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笔记(10.10)

如果我们简单化处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容易走上完全掌控或者完全放纵的道路。

一、不越界

1、不带评判地提出孩子的问题。父母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或者组织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2、不去侵犯,不被侵犯。

3、戒除“都是因为我的”魔咒。

4、沟通障碍:指责,投射让我们偏离真相。要倾听和恭请描述。

5、自我修复:孩子本有的智慧。给孩子自我成长,自我修复的空间。

6、独生子女带来过度聚焦,导致孩子没有自我修复的可能。

7、爱就是创造空间,让事情自然发生,给到孩子足够的隐私空间。

二、不评判

1、没有不乖这回事。父母说孩子不乖,是给孩子一个标签,这带有不尊重。

2、不指责,给空间。父母要学习,意识到评判带来的障碍。评判会伤害人际关系。不评判就是描述客观事实,不评价补贴标签。为什么家长喜欢给孩子贴标签,一是因为习惯内化,二是逃避责任。指责还是就是父母在逃避责任。

3、问题是用来了解的,而不只是解决。

三、负责任

1、做能为自己情绪负责的父母。父母自己遇到困扰时能够调整好情绪和心态,很多时候父母都是在发泄情绪。父母要觉知自己的情绪。发泄情绪和表达感受是有区别的。

2、能自我负责就能自律。越多自我负责的地方就会越多的自律。父母要懂得放手,越盯着孩子做作业,孩子越抵触,还会破坏亲子关系。因为我们压缩了孩子的空间,

3、更多自我接纳,就能给到别人更多宽容。

四、无伤害

1、怎么说,才能无伤害?收回标签性,孩子会朝着标签上发展,采取投射试认同,孩子给自己心理暗示。

2、零惩罚,零奖赏的教育。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内驱力。

3、过度使用意志力。通过外部刺激来产生动力,而非内驱力。

4、用尊重替代伤害。引领孩子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

五、一致性

1、做真实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做真实的反馈和表达。孩子需要去学习到如何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

2、养育的初心是爱还是恐惧。所有的愤怒都来自恐惧。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笔记(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