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棠古今

义棠古今

图片发自App

义棠古今

        义棠,传说五代末期,赵匡胤和郑恩、柴荣曾在此摆棠花结盟,故名。它位于城西8公里的汾河东岸,为太原盆地最南端的一个大集镇。汾河自此向南进入峡谷。《水经注》云:汾津,名也,在介休县西南,俗谓雀鼠谷。雀鼠谷即在义棠境内西南之处。此地南依山阜,北临汾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通衡锁阴的交通要道,更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介休县志》第四章兵事纪略中记载道,隋大业十二年(616)三月,义军历山飞部将甄翟儿领兵10万围攻晋阳。十二月,炀帝命太原留守李渊征讨甄翟儿,双方在雀鼠谷遭遇,甄军将李渊围困,幸李世民率精兵赶来解围,大破甄军。次年七月初五,李渊从晋阳起兵反隋,由西河(今汾阳)进入雀鼠谷,破隋武牙郎将宋老生于霍邑。唐武德二年,定阳可汗刘武周趁各地义军混战之际勾结突厥,从马邑(今朔州市)起兵南下争天下。刘占介州后,又派将领黄子英部占领雀鼠谷。李世民分兵两路,乘胜北进,沿汾河谷地直取介州,雀鼠谷一日八战全胜,斩首三千余级。

      在近代兵事中,义棠地区也有文献记载,民国25年(1936)红军东征,3月18日,徐海东领导的红军十五军团七十五师,由孝义铺头一带进入介休县郭壁、义棠地区,派出工作人员刷写标语,宣传抗日主张号召群众参加红军。红军突破阎军在汾河设置堡垒,占领义棠火车站,并派部分部队向白秃山阎军据点发起攻击,歼敌一个连。民国26年10月9日,八路军一二九师由侯马乘火车北上路经介休站时,郝德青、宋涛带领学生和群众到车站欢迎,刘伯承师长冒雨向介休群众发表抗日演。次年正月十六,日军第二十师团由中将川岸文三郎指挥,从平遥向西、向南两路进犯,侵占了介休、孝义县城。2月22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一部向侵华日军二十师团兵分两路反击,其中一路攻击义棠之敌。

        农历三月十七和九月十七是义棠传统的庙会。因为义棠位于介、灵、孝三县交界处,所以自古以来的庙会就很热闹。不仅整条街上搭起长棚,挤满了商家,而且街外头的马路两旁也都摆满了土特山货、古玩玉器、干鲜水果、中成药材、麦米杂粮,还有耍猴唱戏、测字算命的,一直到石桥旁的鸡鸭猪羊牛马驴骡市场。人多时,有成千上万人。

      义棠的名胜古迹是远近闻名的虹霁寺塔。它位于汾河西岸的银绽山巅,塔为砖砌九级八角楼阁式。一层下有莲瓣基座,每级檐下均饰砖雕斗拱,塔顶八角攒尖式,塔刹为黄琉璃宝珠。据明代万历十八年虹霁塔碑记,塔的创建在寺之前。现在绿化扩建开辟为银锭山公园。

        关于寺塔的修建,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建塔之际,民工们从山下的汾河里汲水往寺院里抬。由于山高坡陡,累得人们水洗汗流还供不上水。高僧田善友闻知后就对民工们说从明天起就不用你们抬水了,这活由我夜晚干。第二天,果然工地上小池溢、大池满,而且以后天天如此。有人奇怪,晚上躲在树丛中偷看,发现是一只大白兔和一只梅花鹿抬着一口大钟飞快地往山上汲水。那人不由叫唤了一声,兔鹿受惊,扔下钟撇腿不见了踪影。那片被钟滚压过的草,以后每年便顺坡往下长了,所以人们把此坡叫作滚钟坡。

        义棠通往孝义的汾河上有座石拱桥,原名叫师屯桥,后改为虹霁桥。据旧县志记载,为明正德五年建成,万历十七年重修。桥长142米,净宽6米,桥高2.5米,共13孔,每孔跨径为4.米——5.8米。桥旁有虹霁桥碑亭,内有建河桥记碑记一通。现在建成了义棠沟河大桥。

        在不可阻档的历史发展潮流中,义棠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已成为介休工农业经济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颗耀眼明星乡镇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义棠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