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日记|一款百万级别产品的诞生

如果,你手上有一款非常漂亮且实用、耐用的家电产品或者其它产品,譬如风扇、咖啡壶、微波炉等等,兴许,它也是经历了许许多多数不尽的艰辛坎坷,从设想到图纸,从采购到成品,从原材料到闪闪发亮的新外观,才最终来到你的手上。所以,一款好的产品,值得你去细细体验和珍惜。

你想知道一款产品的前世今生吗?那我就带你看看吧。

1、巡查生产近况

今天一大早,去了车间看了自己最近上线的产品。说到最近上线,其实,已经是第二个一万五订单的产品了,之前的7000订单勉勉强强的已经做完了,距今已经有一个月时间了。

我们研发跟生产线是不同的区域,所以必须穿过两座天桥,来到A栋二楼的生产车间。不停地穿梭大大小小的道路过来,感觉已经少了很多库存货品(过去几个月都是堆积在过道,仓库已经满载荷了),可能是因为国庆假期的原因,或者是国家有意为之的输电开停措施,所以路也好走一点了。然后来到精益产线,这里已经在热闹的开展着生产了,其中一条就是生产我这款最新咖啡机系列。

简单工序图

曾经在车间做工程的时候,这个工序图是我负责的主要工作之一,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是自己设计的,现在简单画起来也毫不吃力。不过这条精益拉是我原来下面的工程师后来设计的,那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工程,回到了老板要求的研发岗位任职经理。

因为工序不多,我从头到尾看完了整条拉线,特别关注的是密封圈工序、手柄工序、测试台和密封盖,无论员工反馈,还是实际运行都非常的顺畅了,我也舒了口气,相信这又是一款未来公司百万数量级别的产品,折合RMB应该有希望可以达到十亿的销售额。

2、回顾

这个产品跟我过往产品稍微有点不同,那就是不用电,对于家电厂商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异数。回首过往,这款已经是第三代的无电的“小家电”产品已经历经有15个月之余了。当然,距离我那时候第一次做的原型机,可能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岁月荏苒,那时候做完原型机就给到了别的工程师继续跟进,没想到过了五六年,又接手了这一款最新最贵的第三代的产品了。

2.1  设计阶段

去年7月份,正式立项产品,产品由客户设计,其实就是我们分公司的研发人员进行设计。

设计思路:设计一款尺寸更小,更加精致,足够高档的手动咖啡机。

为了设计的更小,进行大胆的内部结构变更,将原先的管路系统跟水箱系统进行了合并,减小了很大体积;

增加了硅胶外壳及二次注塑水箱盖,增加了五金的标牌和机头设计,由此外观和手感的档次和质感大大提高了;

更改了啤压系统,使用了多细孔的成熟高档产品的标配结构,大大改善了咖啡脂的厚度和细腻程度;

使用了高档礼盒装的包装,将此单品的档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的设计变更贯穿了前前后后12个月的设计研发周期,特别是内部设计,直到项目开始三个月后才最终确定下来图纸进行开模。

在这个阶段产品,经历了四、五次的大的结构变更,每次变更涉及到价格的变化、模具的重新评审、开发周期的重新评估,工程师和项目组都叫苦连天,但是基于客户坚持的原因及生产工艺的完善要求等,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形成了现在的这个产品。

2.2 开模试产阶段

开模之后,是更加崩溃的各种问题集体爆发。

外壳是我们第一次使用软胶进行生产,为此我们还准备了两家供应商的胶料,但实际情况是一次次的失败,从出模到外观,一个个都有问题。模具从工程师、试模师傅到主管、经理都很焦灼,我们跟他们分析了各种情况,包括进胶口的选择、烘料的参数、调机参数、排气的开口位置,定出结构的更改,最终是靠十多次的修改模和调机最终完成符合客户要求的零件。在此期间,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也有妥协和坚持。

