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家河追寻习总书记“务实为民”的初心

        2018年6月23日,与局里的同志们一起,在梁家河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身临梁家河,感受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青春岁月,心灵深受震动,总书记的“务实为民”也成为这次主题教育活动与我心灵共振的一个点。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务实为民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初心。可以说,40多年前, 年轻的他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市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在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习总书记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恰恰是他务实为民接地气的缩影。我理解习总书记的“务实为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一是实实在在过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关关都是硬坎,当年不足20岁的习总书记,与原来在北京的高干子弟生活状态告别,融入到梁家河的每一样生活,因地制宜,从梁家同实际出发,从怕被虱子咬到完全习惯,从劳动时抽烟聊天偷懒到干活从不“撒奸儿”,从介意老百姓穿鞋到他的炕上到打开门和大家沟通交心,每一次的成长都是实实在在地转变。正如总书记所说“在当年贫瘠的黄土地上,我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

        二是实实在在带领群众干实事。从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远足到四川,扎根在沼气池旁学习研究40余天到打出陕西第一口沼气池,从解决老百姓生活出发,到甜水井、铁业社、缝纫部的建立,青年习近平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为民服务,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照明等问题,体现了他植根于民、不断造福群众的情怀。面对生活困难,他乐观以待,面对信念磨砺,他执着追求;面对人生逆境,他读书修身。正因为梁家河的大学问,习近平总书记从影响和感染了梁家河,到影响和感染了全中国、全世界。 

        三是实实在在干工作。青年习近平深知一个道理,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赢得信任和支持,就要想方设法为老百姓的生活谋求实实在在的利益。从当选梁家河书记开始,他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他从简单的“一、二、三”开始,制造出各种汉字卡片,举办扫盲班,组织社员们学习,慢慢营造了梁家河人喜欢看书的良好氛围。梁家河一直都是粮食低产的地方,不怕苦不怕累,多方论证,多方实践,多方说服群众,一边指挥、一边劳动,不分白天和黑夜,抢着干打夯、搬石头等重活累活,终于为梁家河群众留下了一片沃土和良田,留给了梁家河群众一笔丰厚的财富。在梁家河,习总书记把给他奖励的三轮车换成了村民最需要的手扶拖拉机、磨面机、粉碎机。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当年,习总书记能有这样的大局意识、有这样的奉献精神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相信,在司法行政战线工作的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精神引领,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用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团结观”,不怕艰难困苦,把每一件工作都落在实处,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把每一次的工作都当作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答卷,时刻提醒自己要从百姓利益出发,才能实现司法行政事业的追赶超越,为建设西部领先法治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梁家河追寻习总书记“务实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