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买了9月10号人艺的话剧票,然后就想着趁机去耍一下,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还有点儿没弄完,所以上午是去上了班的,从午后开始进入自由模式,离开公司之前好好规划了路线:皇城根遗址公园→普渡寺→老北京风情街→张秉贵纪念馆,除此之外还备选了这周边的胡同,时间富裕的话也有的放矢。
这天很寸,早上上班出门后发现没拿钥匙(大概满脑子是出去耍的事儿吧,哈哈),所以中午离开公司后先去老妈家取了在他们那儿备存的钥匙,然后回自己家门口停好车,查了下导航发现骑车比公交快,那就骑车吧,滴答着点儿小雨还挺舒服。
骑到北河沿大街北口儿,旅程开始!北河沿大街开车走过很多次,每次路过皇城根遗址公园都说有空儿来看看。
皇城根遗址公园,建在明清北京城的第二重城垣之“东皇城根”遗址上,西邻南北河沿大街,东依晨光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平安大街,全长2.4公里,平均宽度为29米,占地约7.5公顷,宛如一条连接紫禁城和王府井商业区的绿色飘带,是北京城区内建的第一个带状公园。
明代以来的京城有三圈半,最中心的是作为皇宫的紫禁城,第二圈即皇城,皇城之外为内城,最外的半圈只在南部有,是为外城。紫禁城至今保存完好;内城城墙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被拆除,其位置在今天的二环路沿线;紫禁城和内城之间的皇城城墙因市政工程的需要,于上个世纪初被陆续拆毁,只留下南面的一段,即天安门城楼东侧至南河沿大街路口以及天安门西侧至府右街路口一线矗立着的“天安门红墙”,其他三面的皇城墙都已无存,四个皇城门中,也仅存南边的天安门。进入新世纪,北京人十个有九个已不知道所谓的“皇城根”原本在哪儿。2000年随着王府井大街二期工程的进行,施工中发现了明朝东皇城墙的多处遗址。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市民增添一处旅游休闲的景观,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明皇城东城墙的遗址上建立皇城根遗址公园。2001年9月11日该公园建成开园,工程总投资8.5亿元,拆迁居民900多户、单位270个,换土60,000立方米 。
皇城根遗址公园建设中,选取东安门、五四路口、四合院、中法大学、南端点、北端点等历史文化节点,运用恢复小段城墙、挖掘部分地下墙基遗存等手段,使老北京的历史文脉得以充分展示。公园还设计了近10个雕塑和浮雕,营造独特的人文环境。
皇城根遗址公园被誉为北京的"绿肺"。按照“把自然引入城市”的思路,公园有90%的面积是绿化带,栽种适合北京气候条件的玉兰、银杏等名贵树种,配合各类灌木植物,铺设大面积草坪,营造出“梅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枫秋色”、“松竹冬翠”等充满京城四季情趣的景观。
介绍里写着南到东长安街,其实南不到那里,南端就到大阮府胡同儿就结束了。
明清皇城东墙北段: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修建北京城时,皇城东墙在现址以西的玉河西岸,宣德七年(1432)东移于此,由此向北延伸至平安大道路中,再折向西即是皇城北墙。皇城墙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1924-1926年拆除。2001年5月建设皇城根遗址公园时在此处发掘出部分皇城东墙遗址。依照文献记载尺寸,并参照现存皇城南墙形制局部复原修建,同年9月竣工。
中法大学成立于1920年,它是在民国初年蔡元培组织发起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设在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是该大学创建之始。1921年,在法国里昂成立中法大学海外部,称为里昂中法大学。1924年在阜成门外建立了“孔德学院”,同年移理科至地安门外吉祥寺,称为“居礼学院”,1925年移文科至东皇城根北街,称为“服尔德学院”,生物研究所改称“陆莫克学院”。1929年成立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1931年,成立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同年服尔德学院改称中法大学文学院,居礼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理学院,陆莫克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1934年位于阜成门外的社会科学院并入东黄城根北街的文学院。东黄城根北街同时也为中法大学校部的所在地。
建国后,中法大学改称“国立北京中法大学”。1950年,北京中法大学与华北大学工学院(1951年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再次改名为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合并,校舍、房屋均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原中法大学附属的各中、小学及温泉疗养院,西山农场及其它校产,交给北京市人民政府。中法大学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并;文学院的文史系、法国文学系并入北京大学文学院;经济系、理学院的生物系并入南开大学;理学院的数理化系由学生自己选择,或转入北京大学相应系继续学习,或转入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学工科。实验仪器等,根据上述院校划分调配。北京中法大学校部及其文书、档案与北京理工大学合并。中法大学的校舍、房屋均并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按各自的专业就位,上海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至此,中法大学结束。1951年,由于经费断绝,里昂中法大学停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北京迅速成为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然而,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刚刚起步,百废待兴,物资匮乏。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访华、重大国事活动等,急需一个专门机构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
1955年12月,在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亲自过问下,北京市成立了由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公侠、彭城等9人组成的特种供应领导小组。特供任务从公安部移交给中共北京市委。"三十四号供应部"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应运而生,肩负起特殊的工作使命。
1956年6月1日,北京食品供应处正式营业,因门牌号码而被称为三十四号供应部,是北京市食品供应处所属的首家企业。这个正处级单位,承担中央领导、外宾和重要会议的食品供应任务。
由于企业出色的食品质量保障服务,多次获得各类国家、社会重要大型活动的食品供应保障资质,包括2008年奥运会食品安保工作、2014年北京APEC会议食品安保供应工作等。2017年7月,“三十四号供应部”正式入驻淘宝平台。
图片里这个位置毕竟面积有限,现在好像是个销售点儿,三十四号供应部的厂区、检测区什么的已经搬去丰台区南三环西路85号了。
紫禁城的东门叫东华门,紫禁城外皇城正对东华门的门叫东安门,遗址被发掘后直接做成了露天展示区,这些遗址均位于现状道路以下约2.3米,为了保留发掘时的原状,在允许展示的范围内修建了两个下沉式展示区,被东安门大街分成南北两部分,展示了:门南北两段皇城墙遗址;东安门西面南北两尽间的四个柱础磉墩;东安门内望恩桥的两段障墙和桥的两个雁翅遗址。
先看北半边。
再看南边。
这个遗址其他都还好,就是说明牌做的差点儿意思,用的是玻璃,然后上面的字是白色的(玻璃上的磨砂效果),甭说拍不清,看都看不清啊!怎么就突然想打那啥热线了呢。
至此,皇城根遗址公园就走完了。故宫与王府井之间这一带挺有意思的,还有再转的必要,反正还要看剧,到时继续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