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馆 | 明朝是如何“穷”的?

这个王朝,有根植在骨子里的农民性格。

一说到明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各种作死的皇帝:斗蛐蛐的、做木匠的、炼丹的,罢工的……

有这些奇葩皇帝,明朝被很多人轻视和不屑。

然而,这个比不上汉唐威武,也没有两宋富裕的明朝。

却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最受欢迎的朝代。

甚至它的粉丝,还有专门的名词——明粉。

▲明朝市井图

01

明朝受到追捧,最重要是因为它恢复了国人的民族自信

这事得先从明朝创始人朱元璋说起。

老朱同学的一生,可用一句话概括: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打!

老朱同学从小生活苦,5岁就沦为打工人,给地主干活,17岁闹饥荒,朝廷派去的赈灾粮食被官员贪污,最后老爸和大哥活生生饿死。

要不是当和尚、做乞丐,估计他早没命了。

元朝统治下的人分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契丹人,三等北方汉人,四等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

老朱同学,就是最低贱的四等南人。

法律规定,一二等级的人,打了三四等级的人,后者不得还手报复。

蒙古人扇了老朱同学左脸一巴掌,他还得笑着,把右脸伸出来,再受一巴掌。

这还没什么,最让他忍受不了的是,当时杀死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即可。

▲农民起义

真是民命贱如蝼蚁,他拿着征讨檄文: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从南打到北,硬生生从蒙古铁骑中收复燕云十六州,建立明朝。

而上一次拥有燕云十六洲的大一统王朝,是大唐。

燕云十六州是抵御北方铁骑南下的第一道防线。

为什么宋朝那么有钱还被欺负?说到底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军事屏障。

建国后,老朱同学没有贪图享受,一心想把蒙古彻底打败,

早餐只吃豆腐和蔬菜,又用了二十年,覆灭元朝,收复了故土。

▲燕云十六州

02

一个国家的气质,很大程度是由开国领袖决定的。

朱元璋的血性DNA,遗传给了后世朱家子弟。

到第三代皇帝朱棣时,残余蒙古骑兵经常骚扰边境,对老百姓烧杀抢掠。

朱棣大笔一指,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边境前线的北京。

从此“天子守国门”成了明朝的标签,面对外敌侵略,明朝一扫宋元时期,国人被欺凌的软弱形象。

朱棣把蒙古铁骑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了五次,打得蒙古骑兵不敢来犯。

二十五年后,养兵蓄锐的蒙古骑兵又一次举兵来犯,在土木堡大败明军精锐,俘虏了明英宗。

进而围攻北京,在北京城下喊话,要求割地赔偿,否则就杀了明英宗。

有人提议学南宋,朝廷南迁,还能一息尚存,城内人心惶惶。

但终究,明朝不是南宋。

对于明朝来说,军队没了可以再建,官员没了也可以再招,就算皇帝没了也没什么,再立一个就是了。

于是上城墙喊话:现在已经有新皇帝了,不管对面是啥,再不撤退,就把你打得满地爪牙。

敌人明明抓了个皇帝,最后却抓了个寂寞,实在是搞不懂这个邻居是怎么想的。

明朝就是这样:不割地、不赔偿、不和亲。

它硬起气来,别说打自己脸,连自家皇帝都打!

▲朱元璋

有些王朝窝里横特别强,一到外战就歇菜。

而明朝对外作战,一直都很硬,从没怂过。

永乐年间,蒙古骑兵在边境烧杀掳掠,永乐帝亲自挂帅,先后五次远征蒙古。

嘉靖年间,收复了被葡萄牙强占的广东屯门岛。

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万历派兵支援,打败了两倍于自己的日军,把日本引以为豪的战国群雄,打得三百年不敢出门。

天启年间,荷兰依靠强大舰队占据台湾,并封锁福建入海口,威逼明廷做贸易,明廷诱骗荷兰人上岸谈判,趁机焚毁荷兰战船,荷兰败走。

崇祯年间,荷兰再次卷土重来,郑芝龙(郑成功父亲)与荷兰舰队在料罗湾进行海战,荷兰大败,向明朝道歉,并每年缴纳12万法郎。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明朝,莫过于汉代名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那些侵犯国土的侵略者,明朝一定会斗争到底,捍卫国人气节和尊严。

▲郑芝龙与荷兰舰队在料罗湾进行海战

03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作风强硬的王朝,对待读书人,却异常温和,给了读书人前所未有的优待条件。

有人算过一笔账,大宋一个学士以上的官员,若他做官二十年,可以让自己的兄弟子侄,至少二十人谋得官职。

宋朝恩荫官员的数量庞大,若你家有人做官,在大宋,不用科考就很可以跟着做官。

对比之下,明朝就要公平多了,想要做文官,科举出身是必不可少的。

它允许各个阶级的人参加科考。比如万历首辅申时行,就是商人之子。

大诗人李白,就因为父亲是商人,唐朝规定“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考”,如果查出便是死罪,所以李白一生都没有参加科考。

相对于唐宋,明朝的科举又进步许多,除去官家子弟,贫寒子弟、商人子弟、军籍子弟一样可以参加科考,只要高中,就可出入为相。

一旦你取得功名,还能免交赋税。

哪怕是富得流油的大宋,就算考取了功名,也要交税。

生活在明朝的读书人,普通秀才就可聚众冲击县衙,官府却不能把他怎么样。

▲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

明朝对读书人的一味忍让,结果却是读书人的得寸进尺。

为了自己利益,他们可以抵制国家税收。

万历皇帝派太监去收商税,被文官集团骂成“贪财皇帝”;

崇祯年间,浙江要交的20万两的茶税,文官集团说太监贪污,要求撤销太监,没收齐便不了了之。

后来不要说商税了,就是原本的农业税,乡绅勾结官僚,打起了太极,说这些土地,都是读书人的,可以不交。

这些,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明朝百姓图

04

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说亡于党争,有说亡于崇祯的各种作,众多纷纭。

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硬气的王朝,也会被五斗米掀翻。

明朝之所以被灭,很大程度在于两个字:没钱。

面对清兵入侵,上百万的大明军队里,能够领到工资的,只有前线的辽东军。

而且经常拖欠几个月才发,要知道这是正在和清军拼刺刀的一线部队,其他的就更别说了。

历史课本上说,明末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小商品经济发达,怎么会没钱?

