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陕西

陕西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1

  陕西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秦岭横亘其中,秦岭以南称为陕南,一派江南景象,秦岭北侧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再往北,就是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陕北,我们的旅程开始于秦岭深处,在太白山感受冰川运动的威力,与山林中的珍稀动物来次亲密接触。在云雾缭绕中寻觅隐士的踪迹,登上华山险峰,加入高空挑战者的行列。

  超过1600公里的距离,是这条山脉从东到西的跨度,它比欧洲最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还要长三分之一,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冬季的冷空气不容易翻越它南下,夏季的暖湿气流也难以北上,因为秦岭,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

  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峰,这里曾经是一片冰封地带,它参与了12万年前的全球性冰川运动,当时的灾难让许多地区的生物大量死亡,但秦岭山区,幸运地保存了一些古老的物种。

  1978年,一支考察队接到任务要在中国寻找一种失踪多年的鸟--朱鹮,3年时间,行程5万公里,考察队仅仅发现了3根羽毛,最终,他们幸运地在陕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朱鹮,朱鹮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千万年,朱鹮喜欢在稻田里啄食小虫,为了留住它们,人们把旱地恢复成水田,在人类的保护下,现在这里的朱鹮已经超过1700只.

  飞机继续爬升,进入大熊猫的领地,秦岭之中,生活着300多只野生大熊猫,这是地球上最容易遇到野生大熊猫的地方。生活在保护区的七仔,是全球现存唯一的一只棕色大熊猫。人们打趣说,大熊猫终于有了彩色照片。迄今为止,人们一共发现过5只棕色熊猫,它们都生活在秦岭山区。棕色有可能是秦岭熊猫独有的基因密码。棕色大熊猫也有可能生下黑白大熊猫。七仔的宝宝是什么颜色,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从大熊猫的生活区域再往上走,到了海拔2000米左右,是金丝猴的天堂,冬季的秦岭寒冷漫长,金丝猴的食物来源是个问题,每天清晨,喂猴人会找到猴群的栖息地,把它们引向固定的投食点,一日三餐,准时开饭。不过金丝猴似乎更喜欢自食其力,一到夏天,山林里食物丰富,到投食点就餐的猴子就会越来越少。

  有一天,一只“怪兽”闯进了佛坪县城,小城一片恐慌,火速赶来的警察用巡逻车驱赶,终于把这个不速之客撵回森林。这只所谓的“怪兽”,就是羚牛。羚牛其实不是牛,从亲缘关系上,它跟羊更接近,叫声也和羊差不多。它们一般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密林中,平时不容易看见。我们看到的这群羚牛很可能是出来觅食的。羚牛是群居动物,如果遇见独自行动的羚牛,要小心一点,那可能是只失恋的羚牛,脾气会很暴躁。

  继续飞行,我们进入秦岭中部,每个人都在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历练人生的方式,在这里,灯红酒绿化作了松涛白云,修行者隐居在终南山的密林里,终南山的隐居传统,从隋唐以来就从未断绝。20年前,这里就住着几百位隐士,最近几年增长到了5000多人。

  从秦岭中部向东北飞行,这片拔地而起的巨石群,就是华山。浑然一体的花岗岩,从地层之下直接隆起,成为秦岭余脉中,风格最为独特的石头山。很多人登华山是想上来看个究竟。在武侠小说当中,华山之巅发生过不少武林高手的经典对决。大多数游客借助铁索的保护,就可以登顶。也有人选择缆车上山。更有一些希望体验惊险的游客,在峭壁上尝试挑战。这是一座非常难以攀登的山,公元7世纪前,几乎无人登顶。后来,道士们凿出了一条小路,这就是民间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

  2

  沿着渭河,我们可以看见秦帝国的成长轨迹,封土堆下,是秦始皇和他的永恒世界。飞越直道与长城,发现秦王朝的精心布局,唐代创造了另一个巅峰。从乾陵到西安,看一座城市如何造就一个超级天下。

  泾河与渭河在这里交汇,并且诞生了一个成语“泾渭分明”。泾河的清与浊,常常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夏天的丰水期,两条河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晰。到了冬季枯水期,泾河的含沙量,会猛降到雨季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会呈现“泾渭分明”的标志性景象。渭河,接纳了它最大的支流泾河之后,缓缓东去,前往它的终点黄河。陕西人把渭河视作母亲河,不仅因为它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更在于它携带的大量泥沙,用几千万年的时间,冲积出了一片3.6万平方公里的平原。

