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个家,寻常、人家。

写这一篇文章的此时此刻,全家人都睡觉了。

我独自坐在客厅的摇椅上,一笔一划地勾勒一篇文章的轮廓。

时间很快,我很难把一切都抓住不放,但又不能什么也不抓住,所以才会花上睡觉之前的时间,用自己的笔锋来回顾自己的见闻。

回家不到三天,我先是回到了自己家,昨天晚上去了奶奶家,今天晚上去了外公家,我每次回来都会在这三个地方走一趟,哪怕只是几天时间。这一次回来我的感触很多,也许是因为在外读书已经三年,经历了很多的故事。

夕阳雨


第一页:

家里的场景还是这个场景,只是我不再是当年的自己。我未必能够把每一个瞬间都还原,却是希望把那些美好的,都留在时光里。

家,这个在成年以后经常出现在我们梦里的地方,越来越少机会真正和我们有长时间的接触了。我们每个人都很忙碌,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着出路,也寻找着人生中的另外一个家。

前天从丹霞山回到家里,我的房间给刚好在附近念书的表妹休息使用,这会儿放假,我回来家里,倒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同。

一张用了将近15年的课桌,还有我在书桌前面墙壁上挂着的“疯狂英语”四个字,以及在两个角落的落地书架。

在这样简单的只剩下书籍和笔杆的房间生活,我已经过了八年,从我决定要开始认真读书开始。

对我来说,也许金钱再多,也换不回来这个房间里面的一切:

这里有我写了八年的日记本,一共十本,五本放在家里,五本留在身边,我决定在大学毕业之后,把十本日记本都放在一起,然后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这里有我当年童年时光留下来的玩具,虽然早已经觉得太幼稚而不再接触,但总归是一种回忆的象征。

这里有我留下来的很多笔记、信件、相片、书籍,都是属于成长路上的记录,也许现在的很多都是陈旧多时,却没有再经历一次的机会。

蛮多的物件,我都不怎么去翻动,真的就是成为了压箱底的东西。为了让回忆发出声响,我在年初的时候,把多年来的日记,放在了书架上,这样隐私的东西,其实过去很多年之后,都成为了一种记忆的积累,没有了当年的面红耳赤,多了几分成长的释然。

除了这样的一些独家记忆之外,大概没有太多的让我愿意付诸足够多的时间来维持的东西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都在改变。

回了一次家,你发现你和原来的自己不一样了,那是因为你已经变了。

我们每次离开,都把自己和与这里有关的一切,都加了一把锁,能够解开这把锁的机会,就是下次你的归来。

因为你的离开,相对于这个家而言,就是(暂时)不存在的人,你能做的,不过是和父亲母亲每周打的一两次电话,大家的生活,其实已经处于一个平行线。

寻常的,如同你的喜怒哀乐,要么被自己隐藏,要么被距离的阻隔泯灭。我们离开的时间越来越长,回家的时间越来越短,纸短情长也好,依依不舍也罢,这已经是一个难以改变的现状。

如果我们不选择离开,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发现这样的不一样。所以这篇文章只能够由离开家三年之后的我来书写,既不会早在三年前,也不会晚在毕业以后。

我们的离开,兴许也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继续,对于每一个年轻生命而言,不应该故步自封,不应该待在原来的地方,不应该按照先辈几代人以来的活法继续流传。

所以,我们现在的四处奔波,最终停留下来的地方,也是下一代人引以为傲的家。

这是千百年来,不断重复上演的剧情,所以才是寻常人家。

南山忆


第二页:

回到家不多会儿,父亲就安排我说,明天晚上没什么事就回老家一趟。

原本定在傍晚,后来父亲工作太忙,就拖到了晚上九点,这时候他还是坚持我要回去,因为家里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奶奶。

我是明白父亲意思的,所以每次回来无论如何都会回去老家一趟。按照父亲的想法,虽然奶奶的身子还硬朗,但是还是要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兴许是因为当年爷爷的离开,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我也从未见过,所以他才希望我能够珍惜。

