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界的乐土”还是乐土吗 ——《英国病人》影评

MUSIC:when or where

大家好!我是Renee,这里是《光影遇见爱》,是Renee借助电影这个媒介和你谈情说爱的节目。今天我们继续聊聊战争中的爱情电影。

我的女儿Rita,她喜欢各式各样美好的东西,漂亮的书签,精彩的书籍,甚至是一些亮晶晶的彩纸,都会让她想要拿回家来,于是她会央求我,妈妈,给我买这个好不好,那个好不好?渐渐地,她房间的书架上,堆满了书,已经快要放不下了,她梳妆盒里的头花已经塞到关不上了。很奇怪,这些好的东西在橱窗里,在柜台里的时候,她那么渴望拥有,拿回家的初期也会爱不释手,可是久而久之她会忘记它们,任由他们蒙尘。而每当我要扔掉的时k候,她又开始爱恋起它们来,哪怕是她自己折的一个小船,都不舍得扔掉。

好了,啰里啰嗦地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要表达一个意思。人们,人性,总是会对得不到、即将失去和已经失去的事物恋恋不忘,有时候会为了一时的拥有而突破边界。

MUSIC:the English patient


图片发自App


《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这部被全球影迷奉为经典的战争爱情片,我看过三次。第一次看的时候我20岁不到,我觉得太闷了,当时的学校放映室规定,碟片看了不超过10分钟可以要求更换。于是我就换了;第二次看的时候我23岁左右,咬着牙看完了,但是不知道怎么的我好讨厌男主角,觉得他自私又偏执;第三次看是去年,我分三次看完了,细细研读了台词和细节,也看了一些评论。我觉得我终于看懂了这部电影,而在我脑海里久久环绕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个关键词就是——Boundary sense,边界感。


图片发自App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比比皆是,帅哥,美女,美景,诗歌,舞蹈,珠宝,霓裳羽衣……好多好多,人性的本能,也就是去争取这些美好的事物,或者说是去占有这些吸引自己的事物。可是,为什么会有想得而不可得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个,边界感。于是我对女儿Rita说,不是所有你想要的东西我都得满足你,你想要,要合理的获得,而且得到了,要爱惜,不然你当初就不该要它,它如果到了一个爱惜它的孩子手里会更有价值。


图片发自App




一架英国飞机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被德军击落,机师由于受伤,想不起自己是谁,因此被叫做“英国病人”。汉娜是战地医院的一名战地护士,她决定独身留下来照顾那个英国病人。他们停留的地方是意大利的一个废弃的修道院,远离战争的喧嚣,显得宁静而闲逸,“英国病人”静静的躺在房间的木床上,窗头的一本旧书渐渐唤起了他的思绪……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个英国病人的上一段爱情,在战火中燃烧,逾越了道德,改变了战局。他是考古学家艾马殊伯爵,跟随探险家来到撒哈拉沙漠考察,结识了绘制地图的飞机师杰佛和他妻子凯瑟琳。凯瑟琳的才气和美丽让艾马殊深深着迷,两人在沙漠一个幽深洞穴参观壁画时,更加发现彼此志趣相投。两人于是发展出了一段不伦恋情,可是因为欺瞒了自己丈夫杰弗,凯瑟琳非常痛苦,而艾马殊也越来越想完全占有凯瑟琳。


图片发自App


在痛苦的挣扎中,凯瑟琳和艾马殊决定分手,杰弗发现了妻子的外遇。伤心的杰弗开着飞机企图与妻子和艾马殊同归于尽,艾马殊幸运躲过一劫。凯瑟琳因此身受重伤、杰弗当场命丧黄泉。艾马殊赶到深爱的凯瑟琳身边,把她安置到山洞里,承诺一定会走出沙漠,找到援助。但是,事情却不像想象中容易。他为了救凯瑟琳,担当了卖国罪名,为了交换飞机把重要的地形图卖给了德军。最终他没有违背诺言,开着一架被德军缴获的英国飞机赶回到了凯瑟琳身边,可是凯瑟琳已在寒冷中永远地离开了他……艾马殊将凯瑟琳的遗体放上飞机,驾驶飞机飞越撒哈拉沙漠,因为飞机是英国标识而被德军击落,他被烧成重伤,在被反法西斯盟军询问国籍时,他隐瞒了身份,于是成为了“英国病人”。在照顾“英国病人”的日子里,护士汉娜结识了印度籍的拆弹手基普,两人互生情愫。即使战争已然结束,但拆弹手基普必然仍要无数次面对死亡。最终,应英国病人的要求,汉娜给他注射了大剂量的吗啡,让他去到天国与凯瑟琳再见。


