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辞风华年
著名作家杨绛曾在一百岁说出这样的感言:“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们不怕恶人,因为自己心里就知道她是恶人,然后对她有所提防。
我们真正要怕的那种“两面三刀”的身边人,那种人真的是防不胜防,自己根本不知道哪里“惹”到她了,“刀子”就突然朝自己飞过来,而她却还装作一副无辜的样子。
《锦绣南歌》里面沈骊歌的“妹妹”沈乐清就是一个典型的“笑里藏刀”的宵小之辈。
沈家几代人保家卫国,不是世家大族,却是名门大户。
沈乐清不是沈府正儿八经的小姐,她的的父母是跟随沈将军决战沙场的下属,在沈乐清的父母战死沙场之后,沈府就将沈乐清收为义女。
这样的身份看起来是比较尴尬的,但是沈家人都比较善良直爽,从不苛待她,并且对她疼爱有加,认真地培养她。
有这样的养父养母,还是很幸运的,可是沈乐清偏偏不知好歹,沈家授予她“红玫瑰”,她却报其以“黑玫瑰”,楚楚可怜的伪装下,藏有一副黑心肠。
骊歌流落在外十几年,沈家寻找了很多年才找到,亲人相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沈家当然会把重心放在失而复得的女儿上面,难免会忽视沈乐清。
沈乐清不仅不体谅沈家人的感受,反而妒火中烧,甚至对一手抚养她的沈夫人下手,借机让她的病情加重。
而她的目的就是为了诬陷骊歌身上带有霉运,借此来凸显自己的重要性。
骊歌刚开始回到沈家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之后她在悼念好姐妹阿奴时有一段独白:
你有两位兄弟,一位大哥,高大威猛;一位弟弟,调皮可爱;还有一位乖巧懂事的妹妹。
“乖巧懂事”,骊歌对她毫无恶意,沈乐清却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反而因此恨上了骊歌。
沈将军忠君爱国,沈家的两个公子也是热血男儿,沈家嫡女也嫉恶如仇,这样的家族根基,放在现代,都是极为优秀的。
而同样是沈家的女儿,为什么沈乐清偏偏是长歪的那一个?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血缘关系是亲人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是外人无法割裂的。
这样的道理沈乐清心里也明白,因为亲生的就是不一样。
在沈家安安分分地做自己的二小姐,不好吗?
当然好,但关键在于她贪得无厌,想要更多,她有一颗“攀高门”的心,于是强求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次,“以心换心”方位上策,而沈乐清待同辈兄弟并不真诚,所以沈植和沈枫对她亲近不起来。
还记得沈家兄弟姐妹三人在开怀畅饮后的“谈天说地”吗?其中就有一段沈枫对沈乐清的评价:
她——沈乐清,她只会跟爹娘面前告我的状——哎呀,脏死了,枫儿快去收了它;爹娘,你们看,枫儿又欺负我。谁要跟她好!
大哥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也没有否认,算是默认。
正是因为她在兄弟面前端着架子,毫无亲近可言,所以他们渐渐疏远她。
她只看到骊歌回来后,哥哥弟弟全都“围着她转”,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否真心待他们。
“随机应变”,骊歌就做得很好,沈家“投之以木桃”,骊歌就“报之以琼瑶”,这是知恩图报的美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过时,反而经久不衰。
沈家对沈乐清的真心,一次次被她践踏,这样的沈乐清,是否太过凉薄呢?
说到沈乐清的凉薄,认为她的凉薄有三:
一是不懂感恩,沈乐清害沈母的计划败露,沈母选择原谅她,她多次陷害刚回到家的骊歌,沈母还是请求骊歌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原谅她,骊歌不愿父母夹在中间为难,所以一次次地放过她,可是这人啊!已经“入魔”了,已经不知感恩为何物;
二是嫉妒心强,压死沈乐清善念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彭城王与沈府的联姻,说她对彭城王一见钟情,也是荒谬。
年少有为的彭城王进沈府议事,恰巧碰见闲逛的沈乐清,“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像极了一眼万年——的孽缘,自那天起她就只记得彭城王说的一句“乐行忧违,清雅绝尘,好名字”,却忘了彭城王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沈将军的女儿?”,他看的是沈将军女儿的这个身份。
沈乐清爱彭城王吗?也许有吧!但相比“真爱”,她更爱“彭城王侧妃”这一名分。
她总是认为骊歌抢走了她的东西,却忽略了骊歌本身不愿意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人,骊歌是身不由己。嫉妒骊歌,逃婚追杀骊歌,只为了一个从未正眼瞧过她的人,可悲啊!
三是极端利己,沈乐清投靠陆远,当陆远的“间谍”伪造证据,她答应替他办事,但要陆远保证她不会受牵扯,极度自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这无可厚非,但要明白公与私之间有一个界限,过犹不及,适度为上。
沈乐清难逃悲剧的命运,造成她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她是自己一步步“作死”的。
过去、现在或未来,总会出现一些“沈乐清”的翻版,对于这种人,尽量避开,不要有过多的牵扯,要始终秉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如果她先动手了,那就“不必客气”。
辞风华年:专注于影视评论,书评的创作,愿以文会友,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