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儿童教育心理学》人格的统一体02

当看到“人格的统一体”这六个字时,感觉很陌生,专业性有点强,这章理解起来应该有点困难,看完后又发现,联系到生活中挺切合实际的。书中这样理解人格统一体:


『儿童的心理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无论接触到哪一个方面、哪一个点,它都引人入胜。或许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孩子的全部生活历史,才可以弄清楚他做的单一一件事情。这个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表达了他的全部生活和人格,不了解这一隐蔽的背景就无从理解他做的事情。这一现象我们称为人格统一体。』


这次过年回老家发生了一件事情,就能解释这一现象。瑾瑜从小到大对她爸爸就很任性,说话刁钻喜欢以发号施令的方式表达,有时候还喜欢动手。不了解瑾瑜生活背景的人,看到这种局面都会说这孩子不懂事,脾气还很大。

事实是瑾瑜爸爸觉得女儿脾气太好了,怕她以后吃亏,女孩子就应该有点脾气,这样的错又是属于谁呢?如果你是孩子是不是会觉得很委屈,所以光从单一一件事去理解孩子或是给孩子贴标签,是不是很不合适。

每次数学考试后,我都会跟老师了解情况,老师每次只会告诉我这次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当瑾瑜考试考得不是很理想的时候,老师能给我的回答就是题很难。瑾瑜学习我一直有负责,当看到题单的时候,我观察的是错的题是否都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这可以说明,我更了解瑾瑜的生活背景,她学过哪些内容我更了解,而老师只是从试题本身和学校的整体来讲。

从这其实也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能完全的依赖单一行为而去判断,而是要结合孩子自己的生活背景去分析,从这也可以看出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想甩手完全不可能。

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瑾瑜有个同学跟她一起上学放学,同学外婆说孩子每天起床都很困难,而瑾瑜每天早上六点可以准时起床,觉得瑾瑜的习惯很好,就想让我给同学沟通一下,让孩子也可以自己准时起床。

从单一一件事看,家长就会觉得改掉孩子这一不好习惯就可以了,而长期观察过孩子,了解孩子生活背景就会知道,这一习惯不是简单就形成的,也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

我为了培养瑾瑜自己起床的习惯,开始先进行了沟通,让她知道起床这件事情是她自己的事,而不是大人的事;接着就是定好闹钟,当闹钟响起的时候,我为了确定她有没有起,我不会去她的房间确定,而是会打电话确定;最后,我会让瑾瑜叫我起床,因为每天早上起床上学是她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起床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要让她叫我起床。就这样起床这件事情就变得很容易了,但是如果不结合生活背景,这一简单的事情,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就显得很复杂。

最好的学习,就是把内容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样也可以分析自己的问题,还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来,以供参考。

今天学习了本书第二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儿童教育心理学》人格的统一体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