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也许你曾经为考研日夜奋斗过,也许你正在奋力准备考研,也许你未来会踏上考研这条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你们都是命运的勇者,为着梦想不懈奋斗过。
今天,就来听听我的考研故事吧。
我的考研之路有点漫长,经历了三年的时间,虽然我笨拙,却也执着。今天把这些写下来,既是对这段经历的一个总结,也希望给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考研人一点小小的借鉴。
这不是一个上岸考生激动人心的过往。
它的关键词也并非理想、激情、奋斗、坚持。
相反,我的考研过程充满了孤独、痛苦、迷茫和焦虑,这些东西从我产生考研的念头起,就注定了直到上岸才能终结。
记忆之中没有辛苦,只有遗憾,这是考研人的宿命。
如果今天的你也正在经历这些,不要怕,我也曾经历过。黎明的天空是最黑暗的,再坚持一会儿,迎接你们的将是希望的曙光。
在那棵树下,我许下了一个心愿
大三暑假的时候,我准备考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翻译。
这个决定很自然,不考翻译难道还考法律么?
那时我的目标是厦门大学。
这不是因为厦门大学的翻译多强,而是因为,自从上了大学,我一直觉得厦门这个名字特别美,很想去那上学。
大二暑假,我和朋友一起去爬泰山,途经山上的一棵许愿树。
在那棵树下,我许下的心愿就是考上厦门大学。
啊,当初的那个少年是多么纯真啊。
确定了要考厦门大学的翻译硕士(MTI)后,从6月份到8月份,我在教学楼待了3个月,只看完了一本翻硕英语黄皮书。
每天抱着十几本黄皮书从楼下跑到楼上,再从楼上跑到楼下,反反复复,到头来只用到了一本。
很好,我一定是来锻炼身体的,我想。
发呆、刷抖音是经常的事,偶尔坐不住还去楼下溜达一圈,美其名曰“呼吸新鲜空气”,似乎这时间、多得让我只想再浪费一点儿。
即使是在自习室,我也看不下去。
好吧。我承认,这条路可能真的不适合我。这是后来才明白的,当时的我还被蒙在鼓里,而且还蒙了两年。
大学时候我喜欢英语,可能是因为我遇到了让人心潮澎湃的老师,也可能是因为优秀舍友的激励。
现在想想,如果我在小学的时候,就能接触到这么优秀的英语老师和同学,说不定会继续在英语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从小学开始,经历了惨不忍睹的英语成绩之后,我就认定了自己不是一个搞英语的料。我还曾经跟我妈争论道:“我又不出国,干嘛要学英语”。
嗯,现在想想,真的是啪啪打脸,我竟然学了英语专业。
翻译跟英语是不同的,百科知识、名词解释、英汉互译、段落翻译,一个比一个枯燥。
我是天选之子
9月初,我开始入驻图书馆。
恨不得每天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是书太多了,看不完。
每天经历着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我会经常提不起精神。有时看书晕晕乎乎的,就像在梦游,我都分不清自己是在学习、还是在睡觉。
为了激励自己清醒一点,我从网上买来“厦门大学”明信片,贴在宿舍墙上、书桌上,夹在书中,放在一切我能想到的、让我学习时可以清醒一点的地方。那时我切实地感受到,厦大MTI是我的梦想。
备考时,是我第一次正式意义上接触到翻译和百科,之前的翻译课我都在划水。
它让我的视野逐渐开阔,原来世界这么大!
