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是最大的恶。点一盏心灯,明亮内心,照亮自己前行的路(二)

自杀很可悲。自杀者往往是一念之差就走向了极端。续上篇而写关于解救心灵空虚的帖子(二),主旨是想道出些看待人生的白话哲理,从思想观念上转变一下,要知道“观念一变,一切都变了”。本篇不会提出什么“良方”,只想能够通透一下阴暗,让光明照进来一点,哪怕只一点点。

五说:我自杀,关别人什么事儿?自杀,分为:为已和为他两种类型。为他,咱不表了。为已自杀,图个自己的一了百了,图个自己安静了,以为万事大吉了。却没有想到,这自杀的行为会留给其父母和亲人朋友无限的哀痛,并压得他们长期地沉寂在其中,苦水难当呀,而你却“轻闲、自在”了。人,怎可以只顾自己,而心中无他呢?

中国有句俗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为”。《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父母无不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伤害都是为父母所最难以承受之痛,且比之父母自身的痛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宁愿自己去死,带走所有的苦难,或替罪,而为儿女们铺平生存之路。儿女继承先志,也将有一天成为别人的父母,也必将能够体会到那份纯粹。

其实,为已自杀者,是极端的“利已主义”, 过于看重自己的存在,太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央,我喜欢的,别人必须迎合;别人不可以对我说“不”,并无视他人的存在及情感担当。当真你是那么的重要的吗?世界没你,照样东边日出西边落,照样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所以劝君莫走极端路,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了!别太拿事情当回事儿了!记得:“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

六说:家长们的“打工仔规划”。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成什么样的龙凤呢?家长们想一想,多数家长的心思是不是这样的:“孩子,你要好好学习,考上个好大学,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很多的导向也是:“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以及更好的发展。”这简直是太可笑了的。学习就是为了去当“打工仔”,给别人当马前卒?在人家的公司里工作,却还寄望于当“人上人”?

其实,学生除了早恋引起的自杀外,其它因素造成的自杀都源于社会导向和家长类似“打工仔规划”的错误观念形成的压力。父母都明白“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道理,却还只将孩子往一条路上赶。“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让学生已经完全没有了自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也基本丧失了自己的人格,把学生逼到了一条拥挤不堪的道路。那么,学生一旦没有实现家长的愿望,或没有达到老师的期望,学生就感觉到是自我失败了,社会也不会对我有所承认了,一切都完了,好似犯了重罪,被判了死刑了……再去用一次自己拥有的选择权利吧,想想也只有这“不归路”可走了。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使自己成就为顶天立地的人。选择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而不是去给别人当“打工仔”,即便是打工,也要当“打工皇帝”。

七说:信仰危机。世界走向多元化,东西方文化交融,再加之新出现的各种功的“神奇”能量,虽然人们在享受着信仰自由,却因而使得人们或什么都不信,或不知道信什么才好,失去了方向,迷失了自己。尤以现代的年轻人更甚。信仰危机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心灵的空虚”也正是信仰危机后的症状。影响自杀行为的现实因素多种多样,其中除了包含个人的痛苦、烦恼,特别是绝望,连信仰都没有,本就已经无望了呀。

信马列主义的,宁死不屈;信佛学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信耶稣基督的,自杀是大罪,因为人的生命是由真主创造的,生命的期限是由真主决定的,自杀行为违背了教规和信仰。

实践证明,信仰可以起到预防自杀的功效。各大宗教一方面能够在教义上对自杀行为做出规范和评判,另一方面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有效采取对自杀危机的干预活动。

其实,在上帝面前,根本就没有无罪之人,所以罪大罪小也就没多大分别了。既然人人都有罪,人又不能靠自己的品德得救,人的罪究竟能否赦免,就不在于罪本身的大小,而在于这罪有无赦免的希望。如果谁根本放弃了被救赎的希望,从而不祈求上帝的宽恕,不做告解,那这种绝望之罪,就是一种没有饶恕可能的罪。只有这样的罪,才是最大的罪。而绝望的具体体现,就是自杀。“引起他想要自杀的原因越是无辜,他杀害自己所犯的罪就越大。如果我们谴责犹大的行为,真理也会认为,他的投缳上吊加重了他的叛卖之罪而不是使他获得了赦免,因为他绝望于上帝的慈悲,不是忏悔而是一死了之,把自己抛弃到一个无法获得赦罪的境地;而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没有犯下这样应该惩罚的罪的人,他们不是更不该杀死自己吗!”

八说:点一盏心灯或空空荡荡。小尼姑去见师父:“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在这青山白云之间,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个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么办?“

师父:“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

数十年过去……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驰名,大家都称之为万灯庵,因为其中点满了灯,成千上万的灯,使人走入其间,仿佛步入一片灯海,灿烂辉煌。这所万灯庵的主持,就是当年的小尼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的徒弟,但是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尽管她做一桩功德,都点一盏灯,却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以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总会见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说,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她困惑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问,因为师父早已死去。自己也将不久人世。

她圆寂了。据说就在死前终于通悟。

她没有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在黑暗的掸房里悟道,她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却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她点了一盏心灯!

您呢?点一盏心灯,或空空荡荡?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杀是最大的恶。点一盏心灯,明亮内心,照亮自己前行的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