主体是另外一个攻坚的难点,相比外壳是另外一个级别的难题。重点就在于原先五六个零件整合成主体一个零件,整个主体变成了所有零件配合的主战场,这个在设计当初我就已经明确表示了困难度,但是整个项目也就这个是最顶级的关键点,为此我们进行了各种的可能性的猜想和模拟,这个主体结构也前前后后修改了七八个版本,包括最近生产第二批都还在修改。这个主体配合的零件有多少个?十三个,占了所有零件的80%,而且还包括了内螺纹、外螺纹、螺丝结构、密封结构等等,以我们目前的啤塑条件和做模水平,绝对是目前最难的一款产品。

最终,在经历进胶口变更、加排气针、改斜抽顺序等等,现在已经可以基本顺利的进行啤塑了,最后一次的变更也是在我的坚持下,顺利的完成了改模,条件是客户不支付任何费用,为了最终产品顺利生产,这个亏我吃了,结局是效果非常完美,客户没有任何话说。

然后是盖子,这又是一个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的一个零件,不同于市面上的盖子,其实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结构。等我们实实在在做这个结构和试模的时候,才发现困难度倍增,这个结构的困难度就在于有内螺纹而且盖子边缘厚薄非常的小,导致止转结构根本就不够截面积。最终也是我们冒着与主体配合的风险进行了改模,当然,在此之前还经历了四五次的改料,五六次的改模等等,可以说困难度丝毫不亚于主体。

2.3 外协件

外协件一般就是本工厂委托其它工厂制作的零件,因为一个工厂不可能把所有零件都做完,所以外协件是一家工厂很很重要的一环。

说到外协件,则是另外一桩桩故事,甚至是事故了。

首先是啤压系统的滤网,这个在很多商业机器上是有的,但是客户坚持我们要找新的供应商以及修改一些关键尺寸(单价的原因),特别是孔眼的尺寸要小于0.03mm。这个在业界都没有前例的情况下,我们最终是找到了一家港资厂同意开模,开头很完美,结局很忧伤。为了等待这个零件,我们足足延后了差不多两个月才拿到正式的合格样板,其后,经历了加价,不接单等等曲折过程。说到这个零件,其实对我来说也是大开眼界,在阿里巴巴上看到许许多多供应商,但实际上寻找的时候,我们经历了四五家不同的供应商,我也走遍了珠三角,甚至有一些厂商忽悠我们可以慢慢摸索,肯定没问题之类的,最终我们在附近找到一家备用供应商,也就不用再依赖那家港资厂了。

其次是五金机头零件,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包括供应商反反复复更改颜色、更改花纹、来来回回打样十多次,颜色我发现都变了十多次了,幸好后来供应商换了个经理跟进,也算是拿下了这个硬骨头,这个是前期花费最多时间,后期最不用操心的一揽子零件了。

最后一个就是硅胶件了,包括盖子硅胶,做了一次大的合并,配合主体可以好很多,不细说。另外一个是滤网密封件,这个结构客户改了又改,从大改到小,导致漏水,又从薄改到厚,还是有漏水。后面因为我有预感,提前做了一个单模,但是尺寸稍微有点大,所以客户认为没有价值,当时没有按我的要求更改。但是生产非常困难,验货也不停出现漏水的情况,包括供应商老总跟我电话了十几次,沟通后面生产的事宜,这件事最终是直到对方老板亲自确定我的新结构OK,我们才重新改模,当然,现在生产至今没有一例漏水。

还要说一件就是一个软胶盖,这个属于外观件,所以客户非常重视外观。让人崩溃的是,直到生产前,供应商试模都还算良好,但是就是交货的时候,供应商开始交不出货了,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外观问题,为此,我们集合了客户、外协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以及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最终在不断调模、改模、试模的情况下完成了第一单的生产。这样子不行啊,供应商也不敢接单了,然后又是不断的试料,试模,最终找到了新的材料,这事才稍微的解决,之所以说是稍微解决,是因为单价高了一倍。

2.4 试制和生产

试制和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一个产品要经历T0\T1\T2好几个阶段,然后产能进入正常大规模生产阶段,为什么呢?就是是因为设计与大规模生产之间是有一个巨大鸿沟的。

我们产品也经历了完整的几个环节,从第一次off tools (模具试制)开始,就不断发现问题点,然后不断的解决。零件方面在上面已经诉说比较多了,这个环节重点说说整机的生产装配环节。

