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散文】我认识的一个北京人

文/丘豸

【青•故事优选】专题推荐文章


再次见到他时,已经是十一年后。

那是七月下旬的一个上午,北京的天气异常炎热,尤其对一个东北人来说。

国贸附近的一个道口,一出地铁,我就看见央视的那个”大裤衩”,这让我不由得有点兴奋。

我第一次来这个地方。

周围是林立的高楼,立交桥纵横交错,让我有点眼花缭乱。他在电话里告诉我,就在原地不要动,等他。

我站在那里,心中想象着他的模样,猜想着这些年他会有哪些变化。

十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一年呢?十一年,足以改变一个人了。

十一年前,我们在天津共事过,是在一家写字培训公司教实用硬笔字。那时,他才二十五岁,浑身上下洋溢着满满的青春气息。而我,足足大了他十五岁。十五岁什么概念?一个孩子都已经中学毕业了。

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没有违和感,一是源于我的心态,二是源于他的随和以及有理有节的为人处世态度。

二十五岁,再用豆蔻年华形容,显然有点过了,但是他确实满身朝气蓬勃的,时时感染着我,我似乎也找回了年青的感觉,即便我已经四十岁。

他来自于一个南方的一个中等城市,在天津的一个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书法。此时刚刚毕业,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这个工作。

公司很小,除了老板和一个文员,就我们俩个老师,住一个房间,上下铺。本来他是先到的,住在下边,见我年龄比他大,主动换了上铺。

南方人的普通话总是有点特别的感觉,不过时间不长,我已经很适应了,我们的交流很顺畅,也很合得来,南北方生活的差异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不便。

平时没课的时候,我们骑着直行车,一起奔行在天津的街道上。他对这里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经常带着我穿大街过小巷,逛沈阳道的古玩早市,去多伦路的旧书市场,南京路、马场道都曾留下过我们的足迹。至于著名的古文化街,更是我们常去的地方。

晚上上完课回来,我们俩常在一起交流学书心得。他毕竟是学校的科班出身,对书法史、书法理论比我专业得多,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还专门为我刻了两方印,至今我还在使用。

他让我看过他的毕业合照和学员毕业作品集。我知道了他在学校里的成绩很优异,是以优秀学员身份毕业的。

但是一个专科学历,况且是这样一门专业,在那些年,让我不看好他的发展未来。

令他自豪和欣慰的是在上学的三年里,他收获了爱情,处了一个对象,而且是一个北京姑娘,照片上看上去还不错,我不由得为他感到高兴。

过了不久,国庆放假,他的女朋友来天津看他,女孩说不上很漂亮,但感觉人很和善、很温柔的样子,将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老婆。他的女朋友是学校委培的,在北京房山区的一个学校当老师。

我有点佩服他,我认为这是他上学期间最大的收获。

女孩来的那几天,我给他俩让了方便,临时住到了别处。几天后女孩走了,我回来,他拿出女孩带来的一些好吃和我一起分享。记得吃核桃的时候,我们没有工具,就用门来把核桃夹开。

两个月后,由于招生出现了困境,老板要刹车停办,意味着我俩也失业了。

他问我想不想去北京,我当时正处在供孩子上大学的关键节点,想保守的有个工作,挣点钱来保证孩子的学费,不敢冒险,还是选择了回老家找工作。他则义无反顾地去了北京,当然他有优势,一个是年青,没有家庭拖累,另一个原因,就是对象在北京了,这个吸引力自然无以伦比。

就这样,我们俩在一起两个月的共事经历,成为了他年生活里一段美好的记忆。

后来,我去了一家私立学校教了三年美术,学校发展得不是很好,我工作得也不是很开心。

期间,他在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创办了节奏道,自己招生搞培训。那时候,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电脑已经逐渐普及到每个家庭,成人写字市场急剧萎缩,他的事业发展得也挺艰难。

其间,我们偶尔会打电话,彼此鼓励加油。

有一年,他打电话问我想不想来北京,我还是没有答应他。

再后来,他去了一家培训机构,很快地在机构里站住了脚,并且一路提升,做到了教学总监的位置,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期,事业有了起色。

这期间,他结了婚,不久有了孩子。老婆工作稳定,两个人齐心合力,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虽然那些年,他折腾得挺辛苦,但他一直认为,一个男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就是这种心态让他有折腾的动力和勇气。当然,也少不了他妻子的支持。

后来,买了房,也买了车,日子越来越好了。

这一晃就是十一年。

这次,我终于又见到了他。这么多年,要说一点没变是不可能的,他给人更加沉稳成熟的感觉,但口音基本没变,还是有着南方味道的普通话。

在一家小餐馆,他请我吃了饭。谈吐间,他阅历的自然流露,让我觉出了和他之间的差距。当然,我没有后悔的必要。

他看着我笑着说:你终于来北京了!

我说:有点晚。

他说:来了就不晚!

他说可以在他的公司给我安排一下,我很高兴。但是去了他的一个培训点看过之后,我拒绝了。那里从老师到文员,清一色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觉得自己去了,一定不是很和适。

毕竟他是个总监,还不是老板,我不想让他太为难。

后来,我在别的地方找到了工作,遭遇了个奇葩老板,工资拖我半年多,无奈之下,自己开班单干。

他也从公司退了出来,自己开场子,做培训。由于人脉能力和经验,很快形成了规模,在业界有了知名度。他成立了一个教师群,拥戴者众。其中,有不少是他做总监时带过的老师。

我则发展得比较缓慢。这也让我弄懂了一个道理:做事业,该经历的都得经历才行,随随便便的成功是没有的,起码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现在,我们联系的并不多,没事基本不打电话,我忙,知道他也很忙。

但曾经的往事,一直都在心里。

有的朋友看了我这篇文字的初稿后留言说,你写的这个他并不能算是北京人,甚至连北京土著都不是。

是的,他确实不能算是个地道的北京人,虽然成了北京的姑爷,那也只是一个女孩对他的心仪和喜欢而已。

但正因为他曾经是个北漂,能够取得如今这样的成绩,也足够说明他还是很优秀的。

而我写下这些文字,也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只是作为一段曾经在一起的经历做一个记录,来慰藉一下自己漂泊多年,已经有些疲惫的内心而已。

此外,还有别的么?


林柳青儿一年期铜牌以上会员投稿通道:【青•故事优选】

其他作者投稿通道:【青•故事优选】
本文荐文编辑:七公子小刀
【青•故事优选】为会员合伙人林柳青儿创办专题。
本专题推荐林柳青老师旗下银牌以上会员及优秀写作者文章上榜。
专题创办:林柳青儿
专题主编:七公子小刀
专题编辑:红耳兔小姐姐、零点弋壹一、沐恩佳音、城外的阳光sun、阿斌bin、七月默涵、猫小巫Erin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散文】我认识的一个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