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记忆大多忘记了,在仅有的几个模糊的片断记忆中,小时候的我,是个幸福的孩子;
小时候的记忆片断:
在那个认知不多,生活圈子狭小,对世界规律一无所知的年代和地域里,享受着每晚幸福的边写作业,边等着妈妈煮好面条叫我吃饭的幸福里;还有三天两头家里会来一大堆客人,爸爸陪客人喝酒吃饭,妈妈边上菜,一边忙着厨房;而我和妹妹,则会被爸爸要求给那些叔叔阿姨倒酒敬酒,并要说出他们非喝不可的话来,天生“不够大方”的我,每次都要憋好久才能说出一些叔叔阿姨们非喝不可的话来;
记忆中父母对我的学习是非常重视的,我妈妈地主家的后代,明事理,家教好,是一个话不多,任劳任怨,做事细心,从小到大事无巨细的能做的很好的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心里都明白,但我就是不想跟他们去说去争,所以我妈妈现在也是幸福的,爸爸家族的亲戚都很喜欢我妈妈。
所以也就让我我从不懂什么蔬菜的季节,粮食的季节,不懂做家务,不太会做饭(直到现在)。包括现在,我还对一些蔬菜的季节分不清楚。换句话说,我也不太会持家,因为生活,我全都不用操心。
我爸爸是有点作的人,我小时候他身在官场,可能由于见识更多一些,他的处事说话都比较官方,话不是特别多,但都很有道理,也常跟我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因为妈妈说的少,我的最初的三观都来自爸爸,爸爸希望我是个上进的人,是个大方得体的人,是个知书达礼的人,是个跟得上时代的现代化人,是个有一身技能的人….当然他自己也是个跟得上时代的人,刚刚有电脑的那几年,他很快学会了用电脑打字;现在手机上的各种app,他也照样不落下,说什么他都懂。
从印象中,直到现在,父母的相处模式都是这样:妈妈永远在做饭做家务,爸爸永远在旁边看报看书(现在看手机),然后爸爸会对妈妈做的饭加以评论,就是又不做,又要说。评论不好的会惹来妈妈的几句反驳;小时候,我和妹妹永远是帮着妈妈说话的;现在我明白,这就是他们相处中的小幸福。
而现在,如果我和妹妹们在家,妈妈不在家的情况下,爸爸会包揽一切家务,包括做饭,不让我们进厨房,而一旦妈妈在家,爸爸又变成了要么躺沙发上看手机,要么就出门散步的懒人状态,所有事情一览无余全交给妈妈;
学习本心后,我发现:妈妈的应对模式是冻结,表面平静、安宁,其实是因为害怕起冲突,其实内心应该是有很多抱怨的,所以我要多陪她聊天,疏散她内心淤积;
所以我的性格,一方面遗传了妈妈,不爱说话默默做事(所以受了委屈也自己咽),冻结装死,通过表面的平静,来掩饰内心的恐惧和自卑;也遗传了爸爸的作,不做家务(喜欢依赖别人),上进心强,不认输,并对未来充满希望,擅于规划,喜欢讲道理(善恶分明),喜欢钻研,也希望自己是个有才的人,是个智者;同时也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同样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每次讲很多道理....
对我有重要影响的其它亲人:
记忆中,姑姑是个特能说的人,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不管在哪里,都有她的声音,不管跟谁吵架,她都能赢,虽然觉得她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人,但她也是个讲道理的人,她的朋友众多,人缘极好,她家里三天两头有客人,春节十多天时间里,基本家里不会一日无客,和我同年出生的表妹,自然遗传了她的这个优点。
在家庭的聚会中,姑姑通常是那个四面逢缘,八面玲珑的人,而我妈妈则会安安静静坐在位置上,偶尔跟旁边人聊几句,或者只有特别熟的人才会过去聊天;这种对比,我从小便记在了心里;
姑姑是家里的主心骨,因为她,现在她们一家人都生活在一起,日子过的非常温暖而温馨,人丁兴旺,还有对双胞胎孙子即将出生,也许这就是福气吧,她对我,我们有,对我妈妈,也是真心的好。但在前些年,我是想不到这些的。
记忆中,每年寒暑假,都会和几个表弟表妹们一起到这个姑姑、那个叔叔家里,一住就是大半个月,几家住下来,假期也快结束了。虽然最享受的就是和表弟妹们在一起的时光,可是一群孩子在一起,也会有吵闹,也会有隔应的时候。比如表妹能说会道,很小就比较懂事,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想的很周到,会主动帮助大人们做家务,带比较小的孩子,聊天也能和他们聊到一起,受到大人们的一致夸赞;而我是那个不太喜欢操心别人的事,不喜欢帮他们做事,比较任性不喜欢刻意讨好别人的人。我们俩的这种性格一直延续到现在。
所以从小,我就一边羡慕大人们对表妹的夸赞,一边自责为什么自己得不到大人的更多关注;可能也因此,练就了我独立的性格,喜欢独处,喜欢思考,也让我在高中毕业后,就有了去外地的想法,不想跟他们为伍,不想被他们说三道四,不想回家面对他们的能说会道光芒四射,而自己则是太阳旁边的乌云。而我也做到了,在外地一待就是16年;
如今,也是因为家人的爱与温暖的包围,才让我解脱“恶梦”,回到家乡,现在他们依然能说会道,而我则会觉得是骄傲,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家人。也因此,我对亲人,对父母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甚至在这之前,我都没有认真回想过关于家乡,关于亲人、关于自己小时候的这一切,也许觉得小时候的日子并不值得记忆,所以选择忘掉了,也就像高三那一年,在新学校的经历一样,都选择性的遗忘了。
曾经的婚姻:
在过去的那段婚姻里,我认为,男人就应该承担起所有的一切,包括家庭、赚钱、处理生活中的一切大事小;我认为,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把孩子培养成我希望的样子,所以那个时候,我的一切心力也都在孩子身上。
当我的认知越来越高,我不断进步,我不断提升自己,唯独对家庭的爱与分享没有提升的时候,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他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当他达不到我的期待时,便会有责怪,不能好好沟通,最终也使婚姻走到了尽头;
现在回想,那时候一味索取,不懂付出,或许,跟父母对我的一味付出,不要求回报有关系!
-----------学习本心课《爱的能量+应对模式》分析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