其实明末是有钱,但有钱的是商人、地主和官僚,他们串通一气,牢牢掌握天下财富。

而处于最顶端的皇帝,和最底下的老百姓,都没钱。

▲招安农民起义军

老百姓没钱怎么生活?反抗啊,毕竟造反有钱拿,有饭吃,不会饿死。

崇祯曾招安一支几万人的农民起义军,说给粮,农民立马就不起义了。

结果只给了半年口粮,没办法,朝廷没钱啊,半年后,农民又起义了。

皇帝不发工资怎么办?跳槽呗。

李自成打到洛阳时,守军已经很久没发工资了,连饭都快吃不上。

而洛阳王府内却整日花天酒地,将士们一气之下倒戈,加入闯军,

▲农民起义军

那么,皇帝没钱怎么办?破产!

在北京城破之前,工部主事官打开国库,堂堂大明国库,只有区区2300两白银,他感叹道:国家之贫至此!

然而江南官宦之家却富得流油。

无锡华家,一年的田赋收入是48万两白银,苏州钱家的收入是98万两白银,这两家只是官宦人家中的普通人家。

最后,堂堂一国之君,崇祯连几万人的军饷都发不起。

国库没钱,只好让士大夫们募捐。士大夫们一个个哭穷、做戏、喊冤,这演技,不拿奥斯卡金像奖,真是可惜了天赋。

一番折腾下来,只筹集了20万两,崇祯绝望,北京城破。

李自成入主北京,从官员身上搜刮到整整7000万两白银!而后离去。

要知道崇祯全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超过400万两。

不久清兵入关,江南的乡绅集团,依然保以前惯用手段:耍赖拖欠,

结果清兵横征暴敛,杀人屠城,那年清朝财政收入达到创纪录的2亿两白银。

这时乡绅和官僚,才想起明朝的好,但那个优待读书人的大明,再也回不来了。

▲农民起义形势图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大臣建议,效仿南宋,朝廷南迁。

崇祯坚决不从,坚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祖训。

对大臣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他下令杀死儿女,然后在歪脖子树上吊自杀,

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遗言。

大明王朝,历经276年,就此陨落。

05

纵观明朝一生,起于穷人,最后死于穷人,而自己也因“穷”而死。

它有根植在骨子里的农民性格:

——如它对贪官的零容忍惩罚。

朱元璋一上台,就制定对付罚贪官污吏的各种刑罚。

如贪污60两,就处死,在他任职期间,杀了15万贪官。

可是杀了那么多官员,谁判案啊?于是他创新性搞起了戴死罪:

那些被判了死刑得贪官污吏,先拉到大牢,各种刑具一起上,尝下贪污后果,然后又让人给这些官员涂药,保住小命,见你不死,就拉到衙门去处理公务。

所以当时就有奇特的一幕:很多带镣铐的犯人,发现公堂之上,当官的也是带着镣铐。

想死?没那么容易,谁叫你做贪官污吏?得干完活再去受死。

出身草根的朱家,是众多王朝内心最痛恨贪官污吏的,也是对贪官污吏最狠的!

▲明朝百姓图

——如它对老百姓生命的重视。

在封建王朝,杀死一个普通老百姓,难吗?

很容易,扮成强盗土匪将其杀死,明朝也是。

但在明朝,要合法杀死一个老百姓,很难,需要层层上报,要皇帝签字才行。

一名平民老百姓,犯了死罪,只要不是谋反叛国的大罪。

不管是偷鸡摸狗,还是烧杀掳掠,定了死罪之后,也不会被立马被执行。

需要复核,从村里,上报到镇里、县里、市里、省里,最后到皇帝那,

只有皇帝亲自复核了,才能合法杀死一个老百姓。

然而,恰恰是它对官员的苛刻,导致官员的不作为,只是把自己当成打工人,在哪打工不是打工呢?干嘛要给你大明打工?

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样,只要能吃上饭,不在乎这个王朝姓什么。

明朝是封建社会,有其固有的局限性,本质上是地主对老百姓的剥削,其灭亡是肯定的,无非就是换了个地主。

只是后来这个地主,除了阶级剥削,还有种族剥削。

若大明未亡,不敢说国家有多强大,但可以肯定的是,以明之风骨,不会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明朝,我想这就是答案。

写在最后:

和很多人一样,一直认为明朝是很不作为的朝代。

等查看史料才发现,它并不像某公知说的三无朝代: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

如果说大清是任谁都能欺负的风烛老人,那么大明就是铮铮骨气的血气少年。

它是穷,但至少有骨气,它不愿任人鱼肉,保持了一个民族该有的气节。

它的国贫民穷,值得我们深思。不应该只认为明朝就是差,或者就是好。

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它的好,也不掩饰它的坏。

资料来源:

《明太祖实录》

《明成祖实录》

《崇祯实录》

《二十四史·明史》

*图: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馆 | 明朝是如何“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