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与晁错,一篇文章顶百万雄兵

都是写字的,都是实际行政经验欠缺的,有的人是键盘侠,比如洛阳人不明山人,有的人就是大才巨擘,比如洛阳人贾谊,比如禹州人晁错。

我与贾谊、晁错唯一的相似之处是,我们都是河南人。

贾谊和晁错,两位都是汉帝国初期最顶尖的智库人才,但都没能人尽其才。

贾谊是因为在黄老之术治国的基本方略下,受功臣排挤,与文帝宠臣邓通又有龃龉,在汉文帝要用他为公卿时,反被贬为长沙太傅,后又转为梁王太傅,最终因梁王坠马死,贾谊也自责终日、郁郁而终。

晁错呢,倒是因为景帝首席智囊的关系,在景帝即位后迅速爬升到御史大夫之位,荣宠胜于丞相,但在七国之乱爆发后,却被景帝推出去当了替罪羊。他有作死的地方——火烧眉毛了,还想搞袁盎——但本质死于景帝对七国的绥靖,却也可惜。

尽管都英年早逝,这两位在他们相对短暂的人生中,都灿烂绽放,以文章佐国政,大手笔流芳千古!

今天我们就深入了解下,贾谊与晁错,这一对汉初帝国双璧胸中的百万韬略

贾谊在文帝元年以博士进入帝国中枢之后,第一个建议就是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以立汉制,更秦法

这事,简而言之,就是进行汉帝国完整的制度设计,不过,文帝以根基浅薄,再加上与民生息的需要,没做。

但,各位看,二十岁的贾谊,一出手就是超一流政治家的大手笔——定制度,他是有志于成为管仲、吴起、商鞅和李斯这样的人物的。

而最终,到汉武帝时,汉帝国还是进行了改正朔,易服色,行礼乐,崇儒家,最终完成了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制度设计。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种键盘政治家一般的煌煌大言,贾谊不足以为贾谊。

贾谊在明白文帝不足以大刀阔斧进行制度设计后,马上针对帝国的具体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

在《论积粟疏》里,他针对匈奴威胁与天下饥旱频仍,提出了鼓励农桑、增加国家粮食储备的建议。

而让他最享盛名的则是《治安策》。这篇文章,建议各位有机会去读一读,和《过秦论》一样,这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篇雄文。

其中,当然不乏圣王之道这些相对空泛的东西,但同样干货十足,我这里挑最重要的一件事跟大家讲一讲。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央与诸侯王的矛盾迅速上升为帝国统治阶级内部的主要矛盾。

这是预言性质的,当文帝初,不少诸侯王还都是小孩子,有实力搞事的,就刘长、刘濞、刘襄这几位。而贾谊则预言,随着包括文帝诸子在内的诸侯王长大后,会加剧这一情形。

而且,贾谊不像我们写东西,耍滑头,经常搞个“大概率怎样……”,贾谊斩钉截铁地讲:诸侯王必定会叛乱——“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

如果仅仅是提出问题,那贾谊也不过是知名智囊而已,贾谊厉害的是,他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他根据汉初异姓王的建立与铲除,得出“强者先反,弱者苟安”,因此预言吴、楚、齐、赵是最大隐患,而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什么意思呢?就是可以多封诸侯王,但是每个诸侯王能控制的地盘、调动的军队都必须少。

而后来,汉帝国五十余年的发展,充分验证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是对待封国最为正确的方略。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所建议的“推恩令”也是这一方略的发展。

仅在汉文帝朝,汉朝廷就在贾谊的谋划下做了两件事,这两件事直接决定了七国之乱的结局。

哪两件呢?

第一,是分齐为七

第二,是迁太子刘启的同母弟弟刘武为梁王,同时扩大梁国地盘,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建立坚城,广积粮草、兵器、军队。

分齐为七的后续影响是:在七国之乱时,齐地五国谋反,但齐国孝王突然反水,结果齐地五国先开始内斗,一直没能拧成一股绳。

试想,如果没有分齐为七,天下第二大国齐与天下第一大国吴,各几十万大军,分别从东,从东南向关中进攻,战火必将更加猛烈。

而刘武王梁,昨儿个讲景帝帝王心术时,已经聊过,在击败吴楚联军的过程中,梁国死死横亘在吴楚西进的路上,实际上是战争的另一关键。

表面上看,七国之乱,周亚夫是最大功臣,一战而跻身历史名将。

但我们掰开揉碎了,往深处讲,分齐为七、梁国坚守、亚夫用兵,是平定七国之乱的三大关键,周亚夫不过是关键之一。

而早在20年前,一个叫贾谊的书生,用智慧、博学习得的战略眼光埋伏了另外两个关键:分齐为七与加强梁国

一篇文章当百万雄兵,诚不虚言!

最后,再提一个事儿,我们看看贾谊的另一面。

贾谊还讲:匈奴在上,大汉在下,就好比壶倒悬,人倒立,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不过,他倒没有提出特别具体的方案,反倒说“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颇有曹植在曹睿执政时期那种迫切为国效力的浪漫主义情怀。

贾谊还说“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却是显著的误判——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万,加上妇孺老人,人口怎么也在百万之上,汉哪有那么大的县。

大才如贾太傅,缺乏调查,也会误判,以史为鉴,牢记毛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至于晁错,他在对诸侯国的看法上,与贾谊如出一辙,但他的手段过于激进,不如贾谊温水煮青蛙高明是显然的。

不过,在对匈奴方略上,他在《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募民实塞疏》给出了增加边境军事储备、加大边境开发建设的具体策略,简言之,就是军屯或者建设兵团。

我个人认为,这些策略再辅之以边境贸易(军事霸权+贸易霸权),实在是同化瓦解匈奴的最佳策略,不过遗憾的是,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了单纯军事打击的策略,直接拼国力把匈奴打残了,效果倒也不差,但代价大了点。

即便如此,汉武帝时期对北方的用兵,无疑也极大受益于晁错所建议的军屯遗产。


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写简明中国史的不明山人,欢迎关注公众号——不明山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贾谊与晁错,一篇文章顶百万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