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丹老师的书信想起

昨日阴雨连绵,听闻一丹老师到来,我便早已盼望。

这座小城,早些年像是世外桃源一般,与外界往来甚少,直至温爷爷来访,之后习爷爷到来,这座小城才恢复了活力,仿佛人生“第二春”一般。

敬一丹,熟悉她的人,可能多为一些中年人及稍长一些的人。我朦胧的记得,对一丹老师最深的是《焦点访谈》,从触目惊心的黑煤窑事件到毒奶粉事件,《焦点访谈》给我我们太深太多的回忆。公平,原来不是一句空话,是真的有人在做。

今日见到真实的一丹老师,说实话,她老了。但从她站在台上的那一刻起,她是笔直的、敬业的,一种不俗的气质油然而生。让人看了,真心佩服。都说文如其人,这场读书交流会,故事虽小,却打动人心。

我们是一世的人,却可以做几世的事。家书,也是一种传承;文化,需要继承下去。微信是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跟信比起来,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也许,是情怀在作祟。

一丹老师演讲《我的家信我的家》



书信,是在手机兴起之前最为重要的通讯工具。说它重要,是因为它联络了两个在异地的人。盼望一封书信,就像等待恋人的拥抱一样,焦急而又深情。记得在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依萍为了等待何书桓的一封信,是一夜夜睡不着,深怕信断了。信一断,意味着危险。而在《集结号》当中,九连指导员王金存怀揣着家中信,有他日夜想念的妻子和母亲,最终,却牺牲在了战场。而他的妻子孙桂琴,从没收到丈夫的信的那一刻起,便知道丈夫可能牺牲了。

那是一个信比命重要的时代。信,远远超越了科技。信,有信念,而科技没有。


再说说一丹老师的书信。我们主要挑拣关键词来说。

中学生。学生时代应该是读书吧。可一丹老师那个时代的中学生,以学习工业知识、农业知识为主,那怎么学呢?书本是没有的,靠得全是实践。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书中的大炼钢铁,那是一个荒唐的时代。但也正因为经历那样的时代,才懂得科学是多么重要,才能辨别“科学”与“伪科学”。

“中学生”


流水账。一丹老师和弟弟,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便懂得记流水账。现在还在记流水账的朋友,你是因为什么而记呢?没错,因为有限的金钱。而一丹老师的那个年代,也是资源有限的年代,我们俗称“凭票供应”。所以,在那个年代,粮站的人是很吃香和被人巴结的。多一张票,就多一份温饱。

补秋裤。说到“补丁”,很多少年朋友会说,电脑的漏洞需要修补嘛。其实,“补丁”这个词,是指衣服上的破洞需要用一块儿布来补。想想这个画面,现在的小朋友一定会痴笑起来。而我们那个年代,有了补丁大家反而不会去笑话谁。因为大家都一样。

图书。人类对书籍的渴望,就是对未知事物的诉求,对知识的渴求。一丹老师小时候那个年代,书籍是舶来品,是毒害青少年思想的“毒草”,会腐蚀一个人。很幸运,一丹老师学校的旁边是县图书馆,需要学生来整理和打扫卫生。就这样,她成了图书馆的一员。而对外界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最终冲破了时代的封锁。她们偷偷地看米开朗基罗,偷偷地读红与黑,偷偷地看少女或少男的裸体画册。我想,如果当时一丹老师没有进入到图书馆这片净土,恐怕就没有现在的敬一丹了。

一丹老师分享《图书馆的角落》


电影。现在的少男少女约会的最佳地点就是影院吧,不仅有着让男人荷尔蒙爆棚的好莱坞大片,也有青年男女追求的唯美爱情。在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是很稀少的,体现纯真爱情的电影更是稀少。那时候,我想,那个时代的少女,是隐藏着很深很深的感情,即使暗生情愫,也是细腻的、不忍去说的。

唯美星空



一代代人会走,一代代人又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故事。书信,是记录一个时代的载体。有一个可怕的假设:你所生的时代,还留有你的影子,也留有你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辈的记忆。可当你有一天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就全部消失了。再过几个时代,你也就消失了。这是件可怕的事。家谱,族谱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记忆祖祖辈辈存在的地方,而且更应该是一种家的传承与家的文化。

于是,在我这一辈,我准备记录下父母和自己的故事。当子女后辈有一天想我的时候,还能从信中看到我们的故事。

向一丹老师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一丹老师的书信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