我家离老家不过五公里的车程,说远也远不到哪里去。家里人经常是来来往往能够回去,各方面都可以兼顾到,反而我们离开家里,在外求学的孩子,除了一些节假日、过年,能够回来之外,几乎没有机会再接触。

晚上将近十点,我时隔两个月后,再次回到了老家,见到了奶奶。

见了面之后,少不了寒暄,少不了问候,毕竟隔了五六十年,各种观念和思想都已经很不一样,我能做的,也只是一种陪伴,哪怕只是听听唠叨,看看电视。有些时候,对一些亲人,你不做什么,只要待在一块,就已经是最佳的方式了。

奶奶并没有和我说的很多,转而对父亲说了很多近况,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即将步入天命之年的父亲,处理事情已经十分老道而且直奔主题,哪里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去计较多少,所以他们母子二人的谈话,也多了几分冲突。

其实,这大概就是最寻常的人生了吧,要是所有的人都会向着一个方向思考,那这样的世界不是特别惊悚么?

世界因为形形色色而美好,也因为不那么美好,而变得真实又有趣,矛盾既然是存在的,那我们又何必去回避它呢?

这就是他们的相处方式,我一直看在眼里,这是我的生活方式。

大约待了一个小时,我和父亲一同离开,这老家又开始剩下奶奶一个人生活,说是不孤独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一孤独就是二十多年,每个人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对于奶奶而言,哪怕孤独,那也是她一直生活的家。

这大概是她为什么这么在意我们小一辈孩子们的婚姻大事吧,人生苦短,她们都希望我们有一个完整的家,然后过一种寻常人的生活。

彩虹桥


第三页:

今天下午,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我也来了一趟外公家。

本来我下午也没有车前往,但是哪怕是打车,也要想想办法。这第三个家,我也是有充分的理由应该回去,因为家里有外公外婆两位老人,一位已经年过七十,一位即将七十。

我对于外公家,有些相当深厚的情感,原因是我在这里长大。从我刚刚学会说话走路,就在这里成长,后来上学了,农忙时期每年都会回来,住上一个月,把所有农活干完了,再回去。

考上大学之后,我就结束了长大十二年的农忙生活体验,也没有在外公家住过。

这一次回去,外公依旧很是热情,这种热情,不是因为他煮了多好吃的饭菜,也不是因为他能够给我带来什么特别惊喜,就是普普通通的一顿家常便饭,而且还需要我先帮忙把外面的稻谷收起来才吃饭。

也就是这么不拿自己当外人,我也就一直当做是自己家,在几次母亲催回家的时候,我和外公一同拒绝,差一点就留下来了,只是明天要回学校,只好作罢。

外公一家,其实已经贫困几十年了,到了现在,中国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还是很贫困。

至少,在吃的饭菜上,确实不能像是很多家庭一样,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更多的时候,是自家种了蔬菜,买一些猪肉,这样过活着,因为家中舅舅外出工作,两位老人还耕地七八亩,母亲每年看不下去,就每一年让我和哥哥两兄弟去帮忙。

大概我以前也不会想那么多,只觉得这样的意外之举是一种体验,未曾想到其实都是被逼无奈。

很难想象,几十年来,外公一家,养活了五个女儿、一个儿子,还有我们两兄弟每个农忙,后来我表弟也一直在外公家生活,至今也有七八年之久。

这样的差距,确实很难不引发人的思考。寻常人家的甜和苦,都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这么多年以来,毕竟也是因为贫困被同村的村民瞧不起,外公也是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有朝一日,或许会因为我的成长而带来改变吧!

这种情感,我知道,是越发珍贵的。这么多年以来,也许农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来,但这样的经历,也让我有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并且对我现在的人生,都有了截然不同的积累。

我一直都心怀感激,在我生命中的十八年,生长在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得家里,仍然保持着对未来的梦想。

最后,我和父亲一起驱车离开,因为忘记拿外公家后院摘下的黄皮果,表弟狂奔了几百米,追车过来给我,说是小哥哥很喜欢吃,一定要给我。

那一刻,我的眼眶突然湿润,寻常人家的温暖,不一定非常惊天动地,却润物细无声。

纷飞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有三个家,寻常、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