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安石“半山体”诗两首

图片发自App

北宋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变法失败退居江宁后,其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题材多为山水田园、自然景观。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因王安石称自己在江宁的住所为半山园,所以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所谓的半山园其实非常的简陋,只是四周没有围墙的几间房屋,从外边看很像一个客栈。那么为什么叫半山园呢?因为这个园子距离江宁城七里,距离钟山的主峰也是七里,正好在两者的中间,半山园便由此得名。

王安石“半山体”的代表作《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语言朴素,却自带深意,耐人寻味,且传播广远,妇孺皆知。

“暗香",是这首《梅花》诗的诗眼,也是对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的借用。林逋一生远离现实生活、归隐山林,诗中清高之气显见。但王安石的《梅花》,却立意高远,更胜一筹。他巧妙地化用了林逋的诗句,推陈出新,通过赞美梅花的冰清玉洁,暗香四溢,表明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坚守高尚品质的心迹。

为了革除北宋时期积贫积弱的社会弊端,实现国富民强之宏愿,王安石坚持推行改革变法,却屡遭阻碍。熙宁九年(1076),再次罢相后的王安石,心灰意冷的回到江宁,其孤独的心境,不免与墙角那枝傲雪凌霜的梅花,产生了共通之情,遂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梅花»诗。

图片发自App

另一首“半山体”的诗《谢公墩》,却与《梅花》风格迥异,也是我非常喜欢的。

《谢公墩 》  王安石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属公。

这里边有一段典故。

在王安石的半山园中,有一个小土堆,人称谢公墩,至今仍是金陵四十八景中最具人文气质的一个景点。相传它曾是东晋宰相谢安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登高远望,寄托高志之地。巧合得是谢安字安石,也为历史名相,更是王安石十分敬仰的一位古人,因此,眼前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便催生出这首幽默风趣的«谢公墩»。

诗的意思是说,我的名安石,谢安的字安石,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如今谢公墩就在我们家的院子里,我还给墩子修了个亭子,叫谢公亭。现在谢公您已然远逝,这里属于我的地盘了,应该叫王公墩才对,为什么还叫谢公墩呢?

这首诗俏皮灵动,质朴如白话,表现出王安石作为一代名相,在不苟言笑的外表下,还有着亲切幽默的性格特点,这也正是后人对他敬仰的原因。退居官位,远离朝廷,王安石就是一位极其普通平常的老人。在他的人生中,既能够身居高位,叱咤风云,又可以雪藏民间,低进尘埃,过着最普通最平常的日子。

能上能下,能高能低,只求做事,不求做官,这是一个大写的人。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王安石“半山体”诗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