首先是丝印和镭雕环节,这个环节就让我们吃了大苦头,颜色的不对,丝印的掉色等等,最终也是费了五牛二虎之力才解决掉。

其次是装配环节,合格工程师的缺乏和经验的不足,导致几次试制都不是很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位的夹具还是我亲自做的,今天早上看到这个夹具的高效,我也是松了口气。但更多的还是要生产自身的经验和聪明才智,幸好这条精益拉的拉长还是有多年经验的老人,成功的承担了这个项目的导入工作。

最后是包装环节,包装是客户最后一刻确定的,所以来的物料都不合格,不是外观花,就是尺寸不合适,甚至是拉链开裂。当然,这个我是没有太过参与,都交给包装工程师和市场部去解决了。


3、总结

产品去到这个阶段,根据生产的情况,我会有很大信心此款产品会是爆款产品,因为它继承了它优秀前辈的基因,又克服了期间种种的问题。特别是现在经过我们的第二次改善,把过往出现问题都一一克服,相信前景可期,两三年内将会慢慢淘汰掉它的前辈,进入一个高成长的区间,至于能不能达到百万,就看客户的营销策略了。原因在于我们同时进行了第二代产品的更新迭代,将第三代的一些优良基因也迭代进入第二代的新品之中,那么,就有可能第二代(更新版)主打低端,第三代主打高端,形成一定的价格优势,也相对应的对第三代的大规模生产产生一些抑制作用。

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对于我们参与此产品的团队而言,都是一个胜利。正是客户对终端客户的需求的精确揣摩到位,才有这款产品的出现;正是工程师的不懈努力,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最终完成可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正是我们拥有的经验和不断攀登的技巧,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在研发中改善,在改善中积攒经验,与客户、供应商、各生产部门通力协作,最终完成产品的试制和产出。

对于自己而言,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a、对小锐的信任和培养,这个项目团队我只配备了一个小助工,但是从项目开始到现在,我都是一一指导,指导过后就放手让他自己琢磨和动手,一年多的时间,他已经可以独自担当这个项目90%的任务了。这是培养和放手的很重要一环,否则我是无法几个项目一起跟进的。

b、预控和备选方案的准备,按道理来说,所有的结构是客户设计,我们只是协助,但如果真的你这么想和做,是对我们非常不利的,无论是对项目的控制,还是对自身的提高等等,我们都会变成“透明人”、“工具人”。在产品研发上有ODM(自己设计研发)和OEM(客户设计研发)两种模式,OEM好在就是客户对项目的市场把握上会更强,以此来指导设计,对后期产品的销售会很有好处;ODM则更考验自身的设计能力,对后期的自主可控有非常大的好处。尽管如此,当我们面对OEM产品的时候,最好还是将自己代入设计者的角色,从项目、结构、周期、技术等等进行综合衡量,才能对项目有最大的益处。而经历无数OEM\ODM产品的我们,对这种OEM产品来说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所以在评估客户结构和我们工艺的基础上,我其实已经预备有了一些临时方案或后期备选方案,就譬如上面的密封圈结构,以及结构复杂的主体结构,很多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

c、了解全流程工艺。这对我老说按道理不成问题,但实际下来,就发现还是有许多新的工艺以前未曾进入到自己的知识领域之内,所以这个时候跟供应商的磋商和了解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客户只是想要结果,所以过程就更加依赖于我们自身以及所拥有的圈子的能量,这个需要亲自跟进,亲自了解,是书本和其它人的知识无法弥补的,现场、现物、现实不单止是对工程技术人员,对于研发人员更加是很重要的一种解决之道。

4、未来

对于这款产品,我希望未来可期。它会进入千千万万的家庭和户外,伴随着咖啡的浓香,在世界各地飘洒快乐的种子。

对于自己,我知道,我并不是那么的合格,至少目前如此,一款美好的产品,需要一个能扛能打的身体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还要有全面的知识和专业的一条龙的解决能力,能够带领团队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我希望,未来一年的我,可以更好的回答我,那时候,将会有另一款截然不同的产品面市!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业日记|一款百万级别产品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