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结束生命远胜冰冷器械的陪伴《在生命尽头拥抱你》书评

你惧怕过死亡吗?是否幻想过怎样离开这个世界?在生命的终点还会有哪些遗憾?尽管每个人有不同的经历,结果却总是相同。

《在生命尽头拥抱你》是克里斯托弗.克尔通过对1400位患者做的采访,经过十多年的数据量化分析,总结了人们对待死亡的看法和临终体会。他做为一名临终关怀医生,通过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给人们显示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更是人性与超脱的必经之路。

无论活着有多么的精彩,在死亡来临的那个时刻你都会反思自己的人生,自我救赎和赦免。

迪承认自己曾经是一个“下流警察”,过去做坏事的丑恶场面在梦中不断重现,他当警察时曾经伪造证据,暴打嫌疑人,没有保护好无防御能力的人,目睹袭击时他也没有出手干预。

无论你的职业、性别、还是多么风光的过去,都在有那么一瞬间让你自我反省,对曾经做下的不道德事情开始忏悔,艾迪是一名身患绝症的老人,他回忆一生的过往,对待家庭对待孩子对待工作都是那么的不称职,然而在他生龙活虎的时候,他没有一丝的自责和内疚。完全依靠临终的忏悔是不能够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弥补的,只不过他的痛苦让他可以自我安慰,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减轻罪恶感。

上帝对待每一个人间的灵魂都是公平的,也许还没有等到它审判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自我检讨了,也不过为了让自己的罪行减轻,让自己承受的惩罚减少而已。

与其在临终时抱憾终生,不如现在开始就活的坦坦荡荡,心安理得。无论你是否有信仰,你都会有惧怕的事物,有畏惧其实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它会时刻提醒你不能做人类不认可的恶事。

情永无止境,它不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结束,如果说有件东西可以永恒,那么它就是爱情

他们的故事始于1942年10月21日,那是二战中具有决定性的一天。德国人占领了波兰的什切布热申,围捕了村子里的犹太人,艾莉莎那时13岁。德军将她和家人、邻居以及其他村民赶出家门,命令他们在市场集合。几百个男人、女人和孩子,又惊又伯,全都排成一排、眼前的一切是如此不真实,在呼喊声和频繁的枪声中,艾莉莎几乎没有注意到正在发生什么。她儿时的伙伴内森

那年15岁,是邻居家的男孩,他站在一条小巷里,惊恐地看着所爱的人被带走”

54年的相濡以沫,也是逃不过死神的拆散。内森与艾丽莎经历了战争,经历了贫困,经历了异国他乡最后成为不可分割的爱人。相对与其他临终患者而言,他们没有太多的痛苦和不幸,面对死亡他们可以回忆的过往都是幸福的,开心的,永恒的。因为心中充满爱,生活都是爱,就算面临离别也是快乐的。在临终关怀中,他们摆脱了虚弱的身躯,到了另一个世界。哪里的爱同样继续延续,并且“无所不能”。

我们习惯了夫妻之间的吵架,也看惯了离婚再婚的尴尬,但是没有一份爱是不需要付出就可以得到的。你或许在抱怨对方的不是,但是自己又曾正视个人的不足和缺点吗?没有得不到的爱情,只有不肯换位思考不懂理解的自私。

通过读《在生命尽头拥抱你》这本书,你会很清楚的知道生命的意义。

1、冰冷的器械不是时时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许多濒临死亡的人都会在晚期浑身插满了管子,在家属和医生的眼中维持生命的继续比什么都要重要。但是其实如果不能有质量的生存,哪些冰冷的器材是可怕的,没有感情的物品只会加重身体的负荷,让患者遭受身不由己的痛苦。在生命尽头,高超的医学技术只是在符合患者的自我价值和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时才值得令人钦佩。

2、临终之人需要的是让他人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他们需要一个空间去倾诉。

对于时间不多的患者来说,他们能表达自己的机会不再多,甚至有太多的事情和心愿没有完成。相比用多少药品都不能挽回的身体,留给他们充裕的时间表达情感更加重要。他们会用短暂的时间回顾一生,也会因为叮嘱而不舍得离去。给予他们多点时间的倾听,远胜过医疗上无休止的投入。

3、相信临终梦境和幻觉能发挥重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慰籍,帮助他们寻得意义。

太多接受死亡的人最后都会做梦或者出现他们曾经的经历场景。或者精神异常清醒,身体渐渐好转,这并不代表他们摆脱了病魔的爪牙,只是濒临死亡前夕的自我安慰,也是在回忆曾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的事情不值得惊讶,每个人都会有一样的经历,不过是回首一生自己的遗憾和欢乐而已。但就是这种情况反而给患者极大的好处,让他们心静也慢慢接受死亡。

这本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递对未来对生命传递了希望和优雅的延续,全书用了大量的案例让你可以感同身受,让我们相信生命的有些声音是那么微弱,但是非常重要,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些声音被世界听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爱中结束生命远胜冰冷器械的陪伴《在生命尽头拥抱你》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