣吗?

我曾经很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学习对于A娃来说意味着什么?对大多数A娃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当然有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被成就,也有孩子被压垮,大多数孩子最后成为一个中规中矩的“产品”。

首先,学习是不能停止的。如果我们因为学习很辛苦,就让孩子休学,几乎可以预见这个孩子会跑出来越来越多的“幺蛾子”,在以往的咨询案例中,很多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受不了这个苦,于是给孩子办休学——美其名曰让孩子休息一下,调整一下。

这一休可好,很多孩子就回不去了。因为既然是状态不好就可以休息,那一直状态不好不就好了?

孩子状态不好,我们可以降低要求,比如跟孩子说学还是要上的,作业还是要做的。至于做出来的质量,我们就可以有一个灵活的标准:孩子状态好的时候,标准高一点,状态不好的时候,标准低一点。(这些不必与孩子明说,父母心中有杆尺就好)

总之,给孩子这样一个感受:我心情不好状态不好,该做的事还是要去做的。但我可能可以慢一点,可以缓一点。很多时候孩子也会发现,做着做着,低落期就过去了,自己就正常起来了。

成人亦如此,心情不好不是不工作的理由,而是我可以慢慢做着事情,不需要对自己太高要求,给自己一个回升的过程。

其次,学习这件事情,跟其他事情有什么不同吗?仔细想想其实是一样的。假设家长能在 这个过程中看到孩子的闪光之处,及时放大,每一次孩子都会建立自信,这样小小的自信积累成大大的自信,这样我们就给了A娃充分的成长条件,他们有可能长成优秀的自己,起码是一个可以正常生活的 普通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A娃的可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