图片发自App



这部电影一共有两条爱情线,一条是考古学家艾马殊和情人凯瑟琳,另一条则是战地护士汉娜和拆弹手吉普。电影的的名字叫《英国病人》,这个病人是谁呢?除了是那个从头到尾都躺在病床上重度烧伤的艾马殊伯爵,也是那个一直照顾他的护士汉娜。艾马殊因为失去了情人凯瑟琳,汉娜的未婚夫也是因为战争死在了炮火中。只是因为汉娜之前的恋情比较顺利,不像艾马殊那么触及道德边界,而显得矛盾重重。既然今天的话题是“边界感”,那么我就重点说说艾马殊和凯瑟琳这一段。


图片发自App


他们就是一段婚外恋。不管开始是一见钟情也好,过程是心心相惜也好,结尾是生死与共也好。他们始终是一段婚外恋情。艾马殊和凯瑟琳无疑是志趣相投、外貌相称的一对,即使不说话,他们也能读懂彼此的眼神。在道德感的约束之下,两个人都强自压抑自己的感情。但是某些东西遇到的压力越大,反弹就越厉害,爱情尤其如此,它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在沙漠的风暴中,两个人从最初的思想上的靠近,到身体的亲密。我在想,那时候就算凯瑟琳想跟老公离婚,怕是也很难找到地方和人吧,毕竟她的老公杰弗也是一个英国间谍,常常到处飞。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那个动乱的时代,这两个人还来不及细细思考,就已经跨过了道德的边界。这条边界线,是情感上的、伦理上的,也是他们的恋情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电影里,有两个细节值得回味。艾马殊作为一个浪迹北非沙漠的考古学家,平时最害怕拥有和被拥有,所以他与凯瑟琳初次云雨之后,他说“当你离开的时候,请把我忘了。”when you leave, please forget me。但后来他马上被自己说的话啪啪打脸了,当他看到凯瑟琳在舞会上跟别的绅士跳舞时,他竟然像一个被嫉妒冲昏头脑的丈夫,狠狠地质问凯瑟琳是不是又想发展另外一个情人。他亲吻她的锁骨沟,说那里是他的艾马殊海峡。这更是完全忘记了边界感的表现。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凯瑟琳那时候的身份仍旧是他人的妻子。在疯狂的爱恋中,两个人甚至在圣诞节那天,在他们的宗教里最神圣的日子里,院落里是唱着圣歌的人们,而他们在一门之隔的房间里偷情。可以说,他们在爱情的燃烧中,完全没有了边界感,只想在一起。可是这种纠缠不清的感情,让凯瑟琳饱受精神折磨。在她身受重伤之时,艾马殊对她充满关切,而她首先问出的却是,杰弗有没有死?她临终的遗愿也是希望回到家乡,把自己遗体埋葬在自家的院子里面。这个女人,并非骚浪贱货,她爱自己的家敬重自己丈夫,只是婚姻的边界一旦跨越,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失控感。


图片发自App



艾马殊最大的争议不仅在于他睡了别人的老婆,还在于他把地图出卖给了德国这个法西斯国家。原作者在书中特地为男主角艾马殊选择匈牙利贵族这样一个特别的出身,以便于探讨国家、民族、人性等深层次的问题。要知道,匈牙利不仅在一战前由奥地利统治,而且在其历史上,先后曾被日尔曼人、阿尔瓦人、斯拉夫人、马扎尔人占据。一战到二战期间,匈牙利仍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政局动荡不定,二战时,匈牙利也一度加入轴心国集团。因此,艾马殊可以无视所谓“正方”与“反方”的界限,为了对凯瑟琳的爱和承诺而与德国军队做交易。可以说,作者本就是为了突破边界感而给了他这样一个身份。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拿了不该拿的东西,总要付出代价的,艾马殊和凯瑟琳的爱情,不仅伤害了他人,也燃烧了自己。他背叛了朋友,背叛了国家,也没有换回爱人的生命。凯瑟琳在寒冷的洞穴中慢慢死去,在微弱的火光中写下了这样的遗言,也成为了电影中最有深度的一段台词。


图片发自App


MUSIC:Let me come in

亲爱的,我在等你,不见天日的一天会有多长?那么一个星期呢?火熄灭了,我觉得寒风刺骨,我真想拖着病体到外面去,外面阳光普照,我很抱歉我将电筒里的电都浪费在了看这些画,还有给你写信上。我们都会死,我们与爱人、家族一同魂归天国,我们嘴里有对方的味道。我们曾经灵欲合一,在爱河里畅游,内心的恐惧像这幽暗的山洞一样,我要把这些永远铭刻在身体上。我们的国家是实在的,不是画在地图上的边界,被用强人的姓名命名。我知道你会回来,把我抱起,屹立风中。我已别无所求。只想跟着你漫步天国,与朋友们一同去一个没有地图的乐土。油尽灯枯了,我在黑暗中,默默写着....

That's all I've wanted, to

walk in such a place with you, with friends,an earth without maps.

