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写给冬木的信(114)

冬木:

昨天不是参加书友会了吗,拍了很多照片,今天再看照片,忽然想笑。

你可能会想我是笑和教主拍的那张吧?虽然大家都拿那张开玩笑,但我要笑的不是那张,我笑的是有两张截然相反的照片。一张美美的,一张好丑的,不象同一个人。

俗话说眼见为实,其实眼见未必实。

就说网上一件真事,一小鲜肉去男厕所,被保安大爷拦住,告诉他女厕所在那边。小鲜肉执意要去男厕,估计大爷也得直揉眼睛,难道看错了?

与其相反的,还有很多浓妆艳抹的男生,男扮女妆做“伪娘”,毫无阻碍的进入女浴室,这种“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架势,让人越来越相信眼见不一定为实。

眼睛越来越会骗人,与眼睛合作的还有人的大脑,人的大脑会把这些骗人的把戏合理化,就是编出一套故事来说服人相信这是真的。如我们熟悉的典籍《列子》中所记载的“两小儿辩日”故事,“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没有科学认证的年代,人们大概就是这样教孩子的。

还有,人的眼睛是有盲区的,但没有一个人看东西会看到缺失,都是完整的图像,为什么呢?

克里克对此给出了解释: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

在很多情况下,被补充的这一块确实与视觉世界的特性相符合,但在另一些情况下,盲目的“相信”可能导致错误。因为你的大脑可根据先前的经验和眼睛提供的有限而又模糊的信息,作出最好的解释。

不光是大脑会帮眼睛说谎,人自己的判断也会帮眼睛说谎,如视错觉。有一种视错觉叫线条弯曲错觉,这在生活中很常见。两根平行直线,画在一些折线上,两条平行线看起来中间部分凹了下去。

图片发自App


古时有个孔子的弟子颜回偷吃粥的故事。说孔子与众弟子们在陈、蔡之地连续被困七天,没有食物可吃。弟子们个个面黄肌瘦,子贡为解饥饿困顿,突破重围换回少许米。颜回与子路找了一口大锅,在一间破屋里,为大家煮稀粥。

子路刚好有事离开,剩颜回一人煮粥,恰好此时,子贡经过,看到颜回拿起一小勺粥往嘴里送。子贡告诉孔夫子,看到颜回偷吃粥。夫子召来颜回,对他说:“我准备将稀粥先祭祀祖先。”

颜回马上恭敬地对夫子说:“夫子,这粥已经不可以用来祭祀先祖了。因为学生刚才在煮粥之时,粥的热气散到屋顶,熏掉一小块黑色尘土掉到粥里。此粥已不净,学生就用勺子舀起来,倒掉又觉得可惜,便吃了它。吃过的粥再来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这就应了那句话,你心里有什么就能看见什么。子贡怕辛苦得来的少许米被偷吃,所以他看见颜回拿小勺往嘴里送粥,便判断颜回是在偷吃。

那眼睛不能相信了,镜子能相信吗?

人们都会有一种感觉,照片里的自己没有镜子里的自己好看。首先照片里的自己是镜头下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下来人的那一刻,只有照相的人能看见,自己看不见。而镜子里的自己是自己能看见的,因为能看见,人会不自觉地调整位置,角度,姿态,表情,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所以造成了镜子里的自己比照片好看的感觉。

如果这样说,镜头下的自己应该是真实的了,为什么我还会有两张不一样的照片呢?

要说随着科技进步,以假乱真的技术也是进步了不少。有的相机自带美颜功能,照出来的人就漂亮。而且镜头捕捉的只是那一瞬间的样子,光线,角度不能一成不变,就好象一个人打呵欠,嘴张好大,眼睛好小,再漂亮的人也会有难看的那一刻,或者说再难看的人也有顺眼的那一霎那。

所以我笑了,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真实可言吗?真不忍心告诉你,你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假的。

不信吗?你看下面这个图案,你告诉我,有几个黑点几个白点?瞪大眼睛,仔细看哦,那些小黑点可是会跑的,哈哈!

图片发自App




                                                  合子

                                                2018.4.24.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合写给冬木的信(114))