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京城·皇城根遗址公园

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买了9月10号人艺的话剧票,然后就想着趁机去耍一下,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还有点儿没弄完,所以上午是去上了班的,从午后开始进入自由模式,离开公司之前好好规划了路线:皇城根遗址公园→普渡寺→老北京风情街→张秉贵纪念馆,除此之外还备选了这周边的胡同,时间富裕的话也有的放矢。

        这天很寸,早上上班出门后发现没拿钥匙(大概满脑子是出去耍的事儿吧,哈哈),所以中午离开公司后先去老妈家取了在他们那儿备存的钥匙,然后回自己家门口停好车,查了下导航发现骑车比公交快,那就骑车吧,滴答着点儿小雨还挺舒服。

        骑到北河沿大街北口儿,旅程开始!北河沿大街开车走过很多次,每次路过皇城根遗址公园都说有空儿来看看。

        皇城根遗址公园,建在明清北京城的第二重城垣之“东皇城根”遗址上,西邻南北河沿大街,东依晨光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平安大街,全长2.4公里,平均宽度为29米,占地约7.5公顷,宛如一条连接紫禁城和王府井商业区的绿色飘带,是北京城区内建的第一个带状公园。

        明代以来的京城有三圈半,最中心的是作为皇宫的紫禁城,第二圈即皇城,皇城之外为内城,最外的半圈只在南部有,是为外城。紫禁城至今保存完好;内城城墙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被拆除,其位置在今天的二环路沿线;紫禁城和内城之间的皇城城墙因市政工程的需要,于上个世纪初被陆续拆毁,只留下南面的一段,即天安门城楼东侧至南河沿大街路口以及天安门西侧至府右街路口一线矗立着的“天安门红墙”,其他三面的皇城墙都已无存,四个皇城门中,也仅存南边的天安门。进入新世纪,北京人十个有九个已不知道所谓的“皇城根”原本在哪儿。2000年随着王府井大街二期工程的进行,施工中发现了明朝东皇城墙的多处遗址。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市民增添一处旅游休闲的景观,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明皇城东城墙的遗址上建立皇城根遗址公园。2001年9月11日该公园建成开园,工程总投资8.5亿元,拆迁居民900多户、单位270个,换土60,000立方米 。

        皇城根遗址公园建设中,选取东安门、五四路口、四合院、中法大学、南端点、北端点等历史文化节点,运用恢复小段城墙、挖掘部分地下墙基遗存等手段,使老北京的历史文脉得以充分展示。公园还设计了近10个雕塑和浮雕,营造独特的人文环境。

        皇城根遗址公园被誉为北京的"绿肺"。按照“把自然引入城市”的思路,公园有90%的面积是绿化带,栽种适合北京气候条件的玉兰、银杏等名贵树种,配合各类灌木植物,铺设大面积草坪,营造出“梅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枫秋色”、“松竹冬翠”等充满京城四季情趣的景观。

        介绍里写着南到东长安街,其实南不到那里,南端就到大阮府胡同儿就结束了。

为展示皇城墙遗迹、体现古都历史风貌,在公园北端旧址处复建了一段25米长的城墙。明皇城的墙体均用明代大城砖砌成,内外墙面抹麻刀灰,刷涂成红色,墙顶上覆黄琉璃瓦,这道城墙既有军事防御功能,还是把皇宫禁地和老百姓生活居所分开的一道禁垣。

        明清皇城东墙北段: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修建北京城时,皇城东墙在现址以西的玉河西岸,宣德七年(1432)东移于此,由此向北延伸至平安大道路中,再折向西即是皇城北墙。皇城墙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1924-1926年拆除。2001年5月建设皇城根遗址公园时在此处发掘出部分皇城东墙遗址。依照文献记载尺寸,并参照现存皇城南墙形制局部复原修建,同年9月竣工。

从北向南走,这是个狭长的带状公园,并不宽,两边的马路都能看得见。
中法大学广场,32颗光洁圆润的“露珠”活泼灵动。中法大学旧址位于东皇城根北街20号(公园儿的东侧),建筑坐东朝西,由一座三层西式灰楼和北部的一组中式传统建筑组成,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在公园儿里溜达并没注意周围的建筑。

        中法大学成立于1920年,它是在民国初年蔡元培组织发起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设在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是该大学创建之始。1921年,在法国里昂成立中法大学海外部,称为里昂中法大学。1924年在阜成门外建立了“孔德学院”,同年移理科至地安门外吉祥寺,称为“居礼学院”,1925年移文科至东皇城根北街,称为“服尔德学院”,生物研究所改称“陆莫克学院”。1929年成立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1931年,成立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同年服尔德学院改称中法大学文学院,居礼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理学院,陆莫克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1934年位于阜成门外的社会科学院并入东黄城根北街的文学院。东黄城根北街同时也为中法大学校部的所在地。

        建国后,中法大学改称“国立北京中法大学”。1950年,北京中法大学与华北大学工学院(1951年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再次改名为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合并,校舍、房屋均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原中法大学附属的各中、小学及温泉疗养院,西山农场及其它校产,交给北京市人民政府。中法大学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并;文学院的文史系、法国文学系并入北京大学文学院;经济系、理学院的生物系并入南开大学;理学院的数理化系由学生自己选择,或转入北京大学相应系继续学习,或转入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学工科。实验仪器等,根据上述院校划分调配。北京中法大学校部及其文书、档案与北京理工大学合并。中法大学的校舍、房屋均并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按各自的专业就位,上海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至此,中法大学结束。1951年,由于经费断绝,里昂中法大学停办。