“天府之国”的美称,最早就指关中平原。它曾经孕育出一个奇迹,那就是大秦帝国的崛起。今天,秦国军人的形象仍在被复制,这些作坊生产的兵马俑,按照等比例仿制,最小的只有几厘米,最大的高达3.6米,是为拍电影定制的。仿制陶俑的原型,来自这3座巨型土坑。近8000件兵马俑构建了一支规模空前的地下军团,承载着人们对于秦帝国的想象。兵马俑西面1500米的地方,有一座高87米的山坡,这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封土堆下幽深的地宫,是秦始皇长眠之处。据司马迁记载,地宫顶部镶嵌着闪闪发光的宝石,模拟日月星辰。大量的水银在沟槽中循环,模拟江河湖海。建造秦始皇陵耗时39年,最多时工人达72万,陵园总面积相当于63个北京故宫。

  从空中俯瞰,明长城战胜了岁月的侵蚀,留下断续的线条,而秦长城已难觅踪迹,我们只能通过明长城遗址,想象秦帝国绵延的防御工程,长城烽火台是当时最先进的通讯工具,一旦边境出现敌情,烽火台就会升起狼烟,戍边的人们在干柴中掺入狼粪,这样烧出的烟更浓厚,不容易被吹散。烽火狼烟像接力棒一样,迅速将信息传递到远方。历代驻扎长城的士兵,都住在这样的关堡中,关堡就在长城附近,骑马很快就可以抵达。

  秦帝国的道路网四通八达,其中有一条从咸阳出发,到达今天的内蒙古包头市,全长700多公里,直道和长城,是同期进行的两项超级工程,一个隔绝一个通畅,长城拦住南下的匈奴,直道则连接了帝国的边疆与首都。

  接下来的旅程,我们将逐渐靠近另一个闪耀的朝代,乾陵的主人,是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这是中国唯一一对夫妻皇帝的墓葬,乾陵的神道两侧矗立着61尊石像,石像损坏的原因众说纷纭,据说是明朝年间,一场超过8级的大地震造成的。石像的原型是外来的使者,他们来自亚欧各国,看来,长安真的是具备非同一般的吸引力。

  西安的名字被叫了600多年,而在之前的1500年里,它是以长安这个称呼被全世界认识并向往的。

  大雁塔是唐长安的地标建筑,因为历史久远,大雁塔必须定期修缮,唐代的高僧玄奘主持修建了这座塔,用于保存他从印度取回的经书与佛像,当时,大多数建筑高度在10米以下,60米的大雁塔,在长安城中鹤立鸡群,从城市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在此后数百年间,大雁塔历经了重建和改造,增高并长胖了。如今,大雁塔保留着明代的造型,塔身的第4层,还存放着两页玄奘当年取回的经书。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拥有繁荣的贸易市场,在唐代,它的面积是当时欧洲最大城市君士坦丁堡的7倍,极盛时,人口超过100万。长安,这座独领风骚的超级都市,成为东方城市文明的源头。唐帝国的皇宫,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今天的人们将它缩小到十五分之一,安放在大明宫遗址的旁边,人们尝试复原了大明宫的局部,比如这座15米高的台基,台基之上曾经矗立着一座宫殿,那是唐帝国举办典礼的重要场所。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地,看到长安的影子。特别是京都,那是一座以唐长安城为模板建造的城市。

  马拉松赛事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标签,上海马拉松赛简称“上马”,厦门的叫“厦马”,北京的叫“北马”,西安马拉松却被称为“城马”,因为在西安,马拉松赛事是在城墙上举行的。西安城墙历代都有修缮,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明代的遗存。沿着城墙,人们建起了环城公园,也围出了西安老百姓的一个生活圈。

  如果说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是在高度和边界上的拓展,那么西安则是在同一个空间中叠加出来的时间之城。在城市之中盘旋穿行,秦,汉,唐,明,十三朝的时空,同时聚合在古城之中。全新的城市在过去的文化中继续叠加出新的价值。就像一棵树,长出新枝叶,抽出新芽。

