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的常态

图片发自App

田耳的《一个人张灯结彩》是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几个孤独的寻求存在感的过程,但最终还是回归一个人的生活的故事。

老黄和小崔是警察,小于是一个理发的女哑巴,于心亮是她的哥哥,钢渣和皮绊是小混混。钢渣喜欢小于,但是在一次抢劫中杀了小于的哥哥于心亮,老黄一路追查,终于抓到真凶。事实上,从第一次老黄见到钢渣,就觉得他不是一般人,果然,最后钢渣被老黄识破抓获。而在查案的过程中,老黄一直在跟这条线索,没有放弃,案件也取得了进展。小说就是以老黄这种看似漫不经心却内心缜密的态度贯穿整个文章。但小说中的老黄,小于,于心亮和钢渣,他们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求伙伴和存在感,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兜兜转转,还是过着一个人的生活。“时间是无限的。时间还将无限下去”。

小说后面有田耳的一篇自述文章——《树我于无何有之乡》,也即是作者讲述自己的写作之路。作者从一开始不被人看好,到最后获得鲁迅文学奖,后来到高校任职,一切都是源于自己对文学的追求和不离不弃。“只有我是那种一条胡同走到黑的人”。凭借着这样的心态和对文字的热爱,作者也从中得到不一样的人生。

图片发自App

不管是小说本身还是作家本身,我们都可以看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生活在孤独的世界。他们在自己的身边筑起高高的围墙,在某段时间里,害怕陌生人的闯入。随着时间的变迁,自己逐渐希望与外面的人交往和沟通的时候,就会慢慢卸下伪装,重回现实。“一个人”希望“张灯结彩”,就是渴望超越孤独的表现。“一个人”是孤独的代表,“张灯结彩”则是群体、热闹的代名词。因此,小说中的老黄,沉默而做事谨慎,被警局的年轻人崇拜、尊敬。但因为与妻子离异,他变得孑然一身。当遇到漂亮、善良的小于时,便激起他对与人交流的渴望。而小于却与钢渣在一起,最后又因为钢渣入狱,小于重回自己哑巴的孤独世界。

田耳自身的作家之路也非常不易。沈从文有一句话:“我怎样创造生活,生活怎样创造我。”从小读书,作者就不是老师眼里聪明的孩子。他在所谓的培养作家的班级里学习写文章,一直没有停下自己手中的笔。当同班同学陆陆续续去读专科找工作赚钱的时候,他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写作之路。他认为写文章不仅仅是为了成为作家,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享受笔下那些跳跃的文字的快乐。所以,他就这样,一个人孤独地走了出来。

成为一个写作者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些人为了功成名就,有些人为了获得财富,而有些人,纯粹是为了享受写文字的乐趣。当自己写的文章通过某种方式呈现给大众时,相信不管是任何人,都会感到振奋还有动力。但是有些人也许看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章,仍然处于无人问津或不温不火的状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理智去帮助自己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

写文章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并且这个过程也是孤独的。只有耐得住寂寞和孤独,才有冲破黑暗的机会。如果过于急功近利,可能会弄巧成拙。

所以,孤独是常态,想要在某一件事情上有所成就,也需强大的毅力承受孤独。

“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是生命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