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

Mocha 2018-06-18

图片发自App

    教师从古到今都是神圣的执业,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不必多言,8年医学学习路后见过去当无国界医生的老师,见过去援非控制埃博拉的老师,见过总去山区义诊的老师,他们既是医生,也是老师,他们既能救死扶伤也同时教书育人,让我脑海中自然浮现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人们千百年来总是用李商隐的这句名诗来颂扬教师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茨威格先生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并由此展开;大学的意义不只是在于锻炼人格,培养思维能力,还在于找到或者确定裨益终生的兴趣。如果你找到了真正属于你的兴趣,愿意终生为此努力,即使没有读完大学,你的人生也一定是丰满而有希望的。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来之间匆匆度过一生”。许多老师都在教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而且乐此不疲,他们迎来送往,送走一批批的毕业生,也又迎来一批批的新生。随着岁月的流逝,时光在他们身上留下了足迹,他们在盛夏挥汗如雨,他们在寒冬吐气取暖;他们陪高考学子一起在炎炎夏日里拼搏冲刺,他们与考研学子们并肩呐喊。有人说好的老师像父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 像蜡烛,工作中忘情的燃烧自己,而追求光亮能够照亮别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执着、沉迷、忘我,呕心沥血,对学生诲人不倦,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犹如“蜡烛”精神,是达到了这个层次境界。

    教师的理想,要在学生身上实现。他们不但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且始终以发展完整、和谐、持续的学生为己任,教人求真,导人向善,言传身教,育人无痕。博采众长,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育教学方法,尤其现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网络名师都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迭代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能把最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艺术信手拈来,融入教育教学,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产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艺术中享受,剔除写作之苦、运算之累、记忆之烦,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正所谓天道酬勤,有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这种艺术境界,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是师德修养的厚积薄发。如具有师德的最高境界,感受的是心中的喜悦,是人生的乐趣。

    作为教师,我推崇这种“蜡烛”的忘我精神,这种境界能使我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也能真正使自己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从中得到喜悦和享受。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灿烂、最神圣的职业,我作为一名教师感到无比自豪,我要用“蜡烛”精神鞭策自己,把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效力终身。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