我在这儿拍照,问旁边的保安花丛里那几个白色的是什么、根据我闲逛的经验这里应该有名字,小保安也说不清楚,但是他对看管的这片儿的景色很是自豪,不断跟我说这里很漂亮、很多人拍照,还告诉我远处那棵松树也要拍上。
“街头理发馆”,如今真的不多见了,所以看到总是会拍下来。
五四大街北面
北河沿大街与五四大街十字路口东北角,有一座高4.5米、宽8.2米、重4吨的大型雕塑“翻开历史新的一页”,雕塑的造型像一面旗帜,也酷似一本打开的书,上面采用浮雕的形式,刻画着五四时期的革命先驱。
雕塑背面的铭文
继续走,这里往南的一段朝西的这一侧有几幅很大的浮雕,我拍了几张后发现拍不清楚又都删了。
这里有长得很好的美人蕉我是一直记得很清楚的。小时候美人蕉是绿化常用的植物,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就很少见了,以至于我每次见了都要感慨一下、都想拍。
为了看浮雕在北河沿大街路边儿走了一会儿,不知道是否就是正好错过了两处有趣的雕塑。
我是一边走一边在手机上看地图的,发现这条街上很多大单位和民主党派的办公地,然后就看到了三十四号供应部,这个名字有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北京迅速成为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然而,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刚刚起步,百废待兴,物资匮乏。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访华、重大国事活动等,急需一个专门机构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

        1955年12月,在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亲自过问下,北京市成立了由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公侠、彭城等9人组成的特种供应领导小组。特供任务从公安部移交给中共北京市委。"三十四号供应部"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应运而生,肩负起特殊的工作使命。

         1956年6月1日,北京食品供应处正式营业,因门牌号码而被称为三十四号供应部,是北京市食品供应处所属的首家企业。这个正处级单位,承担中央领导、外宾和重要会议的食品供应任务。

        由于企业出色的食品质量保障服务,多次获得各类国家、社会重要大型活动的食品供应保障资质,包括2008年奥运会食品安保工作、2014年北京APEC会议食品安保供应工作等。2017年7月,“三十四号供应部”正式入驻淘宝平台。

        图片里这个位置毕竟面积有限,现在好像是个销售点儿,三十四号供应部的厂区、检测区什么的已经搬去丰台区南三环西路85号了。

        紫禁城的东门叫东华门,紫禁城外皇城正对东华门的门叫东安门,遗址被发掘后直接做成了露天展示区,这些遗址均位于现状道路以下约2.3米,为了保留发掘时的原状,在允许展示的范围内修建了两个下沉式展示区,被东安门大街分成南北两部分,展示了:门南北两段皇城墙遗址;东安门西面南北两尽间的四个柱础磉墩;东安门内望恩桥的两段障墙和桥的两个雁翅遗址。

        先看北半边。

北向南拍
中间这条是当时的路面,其原装为黄土路面,2001年发掘后为保护其原状,在黄土路面上加铺一层砖以做保护。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东安门地区:《京城图》绘于乾隆十五年至十九年(1750-1754)。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安门为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正中三间开门。门内为玉河,河上为皇恩桥,桥西为“三座门”式的东安里门。京城图迹显示,乾隆十九年重修皇城后,东安、西安、第、地安三门形制完全一致。
南向北拍。明皇城城基在图片最右边高墙底下一溜儿。
皇恩桥雁翅:在东安门以西,横跨玉河上有一座单拱石桥,名皇恩桥,又名望恩桥。桥已掩埋在路面以下,现在展示的是桥的雁翅部分,即桥两端外撇的引桥部分。照片里是皇恩桥东北侧的雁翅。
从北边遗迹上来去南边要过马路,这个十字路口可有意思了,它东西南北的路各有各的名字,东边是东安门大街、西边是东华门大街、南边是南河沿大街、北边是北河沿大街。

        再看南边。

北向南拍。中间这一条是两段东西方向的残墙,在遗址上有随墙门遗迹。明代东安门内桥西还有一座东安里门,据推测这两段墙是两门间专用通道的隔离墙。清代皇城开放后,这两段墙即废弃。
踏在历史的遗迹上(专门弄了玻璃就是允许踩的哈,两端都设有台阶)
京华秋韵似锦图
远处凸出来墙角那里两“堆儿”是磉墩:磉墩是柱子下面的基础,上面原有石柱顶,已丢失。我图片里的是明代东安门西南角几个柱子的磉墩,北面那半边也有磉墩遗迹,是东安门西北角柱子的。
皇恩桥东南侧的雁翅
东城区文保碑,竟然只是个区级文保吗,没想到,大概因为只剩砖了吧。

        这个遗址其他都还好,就是说明牌做的差点儿意思,用的是玻璃,然后上面的字是白色的(玻璃上的磨砂效果),甭说拍不清,看都看不清啊!怎么就突然想打那啥热线了呢。

公园南端有一个面积300平方米的下沉广场,
中间有一座“金石图”,天然巨石环抱通透的明清皇城地图,清晰再现古都风貌。

        至此,皇城根遗址公园就走完了。故宫与王府井之间这一带挺有意思的,还有再转的必要,反正还要看剧,到时继续逛。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走京城·皇城根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