那时读到许渊冲:只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很小很小,小到我一转身便可遇见你。
读到莎士比亚: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读到林语堂: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其实可以看出,我那时对翻译是有过热爱的,而这种热爱似乎承载于这些大家风范、名言警句之上。而翻译本身,我连皮毛都没有摸到,那时没有,现在更没有。
当初看经典著作、翻译赏析、百科知识、名词解释,现在看来如此枯燥的东西,那时我是真的好喜欢。
从图书馆回去的路上,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还没有读完,我坐在青年广场的石椅上,读地津津有味,直到宿舍大爷喊着要关门才回去。
当然,我最惧怕的东西恰巧是百科知识和名词解释,孔雀王朝、阿拉丁神灯、象牙塔、红十字等等,这些名词倒是认识,但让我解释,是真的难为我了。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一天只能背2页,第二天还忘了一半。
有时候真的想大哭一场,为什么这么多呢?然而,百科知识与汉语写作是我考研成绩中最好的一科,真是出乎意料。
晚上,舍友提醒我:厦大今年只招5个人,你要慎重考虑。我踌躇满志地说道:我是天选之子,我一定能考上厦门大学。
大概只有20岁出头的愣头青才会说出这种话了。
后来的一切证明,我才不是天选之子,我是个“loser”。
放弃挣扎,我只想当一条咸鱼
在备考过程中,我习惯在ipad上做笔记,这样不仅方便编辑,而且高效便捷。不过有一个致命弱点——数据一旦丢失,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问就是experience (经验)。
之前提到,百科知识有很多的名词解释以及短语的英汉互译,我把它们整理到了笔记里。
我有定期删东西的习惯,觉得有些文件没用了就会删掉,结果不幸的是,某些“重要文件”也被我一并删除了。
不多,也就几百上千个吧,也就几万字吧,也就几个月的心血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那时是十一月。我很绝望。这意味着我这几个月的努力都白费了。
还有一个多月就考试了。
我很清楚,今年多半是要陪跑了。这时候,几百个名词解释,我还没有背完。几千个英汉互译的短语还在排队等候。似乎不到考试结束,永远没有尽头。
翻译理论、段落翻译过于枯燥乏味,我总是不停往后拖,直到考试也没练几次。绝望。
考研政治、翻硕英语,我也复习地一塌糊涂。专八单词书只背了一点,也没记住,真题看了两三套;肖秀荣精讲精练也没看完,1000题刚开始做。
整天混吃等死的日子,还在继续。
一个多月后,我的进度没什么变化。没背的名词解释和英汉互译太多了,即使多背几个,也无济于事,差别不大。
考试前的几天,我索性放弃挣扎,彻底放飞自我,每天跟好朋友吃喝玩乐。不做垂死挣扎了,我决定先去划划水。
考试还是去了的,很显然,大部分都不会。
考研成绩出来的那天,我早早地在电脑前等待,9点一到,我就迫不及待地登进网站查成绩。
很好,翻硕英语49分,后面的就不用看了。
我给关心我的人群发了短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哈哈哈。故作潇洒。
我的第一次考研,就这样鸡飞狗跳地失败了。真的是一点都不励志。
原来,自信哥也会流泪
没有任何犹疑,我选择再来一次。
因为我平时说话用带着一种迷之自信,大家都叫我自信哥。我本以为我真的很坚强,每次跟朋友提起这件事都是轻描淡写,一笑而过。
可是室友旁敲侧击地暗示我,连续好多天听到我睡觉时在哭。
原来,自信哥也会流泪。
我的内心有些迷茫。我知道自己可能不太适合在翻译方向发展,可是又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所以二战还是无奈地选择了翻译硕士。
但是,大四下学期,我的信念有点松动,去做了一份教初中英语的兼职,这半年,日复一日的毕业论文和英语兼职,只是让我更加坚定了离开这个专业的决心。
毕业之后的半年里,我打着考研的旗号做着兼职,贪婪地将这微薄的收入裹在囊中,我的脑子一定是被驴踢了,才会做出这种愚蠢的决定。
结果在预料之中,我二战失败了。曾经扬言要做天选之子,最后又一次被打脸。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梦想再次启航
经历过两次考研失败后,我彻底陷入绝望。也许,我与研究生无缘了吧。
某天我躺在床上,跟一个一起备考的同专业学妹聊天,她说她们宿舍五个人考法硕,最后都上岸了!
对呀,为什么我非要考翻译呢?
Emm……
为什么我不可以考法硕呢?
跟她的聊天给我带来了希望之光,考法硕的念头闪现之后,再也无法消失。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在法学院读书上课,穿着黑西服白衬衫、打着领带,和同学们华山论剑、指点江山,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如果要考法律,当然要去985高校,我从未想过其他的选择。
为了这个疯狂的想法,我失眠了两天,真的是激动人心。同时,我也在担心,跨专业考研,真的可以吗?
由于疫情待在家,与外界隔绝,没有任何人可以请教,我有太多的疑惑和顾虑了。
幸运的是,我在学校准备二战的时候,跟一个研友闲聊,无意间得知我大一时的一个同学也在准备法硕,后来成功跨考到某985高校的法学院。
从这里开始,漆黑的天空闪现出了一道曙光,那是胜利的曙光。
考法硕,也就背一本考试分析吧
跨考之前,总要咨询一下过来人的经验。还好我有几个好朋友是法硕在读,都是名校,都是大神,在下自愧不如。。
后来得知,准备法硕,只需要背一本书——考试分析。我想,才一本书而已,小意思。
对,就是这么自信。
然而,看过几个高分前辈们的经验贴,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考试分析虽然就一本书,但包含了五门课,密密麻麻的全是小字,连一张图片都没有,而且,全部都背!