只想跟着你漫步天国,与朋友们一同去一个没有地图的乐土。没有地图的乐土意味着跨越边界,也意味着侵犯他人的乐土,这样的心愿恐怕只能用死亡来实现了。


图片发自App


MUSIC:《暧昧》

1931年11月20日的《北平晨报》报道中说:“19日午后2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由京飞平,飞行至济南城南三十里党家庄,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

坠机的乘客中,有一个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他就是徐志摩。


图片发自App


当噩耗传到徐志摩当时的妻子陆小曼耳中时,她感到“天垮了,地陷了,世界进入一片黑暗”。

而他一生的挚爱林徽因在得知消息后,也两眼发黑,双腿一下软了下来。然后她和丈夫梁思成流着泪,编了个小花圈,中间嵌着志摩的照片,敬悼于志摩的灵前。

至于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在听到噩耗时,她对儿子徐积锴说:“你爸爸上天了,快随你舅舅去接灵吧!”

另外徐志摩的红颜知己——才女凌叔华也没有忘记他,她在《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文中说道:“志摩,你真的死了吗?谁会相信像你这样一个有生气的人会死了的?

徐志摩死后,他有一个保存着大量书信和日记的箱子,与他有过纠葛的女人们,都想得到这个箱子。为此,林徽因和凌叔华甚至反目成仇。他跟张幼仪是夫妻的时候,怕张幼仪看到他写给林徽因的情书;他和陆小曼在一起的时候,也害怕陆小曼看到关于林徽因的文字;而他死后,也担心林徽因看到他跟陆小曼卿卿我我的情信;于是他只好把这个百宝箱寄存在了红颜知己凌叔华那里了。纵观徐志摩的感情世界,那是一个混乱的疆域,找不到边界。

徐志摩与前妻张幼仪,两人是旧式婚姻,虽然张幼仪大气端庄,但是小脚,并不被徐志摩所喜,甚至讨厌,所以,刚结婚他就宣称“我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他在留学期间爱上了林徽因,不顾张幼仪怀有身孕,坚持离婚。也许是林徽因看清了他的风流和薄情本性,在选择终身伴侣时理智地嫁给了沉稳大气的梁思成。然而,把自己的婚姻作没了,徐志摩仍旧没有停下追逐爱情的脚步。

京城名媛陆小曼,风姿绰约,善书画,喜舞蹈。她的丈夫王赓少年得志,毕业于清华大学,赴美国留学,到西点军校攻读军事,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陆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徐志摩不知边界感的毛病又犯了,面对美丽寂寞的陆小曼,他再一次心动,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尤其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长后,夫妻二人两地分居,徐志摩与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使他们感情越陷越深。

不久,陆小曼和王赓又发生了一次大的争执。陆小曼在众人面前,受到王赓的辱骂,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最终1925年与王赓离婚。

1926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北海董事会举行订婚仪式。他们请德高望重的梁启超当证婚人,也就是他的情敌梁思成的父亲。

有趣的是,老夫子梁启超这人也很有个性,不情不愿当了证婚人,却在大庭广众之下痛骂,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1926年10月,陆小曼与徐志摩离京,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甜蜜的日子。然而,果然不出梁启超所料,幸福总是短暂的,痛苦却来得很快,婚后两人性格差异逐渐显露出来。陆小曼婚后全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她也有背叛前夫的自责。面对家庭琐事和人际关系,她并不讨喜,公公婆婆有事情去找前儿媳张幼仪商量,对她是非常看不起的。她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每天过午才起床,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普通的交际应酬,倒不是太大的问题,她开始了堕落的票友生活,认识了江小鹤、翁瑞午,每日过着一掷千金、吞云吐雾的奢靡生活。

徐志摩常常婉转地劝告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父出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陆小曼挥霍。1930年秋,徐志摩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时,极力要求陆小曼也随他北上,幻想着两人到北京去开辟一个新天地,但是陆小曼坚持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为了省钱,经常免费的邮政飞机往返京沪。飞机失事前的前一天,夫妻二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当晚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搭乘一架邮政机飞往北京。登机前,他还给陆小曼发一封短信:“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最终他还是走了。因大雾影响,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徐志摩身亡。

纵观徐志摩的一生,他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家庭和妻儿,并不在意,甚至很是鄙夷。但对于未曾接受自己的林徽因始终念念不忘,对于别人的妻子陆小曼心生爱慕。在情感上,他信马由缰,毫无边界可言。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正是他这样不知克制,放荡不羁的情感态度,导致了好几段的情感悲剧。

像艾马殊、徐志摩这样的男儿,不知道在生命的弥留时刻,是不是都有过悔意呢?很爱很爱一个人,或许占有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让她去过她更适合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爱。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是Renee,下次再会!


MUSIC:《很爱很爱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边界的乐土”还是乐土吗 ——《英国病人》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