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焦虑“贩卖”孩子的人生

教育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一切都只是开始。

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万物在滋长自己的个性,却也在无形中脱离了该有的轨道。

束之高阁的大道理发现有时候反而不如市井的俚语民谣来得让人信服。教育专家亦或是平常家长的区别其实也并不在于职位头衔,教育的经背后都是一本本家庭的经,写满了每个家庭的喜乐苦悲。不论是谁,都需要承认现在的世界没有所谓的”一家之言“,只是在信息的大潮流下不断被冲击的老旧观念有时也未曾快速意识。

荣格所说的,当潜意识未曾进入到你的意识之中,这就是你的命运。

望女成凤亦或是望子成龙的是每个家庭的基础夙愿。这个社会在尽可能地为我们提供物质资源的同时,意识层面的教育知识和教育理论看似道理条条摆好,现实情况则是无法穿透每个家庭的特殊性。

身处不同的社会身份角色,教育行为背后潜藏的更多的是承托父母辈延伸下来的不自知的原生宿命。

信息量膨胀的时代,教育知识似乎随时都可获取,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专家畅谈教育理念。

谁家的孩子成才的结果论通过媒体大肆渲染而快速膨胀,其背后没有科学理论的育儿操作被奉为圭臬疯狂模仿,或者是营销号所写的那些不痛不养的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话语,采取的“伪中庸态度”分析教育似乎都是正确的话,但是最可怕的是重复这些无营养的“教育理念”而纵容“教育的无思性”才是恶行。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要理解尊重孩子,但是吵闹怒骂依然轮番上演,外界的信息只能给予我们短暂的大脑刺激。意识的习惯还是巧妙地藏匿,余生都在重复的最初的行为路径,所以无论是加速慢速都无任何意义。

承着父母的身份太重,现实生活下的一地鸡毛碎屑让我们无力。不愿承着父母的身份,轻巧无依,教育或许没那么多大道理,别让生活给你的焦虑有了抱怨的由机。

这个时代所营造的焦虑氛围将每个人笼罩其中,每个人似乎都沉溺其中自欺欺人不愿清醒。

焦虑的源头在于每个人身处于社会中都具备不同的社会身份亦或是社会头衔,肩上担有的担子并不唯一,身为家长似乎心甘情愿为孩子无私奉献自我,却又止步不住嘴边的叨叨怨怪。到头来,自己生活过得似乎一塌糊涂,孩子那边也讨不着好,然后再来一个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最终完成生活的悲剧。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于我的理解,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生活的满目疮痍是常态,不顺心是固态,我们看待事物和教育孩子的心境是液态,上善若水,顺道而行。

家长身份之外还要有自我成长的动力,这大概就是最好也是最轻松可持续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你的焦虑“贩卖”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