2、师兄师姐们结合真题以及经验列出的书单,包括10+本教材(各科老师编写的)、20+本练习册。
3、前辈们都声称,考985的法硕,需要准备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实际就是指两年啦)。
这时距离考研还有10个月,嗯,还行,毕竟我自信。
于我而言,法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它不同于读小说、看电影的消遣体验,而是枯燥的刷题、烧脑的背诵、无尽的寂寞。
这些字,原来大家都不认识
当时我还未真正下定决心考法律硕士。
我曾经犹豫,跨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的胜算有多大呢?甚至我笃定自己第一次肯定失败。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但是,想到以后终生都要从事翻译行业,我就觉得:不行,还是得考,哪怕花两年时间呢?换来的是一生的职业方向,很值得。
在书房里,我粗略翻了翻最简单的法制史,很好,完全看不懂在说什么,有些字我都不认识。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上过大学。
而且,就是这最简单的法制史,差点击垮了我。——这似乎暗示了什么,我到底适不适合考法硕呢。
后来听课的时候才发现,我不认识的字,大家也都不认识。不是我读书少,而是那些字太难了。对,是这样的。
这个人是谁,怎么邋遢的像条狗
在家备考的好处就是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备考法硕的日子里,一张书桌,两套睡衣陪伴了我一年,完全见不得人。
回过头来看看备考时拍的照片,心里不禁感慨:这个人是谁,怎么邋遢的像条狗。。
十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坐在书桌前,望向窗外,我想:天气真好啊,好想穿得帅气一点,出去玩玩。
可是,我不能出去。考研人没有假期,更何况是三战。
这一年我过得十分孤独,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只有知识陪伴着我,吃饭时会见到父母,其他时间很少与人接触。
随着武汉的封城,我的人生也按下了暂停键。
手机停机,卸载QQ和微信,几乎不与任何人联系。这一年,我的人生只有一个主题——考研。
如果人生还可以重来,我会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我会告诉备考时的自己,不要过于封闭,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该吃就吃,该玩就玩,该休息就休息。
今天我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第三次考研成功了。但这一年是一个追梦者知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励志故事吗?
很抱歉,依然不是。
从始至终,我每天都在进行思想斗争:我担心自己再次失败,我担心自己背不完考试分析,有时焦虑到半夜两三点都睡不着觉。
是啊,毕竟这是三战,最后的机会了,我害怕失败。
临近考试,我也在加紧复习,每天学习的时长从五六个小时延长到了十几个小时,可是有效学习时间也就五六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崩溃的边缘,焦虑、迷茫、痛苦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我,心理压力备考后期才是最大的挑战。
从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我每天对着手机看海贼王,或者去客厅看电视。一点儿书都没看。
这样过去了一个月,朋友来我家里找我玩,发现我像个智障。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精神萎靡等一切消极词汇都可以形容我当时的状态。
不过在最后的日子里,我逐渐调整了心态,很淡定地开始背考试分析,不停地刷劝退五套卷,还有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不停地重复,一遍又一遍。
事实上,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也不敢保证考试分析上的题都能背过,我被恐惧占据了太多时间。
很好,7个简答题,有3个不会
考研第一天早上,我吃不下饭,遂喝了一大碗粥。
很好,政治考试刚开始一个小时,我就特别想上厕所。
就这么痛苦地坚持到了最后。给我好好的上了一课。
后来,我考试前只敢吃干饭,渴了就忍一忍,考完再喝水。
考英语的时候,做到阅读理解,我发现:单词全tm不认识,瞬间就想放弃,真对不起我这四年学过的英语。有那么几分钟,我有这样一个偏激的冲动:不做了,交白卷算了。
最后还是不断告诉自己要冷静,要坚持,哪怕懵上也好呀。
第二天专业课考试。综合课考试之前,我还在浏览法制史。看到1923年《宪法》的时候,我还觉得,这道题才两点,肯定不会考,略。
五分钟后我上考场。
在进考场的路上,我放声喊道:“我一定能上岸!”。周围的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像在看一个疯子。
发下试卷,我浏览了一下,看到这个题的时候,我一懵,大意了!
1923年《宪法》的内容,简答题,10分。
很好,我以为的终究只是我以为,考官并不这么认为。
最后,专业课7个简答题,我有3个不会的,30分啊!
不过整个考试我坚持下来了。其它的都有认真做。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我打开手机,发现朋友一点多就发来消息问我考得怎么样。不愧是我的基友,还没进考场就问我考得怎么样。
在这两天里,每经历一场考试,考场上都会少几个人。
如果当时做阅读理解单词都不认识的我,考完三个简答题都不会的专业课的我,也像他们一样不再来了呢?
就这样,我的考研初试结束了。
复试、拟录取、录取通知书。后来的一切还有些波折,在此不表。
我考上了,并不是我多优秀。只是运气好罢了。直到如今,我也为我浅薄的知识而羞愧。
只有经典可以留存百年,而我这篇文字注定速朽。但愿,这篇速朽的文字,能够给你们一点点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