  3

  这趟旅程,将领略秦岭南北的迥异风光,感受南方梯田的润泽,翻越秦岭,造访景致截然不同的北方梯田。飞上高山,我们将发现陕西省唯一的天然草原,横亘的秦岭,拦截了北上的水汽,发源了难以计数的溪流,这些河流成为汉江的源头。

  汉江是陕西水量最丰沛的河流,2000多年前,汉江孕育了一个强盛的王朝,汉朝,汉人,汉族,汉字,这些称谓都来源于汉江。作为汉江的支流,旬河蜿蜒穿城而过,这里是汉江在陕西的最后一段路程。在闯过秦岭南麓的山谷后,它将在湖北冲积出4.6万平方公里的江汉平原。

  汉江滋养的汉中盆地物产丰富,每年3月,是汉中油菜花最繁盛的季节。中国每年种植的油菜超过1亿亩,从2月开始,油菜花像候鸟一样,由南向北掠过中国大地,这趟旅程要跨越30多个纬度,无论是在最南端的海南,还是最北端的内蒙古,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汉中油菜花所在的北纬32度附近,分布着一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世界油菜花带,这条油菜花带每年出产的菜籽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地跨南北的陕西,同时拥有了两种气质,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梯田。在陕南,丰沛的水系灌溉了更多的水田,它们跟南方大多数梯田一样,种植水稻。

  往北200多公里,是黄土高原上的旱地梯田,陕北的春天来得晚,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铺上塑料薄膜保温,特殊的气候和地貌,造就了这片北方梯田。

  向西飞行,抵达陇山,陇山海拔超过2000米,地势垂直抬升的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较冷的气候导致地表树木逐渐变少,形成了陕西境内唯一的天然草原。2000多年前,秦人就发现了这片牧场,开启了在这里放牧养马的历史。

  4

  飞越黄土高原,开启寻根之旅。寻找黄帝亲手栽种的古老柏树,遇见黄土高原上的湿地绿洲,前往延安,追忆峥嵘岁月,在探访高原上的窑洞之后,我们将向南飞行,见识土地深处的别样生活。我们星球上70%的黄土都集中于此,这是全球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层最深的地方可达180米。很难想象,它是风沙逐渐吹拂沉积的结果。经过数十年的绿化改造,黄土高原上的大部分地区,如今已被层层绿意覆盖。

  数百万年前,西北方干冷的大风,携带着大量沙土,受到秦岭山地的阻挡,慢慢落下。它们以大约一万年一米的速度逐渐堆积,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人类历史上,风沙吞噬文明的悲剧一再重演,但黄土高原是个例外,河水流经的地方,沉积出了平坦的地带,这里有最肥沃的土壤。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的河谷中,开启了最早的农业。

  历经数千年,古老的农作物粟,也就是今天的小米,仍然在这片耕地上生长。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年长的柏树,它在这里已经生长了5000年,传说是黄帝亲手栽种了它。今天,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人,把黄帝奉为共同的祖先。黄帝建立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民族的雏形。从此,黄土高原迎来了文明的曙光。黄土高原所在的纬度附近,在5000年前大放异彩,它集中了人类最古老的几大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先后崛起。

  飞行在黄土高原上空,一片滨河湿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中描写的地方,就是黄河中游的洽川。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在黄河流域上春耕秋耘,过着慢悠悠的生活。他们记录下日常生活和真实的感受,吟唱出来便成为最早的诗歌。《诗经》就是这样一部诗歌总集。古老的田园牧歌,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传唱,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在这里凝聚。

  这座明代的九层古塔,是延安的地标。1937年,长征结束一年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长征中损失大半的红军,开始休养生息。十多年后,这支小小的队伍,壮大成了解放中国的千军万马。

  在黄土高原上飞行,常常会遇上这些嵌在山坡中的窑洞,这是依托于黄土高原而存在的特殊建筑。黄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而且结构紧密,凿挖后不易坍塌。于是,人们因地制宜,创造出了冬暖夏凉的窑洞。在一些平原地带,人们找不到开窑的山坡,于是发明了另类的窑洞--地坑院。修建地坑院时,人们先在平地上挖出方形的地坑,然后在地坑的四壁挖出窑洞。大多数人家的院中会栽一棵树,树冠冒出地面,以防外人不小心掉进地坑。

