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天-耳聋的贝多芬为我们开启音乐的殿堂(下)

每一位逆流而上的人都值得尊敬,他们有才华而不浪费,他们有抱负而勇敢前行,他们面对困难而不退缩,他们用自己全部的热情拥抱热爱的事业,他们!用一生的不懈与追求成就自己,留名于世。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同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短暂而充满磨难的五十余年生命中,他为人类贡献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而这些作品对音乐的发展与演化都产生了这深远的影响。为了缅怀这位在与自己命运做斗争的同时还为世人留下如此多杰出作品的伟大音乐家,他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一、不幸童年

初生在德国波恩的贝多芬,小时候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他的祖父更是当地宫廷乐团的岳长。本为次子的他,由于哥哥的过早夭折,自动晋升为家中的长子。从小自己的音乐才能就被祖父发现,并成了贝多芬最初的启蒙老师。甚至“贝多芬”这个名字都是继承自祖父。但很不幸,祖父在小贝多芬三岁时便离世了。由于没有了来自祖父的补贴,这让本就贫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对于接棒教导小贝多芬的父亲——这个家庭中的暴君,没有了祖父的谆谆教导与循循善诱,一切用暴力说话的家伙,让贝多芬的童年在棍棒与耳光的加持下苦不堪言。

没有远大志向的父亲,一辈子碌碌无为,终日嗜酒如命。对这个有着超卓音乐天赋的长子,父亲管教起来更是粗暴不已,常常将孩子拽到钢琴前,让贝多芬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而每当弹错的时候就会狠狠的扇贝多芬的耳光。劳累过度的小贝多芬常常是在疲惫与伤痛下伴着抽泣声入睡。面对小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暴君曾幻想着将其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但神童还从没有后天培养出来过。再加上贝多芬不幸的童年让他并没有在童年时期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没能带来轰动效应的小贝多芬,只能在父亲的魔掌下瑟瑟发抖。相比之下,莫扎特的童年就要幸福的多了,不但在童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练琴时间也是愉快而安静的。同时莫扎特还有一位慈祥的父亲和疼爱他的姐姐。

没能将贝多芬培养出莫扎特第二,老贝多芬便在孩子12岁的时候,经由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从此贝多芬开始了“音乐仆役”的生涯。

童年的贝多芬生活的环境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颇具音乐天赋的贝多芬就这样在自己父亲的期待与棍棒教育下成长了起来。而也是这悲苦的童年,让尚在少年的贝多芬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苦与不易,同时糟糕的童年也锻炼了他不肯轻易向命运低头的性格。而这也是他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从失聪的泥沼内挣脱出来,继续自己热爱并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音乐。

二、求学之路

12岁的时候,经由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的贝多芬也正是开启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当时师从福尼,一面作为福尼日常表演的助手,一面接受福尼细心的教导。福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华的天才音乐家,他不但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也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优秀之处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目标与追求的理解。可以说贝多芬音乐教育的正规学习与系统培养是从福尼开始的。

17岁的时候,在老师福尼的引荐下,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并受到了莫扎特的热情接待。当莫扎特听完贝多芬弹的几首钢琴曲后,曾兴奋地对其他人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由此开启了贝多芬在莫扎特与海顿教导下的短暂学习生涯。

当幸福还没有品尝够的时候,厄运便已悄然而至。贝多芬的求学生涯才开始便被迫宣告结束,两个月后母亲去世的噩耗就让他不得不回家重新挑起家庭的重担,而这一别,却成了两位音乐大师的最后一别。等到5年后贝多芬再次来到维也纳的时候,莫扎特大师却已辞世。

三、厄运降临

父亲去世后,贝多芬终于可以摆脱生活的束缚,开启自己第二次维也纳之旅,而此时已经是1975年。此时25岁的贝多芬终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热爱的音乐事业中了。在此期间他一边跟海顿、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以及萨利耶等人学习,一边通过不断的演出完善自己的演奏风格。此时在维也纳,贝多芬成为最卓越的演奏家,尤其是即兴演奏。

美好的时光永远过的那么快,沉浸在音乐中的贝多芬却被身体上的病痛所困扰着,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日渐感觉自己的听力在逐渐衰退,但生性坚韧的他并没有将这个事情告诉别人,只是自己在默默忍受着。直到1801年,通过医生确认,他的耳疾无法治愈,他才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朋友。对于任何演奏家而言,再也无法听到自己创作的乐曲,无法聆听自己的演奏这根本是无法想象的事情,这其中的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与忍受的,尤其对一位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音乐的人来说更为强烈。

但贝多芬对音乐与生活的热忱让他战胜了自身的痛苦与绝望,反而将将这份命运赐予他的独特礼物转变为了创作的力量。就在这样一个身体与精神备受折磨的时期,他开始创作展现他乐观主义的作品《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也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世界所出现的转机。

在贝多芬最后的十年中,他的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再加上生活的贫困,让他的精神备受折磨。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旧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这部作品总结了他辉煌与苦难的一生,展现了人类对生的美好愿望。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第九交响曲》合唱。在这部作品中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疾病,没有苦难,没有贫穷!

四、严禁认真

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尼采所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贝多芬对自己的作品也是如此,千般修改,万般雕琢,才有了旷世佳作的问世,才有了磨难中前行的音乐巨人。

门德尔松曾经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公于众。在这张手稿上有一处改了又改,修了又修,贴了十二层的小纸片。这些小纸片被揭开后是不断修改的痕迹,从最初的构想展现的那个音符到最终定稿最上面的音符,整整修改了十二次。作曲本身是非常艰苦的,尤其是想贝多芬这样,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过十几种不同的构想。贝多芬常常揣着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而这种锲而不舍,追求卓越,务尽其美的做事风格,好像是所有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名人的“通病”。甚至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里,化作他们行事与创作的本能。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九十一天-耳聋的贝多芬为我们开启音乐的殿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