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早教 | 10依赖与独立

(此文为《给父母的5分钟早教课》第一辑 思路篇  第九章 )

我有时候会对一件事情感到有些忍俊不禁。是件什么事儿呢?我见到很多父母总是很辛苦的忍住自己爱孩子的感情表达,在孩子表现出渴望时,故意不去抱孩子,故意不去亲孩子,其理由是怕娇惯了孩子,怕养成孩子的依赖感,怕孩子将来不独立。

我觉得这种概念上的混淆啊,实在是有点令人难以理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含蓄到了如此羞涩以至负面的地步?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把情感表达和独立性养成弄得如此含混不清呢?

很多人在该养成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总是各种不放心,各种包办,各种不信任,或者各种不满意,不遗余力的压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却在与独立性养成无关的领域,比如孩子需要安全感和表达爱意的时候,又以培养独立性为理由,去让孩子受伤,堵塞住孩子正常的情感表达能力。这个事儿,咱们今天就来说道说道。


什么是独立性?显而易见,是指孩子遇到事情能够独立进行判断与决策能力,是在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事情时,能勇敢的展现自己,有所作为的能力,是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能勇敢担当的能力,是一个人时,也能不受外界影响,目标坚定,保持自己的积极乐观健康心态的能力。

这些是什么?就是我们在这个系列文章中一直引导父母去感受与掌握的,帮助孩子养成内控的能力啊。就是我们一直用各种实际情况来分析理解孩子,进而引导孩子自己判断决策的能力啊。这和我们与孩子的之间的情感互动是两码事儿嘛,哪里会有什么矛盾呢?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强调我们要通过理解孩子真正所想,来建立与孩子之间良好沟通与互动的桥梁。试问,那我们如果把理解孩子的情感表达这道门狠狠的关上,对他的情感需求漠然置之的话,你又从何去理解孩子进而引导孩子呢?

说说我的女儿小羽毛吧。她从一岁开始吃辅食起,就自己用筷子,从三岁起,就自己独立洗澡。在四岁幼儿园外出夜宿时,就一个人洗漱打理自己的床和背包。这些,可以说比较有独立能力了。而另一方面,她最爱的口头禅仍旧是“抱抱”,动不动就窜到我们的身上。现在她二年级了,上学时在学校的门口,她一定要搂着我在脸上亲半天后才开心的走入校门。她充沛的情感表达能力,不仅不会被我们以“你都这么大了,不能抱了”为理由推脱,反而是一直得到我们细心的呵护。因为我们知道,又这么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能力,完全不影响她同时具备很好的独立性啊。

咱们在旅行时,往往少不了要步行走很长的路。在这种时候,小羽毛却表现出了比同龄人独立的多的坚强,真正辛苦的时候,她反而都是非常体谅大人的自己走。需要抱的时候,只是她想表达亲昵的片刻而已,抱一下,又开始继续走。而具有对比意义的是,那些平时总是避免抱孩子的家长,在旅途最辛苦的时候,却不得不成为更为辛苦的人,孩子并没有体现出多少独立奋斗的能力,一遇到累,就赖在家长身上了。这岂不是个强烈的对比吗?


真正对于独立性的养成,是在孩子独立动手学习技能的时候,针对具体行为而非个性的鼓励与表扬,对于每一点滴进步的纵向而非横向比较,基于其理解能力所进行的独立判断与决策的引导。当我们真正把这些做好,独立性就水到渠成,自然就有了。这跟我们去抑制彼此的情感表达有半毛钱关系啊?

嗯,这段话我使用了好几个比较专业的概念,比如针对行为而非个性,纵向而非横向比较等等,如果一时不能完全理解的听众,可以从我前几篇中找到具体的论述。

我们常说,好像总感觉国外的年轻人独立生活能力往往比我们的孩子强一点,同时我们也能知道,外国人动不动就唱歌跳舞,亲吻拥抱。这不也是个普遍的例子吗?既善于情感表达,又有很好的独立性,不矛盾!更何况,情感表达能力,可是将来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基础能力啊,用开放的态度,而非压抑的情感来面对将来在生活、工作、感情中的挫折,热情,自信而坚强,显然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

所以最后,我想对孩子稍大些就故意忍着不去抱的家长们说,咱们也不要故意压抑自己爱孩子的情感吧,每天见到这么个可爱的天使在你身边,你居然不去亲一下抱一下,说一句自己有多爱她,这才是自然界最大的浪费啊。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5分钟早教 | 10依赖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