  5

  前往荒凉与生机交织的北部地带,探寻隐藏在荒漠中的宝藏,造访匈奴人最后的王城,穿越能源走廊,寻找一种挑剔的水鸟,飞得太高,大地有时候会变得陌生,藻类和不同的矿物成分,让这里的盐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定边盐湖是西北的主要产盐区,盐储量足够全人类吃上整整3年,如今机器基本上取代了人工来完成繁重的打盐,这些盐湖原本是封闭的内陆湖,含盐量很高,由于蒸发量大约是降水量的8倍,湖水不断减少,湖泊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盐,是湖泊留给人类最后的礼物。

  飞行在陕西北部,大地有时会出现排列有序的图案,降低高度才能发现,这是生长着马铃薯的农田。为了节约用水,大型的喷灌系统以水源为中心,旋转灌溉,形成了圆形的农田。榆林北部,分布着多个沙漠农业试验田。这些实验,为人类改造沙漠提供了新的可能。

  继续向东飞行,大地展示着它的古老和风霜,这里曾经是匈奴人的最后一座都城,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一般不建城,公元5世纪,匈奴人在建立大夏***之后,开始修筑统万城,为了让墙体坚固,建筑材料除了常用的沙土和石灰,还加入糯米汁来增强黏性。统万城的修建,更像匈奴的回光返照。建成后不到20年,匈奴人就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统万城附近的无定河畔,原本是一片绿洲,这条河流的位置,几乎划分出了游牧和农耕文明的界限。今天,这里仍然是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区。河流北面以牧民为主,南面更多为定居耕作的农民。

  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人们发现了黄土高原新的价值,这里是中国能源走廊的核心地带。亿万年前,黄土高原湖泊密布,生活着众多的远古生命,当这些生命一代代死去,它们的脂肪和蛋白质,变成石油和天然气。远古的生命消失之后,又以能量的方式穿越万年,今天,依靠充足的日照和强劲风力,太阳能和风能得以大力开发,新的能源模式,刷新了人们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飞行在荒漠之上,一片湖泊突然登场,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每年夏天,全世界60%的遗鸥,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在所有鸥类水鸟中,它是最后被人类发现的。人们觉得差点把它遗忘了,于是把它命名为遗鸥,也就是被遗忘的鸟。遗鸥对繁殖地的选择十分苛刻,它们只在荒漠地带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湖心岛四周的水位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湖面还得风平浪静。可以说遗鸥是一种很挑剔的鸟。看来要想不被遗忘,遗鸥还得常出来转转。

  这趟旅程,我们将从空中领略黄河的千姿百态,顺流而下,看河流画出的蜿蜒曲线。最后抵达壶口,拥抱黄河最奔腾的姿态,陕西的北部与内蒙古交界,这里是草原地貌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地带,原本自西向东流淌的黄河,在这里也转为由北向南,开启一段700公里。

  穿越陕西的漫漫旅程,黄河在此放缓了脚步,好像要努力避开位于它前行路上的这片岩体,这就是莲花辿。辿,是步伐缓慢的意思,不动声色的风光之下,掩藏着严酷的生存考验,这种颜色鲜艳的岩层叫做砒砂岩,它们极其贫瘠,就像剧毒的砒霜,只有生命力最旺盛的野草,才能在这里生长。这种蜿蜒曲折,百转迂回的河道,只有在高空才能窥见它的全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人类通行的道路尽量裁弯取直,而大自然很悠闲,它们有时候迂回前进,制造出九曲回肠的线条。其中,乾坤湾构成了一个太极图,以黄河为界,河东为山西,河西为陕西。

  从青海发源的黄河,一路蜿蜒前行,到了壶口,已经流过4000多公里的路程。在这里,黄河的舒缓和平静完全消失,水流突然变得激烈,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水面最宽时上千米落差50米。不羁的流水如同天河倒泻,壶口成为天险,许多慷慨激昂的故事在这里演绎,势不可挡的黄河,成为这个东方民族的精神象征。没有什么能阻挡一条长河奔流入海,万川归一的大海就在前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集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